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據說近年還得到海外亂黨支援而呈現愈演愈烈之勢,而變得周圍軍鎮的心腹之患,甚至有一位駐留高唐縣的觀察使,公然被滅門在城中的府邸中,最終引得數位鎮守使暫時放下紛爭,五州鎮軍、團結、鄉兵等地方勢力的聯合會剿。

  為此還頒布了《助剿恩功令》,以發四鄉之義士、豪傑。

  由於事先安排人聯絡過,作為可有可無,但是多一份力量有總比沒有好,比較早主動來投的地方武裝之一。

  我們當日從官軍那裡得到幾百石雜糧,大多數是陳年的栗米和梁米,還有一些穀子和大豆,但絲毫不妨礙將岸他們就地開磨,蒸貼了一大堆餅子,美美大吃了成軍以來的第一頓飽飯。

  然後就是一份地方籤押的鄉兵頭目告身,算是協助官軍作戰的憑據,這讓一心指望這謀場富貴的將岸有些大失所望,將部下聚集起來破口大罵了一番。

  然後又搜略了一些比較值錢的物件,低頭哈腰的再到大營里去走了一趟,總算變成了一個旅帥,一個別將的誥身,但是籤押的依舊是地方的刺史印,而非正規的兵部火符,只能算是比正官要第一頭的權領。

  經過這一番折騰。

  最終到達這裡,的只剩下一千一百七十一人,因為募集的當天晚上,就跑掉了幾十號人,被馬隊一一抓回來後,按照四抽一的比例,活活打死,還有一半人因為熬不過鞭刑,而直接被丟棄在路邊自生自滅。

  然後因為,諸如飲用了不乾淨的水,操練時失手傷到自己,各種突發的狀況和傷病等原因掉隊,或是實在體力不支,就再也沒有跟上來的,或是派去哨糧,然後被人追砍回來幹掉的,加起來大概有兩三百人。

  但不妨礙他,多削幾根木桿扯布做旗,然後號稱三營一千四百員,向官軍請數要求協糧什麼的。不過,官軍的糧食可不是白吃的,各種差役很快就支派下來。

  「什麼,收屍……」

  首領將岸的怒吼聲,蕩漾在不大的營地中。

  「俺們辛辛苦苦老大遠跑來協軍,就是為了給人收屍麼……」

  他們湊在一起痛罵發泄了一通,還是得低頭接受現實,吃進去的東西,是不可能吐出來的。

  商量了半天,多要了一些工具和手推車,算是變相的補償。

  我們所處的大營只是外圍,水泊環抱的群山之內,已經是打的一片熱火朝天,幾乎每天都有傷員和屍體如流水一般的被送下來。

  有傳聞說,五軍三路並進的攻勢,並不順利,這些梁山寇,仗著綿連水澤對馬步軍的妨礙,以及熟悉地理的,讓官軍有些舉步維艱,步步為營的戰略,只推進到很小一部分,連梁山的邊上都沒能摸到。

  據說通過水泊連接出海口的水路,還能得到某些外援,所以官軍被牽制了相當部分力量,防備這些海外來襲的亂黨。

  然後處於後方的外圍營地中,善後清理之類的這些髒活累活,就被攤到這些雜牌義軍身上了,但是相比被指派去,伐木採石挖土築壘的其他雜牌之屬,我們這支人馬來得早還算運氣。

  因為除了場面比較噁心,血肉模糊的讓許多人乾嘔的好幾天吃不下飯,又比較晦氣,經常會有人體的零件掉落或是沾染在身上,之外又略微輕鬆一些,還有些許死人身上揩油水的機會,習慣了場面後膽大一些的人,會從屍身上找到一些小物件。

  大營中的官軍,對掩埋處置自己同袍屍身的輔助部隊,多少會額外多給一些口分糧,索要工具物資,也會大方一些,起碼作為上中上層一員,頓頓吃上小灶烙出來蔥油餅子,是沒有問題的……

  我只是順水推舟提了兩個建議,一個是所以參加過收攏搬運的人,必須在河裡舀水,從頭到腳沖刷過一遍才能歸營,一個是寧可多花點力氣集中深埋,讓杆子隊輪流參加這些搬運,可以作為參戰前預演。

  之前我已經對這支隊伍,自上而下糟糕的衛生習慣深惡痛絕,這次總算有條件也有機會,接著還這個由頭,有所改變,起碼他們對這些東西的忌諱,不會比別人差多少。

  並不值得讓我有代入感,或者為之做些什麼,除了因為考慮到自身的安全,給他們出了幾個關於衛生清潔和個人防疫方面的建議外,然後低調而冷眼旁觀著他們的一言一行,等待能夠脫離的合適機會。

  起碼要獲得一份官方開具的身份證明,哪怕在朝廷和官府權威掃地的亂世之中,一個身家清白的間接證明,在城邑中落腳,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然後是代步的牲畜,起碼要是一隻騾子,不顧及掉膘的話,光靠啃草起碼可以自持上好幾天,足夠擺脫有心人的追索。

  然後是一些稱手而輕便的武器,比如小型弩弓和短刀,不要說亂世,就是在太平年代,獨自在野外旅行,同樣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

  然後就是便攜的乾糧等雜物,畢竟不是什麼地方都有機會用錢買到食物和其他零碎用品的。

  所以我暫時還是需要這隻雜牌部隊中地位和身份,來逐漸達成目標的。我摸著手中的木牌,那是我隨將岸出入官軍營中,領取物品的臨時憑信,這顯然是一個好的開頭。

  第10章 一場富貴?(下)

  通通的升帳擂鼓聲中,我打著哈欠從棚子裡走出來,用水抹抹臉,算是徹底清醒過來,抬頭望向遠方台地上的軍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