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帝京百姓抵抗有功,以戶籍人口,人人發放一吊錢。
謝小山救駕有功,晉升正三品左騎散常侍,他一向不靠恩蔭,如今當真自己為璀錯掙來了誥命。
新任樞密使杜鯤指揮有功,升任宰相一職。
姜鯉守衛帝京有功,升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賜婚雲陽軍統帥海鏡——聽說是海將軍苦苦求來的。
至於各地支援的軍隊,人人皆有封賞。
至此有功之人,皆有所得。
而有罪之人,也絕不能逃脫。
四皇子霍陶光被置於水缸中,天下安定時才被人想起來,撈出來時已奄奄一息,雖謀害天子和東宮,通聯外敵,意圖反叛,但到底是龍子鳳孫,貶為庶人,囚禁皇陵,永世不得出。
齊瓊華犯下唆使之過,鴆毒一杯,賜死。
這一年的除夕之夜,前朝後宮皆擺了酒席,如今後宮由太娘娘暫攝,以她的名義,宴請內外命婦。
霍枕寧本就不愛這等場合,但她如今在外有個賢良的名聲,又是陛下親封的鎮國公主,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倒不得不在席間裝模作樣的,做做樣子。
太娘娘是個寬和仁厚的性子,她年紀大了,自然是喜歡一派樂陶陶的景象,席間貴婦人便都松泛下來,霍枕寧正百無聊賴,卻見那坐在末席的一位貴婦人,一邊唉聲嘆氣地同旁邊說些什麼,一邊偷眼瞧著高座上的霍枕寧。
霍枕寧心知她們在議論自己,便差了木樨前去打探。
過不得一時,木樨便回來了。
「……那位夫人,是會昌侯夫人胡氏。她的女兒名喚魏雲扶,正是前歲在群芳宴上,被奴婢責罰的那一位。她因著此事,在帝京的名聲一落千丈,是以如今十九歲了,還沒有出閣。」
霍枕寧哦了一聲,淡淡道:「怕什麼?我如今也快十八歲了,還沒有出閣呢。女子即便不嫁人又是什麼罪過麼?」她看了一眼木樨面上的贊同之色,又道,「她那時候口出狂言,瞧不起被拐的女子,倒不是什麼不可饒恕之罪,這兩年,怕也是反省過了。」
木樨點頭稱是,「她不過是局限在她的見識和教養里而已。」
霍枕寧嗯了一聲,站起身來,慢慢地往會昌侯夫人那一桌去了。
那一桌上坐的八位貴婦人,皆是朝廷大員的內眷,見公主款款而來,都有些心慌,頜首行禮。
霍枕寧面上掛了一抹親和的笑意,向著會昌侯夫人道:……夫人家中的雲扶姑娘如今可好?前歲她進宮拜見,我瞧著倒是一位謙和有禮的姑娘。」
胡夫人聽公主這般問話,心中激盪,眼淚險些就要奪眶而出。
公主這是在給自家女兒抬轎子啊!
京城裡的貴婦互有交集,今日公主的這一番話,一定會傳出去,自家女兒的名聲便會洗刷。
她眼圈微紅,謙卑有禮道:「臣婦多謝公主垂詢。雲扶在家中閉門不出,潛心向學,倒是沉穩了不少。」
霍枕寧點點頭,微笑著同這幾位貴婦閒話了幾句,便也回去了。
帝京一戰後,皇帝改了天號為永昌,永昌二年的十一月十二日正是恩親侯江微之除服之日。
陛下雖不舍女兒出嫁,卻實在看不下去江微之,三天兩頭地來宮裡頭勾搭自家女兒,於是命那欽天監選個婚期,欽天監縱觀曆書,卻只找出三個宜嫁娶的好日子,一個日子是十一月十一日,一個日子是臘月二十五,還有一個則是次年的正月二十二。
陛下自是知曉江微之的心焦,不情願地將公主出降的日子,定在了十一月初十一。
這一日黃昏,舉城沸騰,公主的鸞駕由丹鳳門緩緩駛出,前有天文官引路,其後是公主的儀仗,浩浩蕩蕩一路往公主府而去。
帝京的百姓們有的為了能在第一排,前一夜就在丹鳳大街上站著了,他們都在帝京守衛戰中,遙遙地見過公主一面,那般仙姿玉骨、宛若天人的樣子,深深地刻畫在了帝京百姓的心裡。
而今日公主出降的鸞車,只三面有帳,前方無遮擋,雖稍稍有些寒冷,卻因著日頭煊赫,而暖意融融。霍枕寧戴了赤金花冠,眼前垂了金鍊,百姓們遙遙地看到了公主的面容,皆都迷了眼睛,不敢高聲語。
在那公主的鸞車之後,一乘白馬雕鞍的快騎馳來,那馬上人紅袍玉帶,一頂玉冠,意氣風發的年紀,擁有著金石一般的清俊風骨。
他那雙白淨修長的雙手拉緊韁繩,堪堪地駛在了公主的鸞車之側。
百姓們哪裡見過這般清俊如斯的青年公子,皆張口驚嘆。
江微之春意在眉,笑意在眼,眸中有金烏之芒閃動,端的是英姿勃發。
金簾的外頭人頭攢動,霍枕寧瞧的不清楚,心裡卻是及高興的。
都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成了仇,她如今整整十八歲,在宮裡頭翻天覆地的,比小時候更討嫌萬分,皇帝見了她頭疼,不見她,又想她,那個心呀,矛盾的要命。
霍枕寧雖不急,可瞧著二妹妹去歲就出降,今年得了個大胖兒子,而璀錯手裡一個,肚子裡一個,叫她好生艷羨:「雖說我也不急,可見了你們的孩子,姨母姨母的叫我,我真的喜歡,倒還挺想有人叫我一聲娘親。」
到了那公主府中,自有一套昏禮的禮儀,霍枕寧並不擺那帝女的架子,可周夫人哪裡敢受公主的一拜,側著身子迴避了。
謝小山救駕有功,晉升正三品左騎散常侍,他一向不靠恩蔭,如今當真自己為璀錯掙來了誥命。
新任樞密使杜鯤指揮有功,升任宰相一職。
姜鯉守衛帝京有功,升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賜婚雲陽軍統帥海鏡——聽說是海將軍苦苦求來的。
至於各地支援的軍隊,人人皆有封賞。
至此有功之人,皆有所得。
而有罪之人,也絕不能逃脫。
四皇子霍陶光被置於水缸中,天下安定時才被人想起來,撈出來時已奄奄一息,雖謀害天子和東宮,通聯外敵,意圖反叛,但到底是龍子鳳孫,貶為庶人,囚禁皇陵,永世不得出。
齊瓊華犯下唆使之過,鴆毒一杯,賜死。
這一年的除夕之夜,前朝後宮皆擺了酒席,如今後宮由太娘娘暫攝,以她的名義,宴請內外命婦。
霍枕寧本就不愛這等場合,但她如今在外有個賢良的名聲,又是陛下親封的鎮國公主,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倒不得不在席間裝模作樣的,做做樣子。
太娘娘是個寬和仁厚的性子,她年紀大了,自然是喜歡一派樂陶陶的景象,席間貴婦人便都松泛下來,霍枕寧正百無聊賴,卻見那坐在末席的一位貴婦人,一邊唉聲嘆氣地同旁邊說些什麼,一邊偷眼瞧著高座上的霍枕寧。
霍枕寧心知她們在議論自己,便差了木樨前去打探。
過不得一時,木樨便回來了。
「……那位夫人,是會昌侯夫人胡氏。她的女兒名喚魏雲扶,正是前歲在群芳宴上,被奴婢責罰的那一位。她因著此事,在帝京的名聲一落千丈,是以如今十九歲了,還沒有出閣。」
霍枕寧哦了一聲,淡淡道:「怕什麼?我如今也快十八歲了,還沒有出閣呢。女子即便不嫁人又是什麼罪過麼?」她看了一眼木樨面上的贊同之色,又道,「她那時候口出狂言,瞧不起被拐的女子,倒不是什麼不可饒恕之罪,這兩年,怕也是反省過了。」
木樨點頭稱是,「她不過是局限在她的見識和教養里而已。」
霍枕寧嗯了一聲,站起身來,慢慢地往會昌侯夫人那一桌去了。
那一桌上坐的八位貴婦人,皆是朝廷大員的內眷,見公主款款而來,都有些心慌,頜首行禮。
霍枕寧面上掛了一抹親和的笑意,向著會昌侯夫人道:……夫人家中的雲扶姑娘如今可好?前歲她進宮拜見,我瞧著倒是一位謙和有禮的姑娘。」
胡夫人聽公主這般問話,心中激盪,眼淚險些就要奪眶而出。
公主這是在給自家女兒抬轎子啊!
京城裡的貴婦互有交集,今日公主的這一番話,一定會傳出去,自家女兒的名聲便會洗刷。
她眼圈微紅,謙卑有禮道:「臣婦多謝公主垂詢。雲扶在家中閉門不出,潛心向學,倒是沉穩了不少。」
霍枕寧點點頭,微笑著同這幾位貴婦閒話了幾句,便也回去了。
帝京一戰後,皇帝改了天號為永昌,永昌二年的十一月十二日正是恩親侯江微之除服之日。
陛下雖不舍女兒出嫁,卻實在看不下去江微之,三天兩頭地來宮裡頭勾搭自家女兒,於是命那欽天監選個婚期,欽天監縱觀曆書,卻只找出三個宜嫁娶的好日子,一個日子是十一月十一日,一個日子是臘月二十五,還有一個則是次年的正月二十二。
陛下自是知曉江微之的心焦,不情願地將公主出降的日子,定在了十一月初十一。
這一日黃昏,舉城沸騰,公主的鸞駕由丹鳳門緩緩駛出,前有天文官引路,其後是公主的儀仗,浩浩蕩蕩一路往公主府而去。
帝京的百姓們有的為了能在第一排,前一夜就在丹鳳大街上站著了,他們都在帝京守衛戰中,遙遙地見過公主一面,那般仙姿玉骨、宛若天人的樣子,深深地刻畫在了帝京百姓的心裡。
而今日公主出降的鸞車,只三面有帳,前方無遮擋,雖稍稍有些寒冷,卻因著日頭煊赫,而暖意融融。霍枕寧戴了赤金花冠,眼前垂了金鍊,百姓們遙遙地看到了公主的面容,皆都迷了眼睛,不敢高聲語。
在那公主的鸞車之後,一乘白馬雕鞍的快騎馳來,那馬上人紅袍玉帶,一頂玉冠,意氣風發的年紀,擁有著金石一般的清俊風骨。
他那雙白淨修長的雙手拉緊韁繩,堪堪地駛在了公主的鸞車之側。
百姓們哪裡見過這般清俊如斯的青年公子,皆張口驚嘆。
江微之春意在眉,笑意在眼,眸中有金烏之芒閃動,端的是英姿勃發。
金簾的外頭人頭攢動,霍枕寧瞧的不清楚,心裡卻是及高興的。
都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成了仇,她如今整整十八歲,在宮裡頭翻天覆地的,比小時候更討嫌萬分,皇帝見了她頭疼,不見她,又想她,那個心呀,矛盾的要命。
霍枕寧雖不急,可瞧著二妹妹去歲就出降,今年得了個大胖兒子,而璀錯手裡一個,肚子裡一個,叫她好生艷羨:「雖說我也不急,可見了你們的孩子,姨母姨母的叫我,我真的喜歡,倒還挺想有人叫我一聲娘親。」
到了那公主府中,自有一套昏禮的禮儀,霍枕寧並不擺那帝女的架子,可周夫人哪裡敢受公主的一拜,側著身子迴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