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子博等人非常欣喜:那也非常好了,這朝來酒樓一看消費就不便宜。之前只知道秦國重視寒門,沒想到是這般重視,他們真是來對了。

  見眾人神色,小兵胸膛挺得更高,炫耀科普,「我們秦國還有很多好的地方,時間有限就不一一跟你們說了,你們可以去書肆買一本《遊客須知手冊》,那上面有很多注意事條例和風俗忌諱,對於第一次來咱們秦國的人很有幫助。」

  還有這玩意兒?

  眾人眼睛又是一亮,出門在外最怕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出遠門一般都是在當地尋個油條子,也就是現代的導遊之類人,帶路領頭,以免觸碰當地禁忌風俗,沒想到秦國還專門有這種書賣,名字也通俗易懂。

  「何兄,看來我們真是來對地方了……」

  風塵僕僕何子博與幾位同窗朋友望著面前的酒樓,臉上皆是露出一種找到歸宿的神情,心中的鬱郁不得志之氣在此刻煙消雲散。

  第92章 我們是包土包子

  178.  我們都是土包子

  何子博只是姜國很普通的農戶子弟。

  他家境和所有鄉下人一樣貧窮, 但由於他父親是在大戶人家幹過活的人, 見識比較廣, 深知讀書的重要性,為了培養兒子愣是勒緊了褲腰帶把孩子送去私塾,並且沒有再生其他孩子, 一心一意將家中的資源都給這個孩子。

  而何子博也不負家中所望, 是塊兒讀書的料子。

  只是由於沒有家世背景,終究沒能大出息, 滿腹才華沒處施展, 只能在縣城給那些小士族做點雜事,沒有前途但生活也比常人舒適,不上不下的混日子。

  可但凡走上仕途,又身懷真本事的有幾個甘心就此庸碌?甘心多年苦讀無法施展抱負?

  因而在知曉秦國對待寒門士族看重的心思後, 何子博就立刻毅然決然放棄了舒適生活,決定來秦國嘗試一番, 其父滿心想看兒子出息,也是非常支持, 竟直接將家中田地賣了大半給兒子籌集盤纏。

  何子博心中感動,更加立誓定要在秦國有所作為,懷揣著這份激昂的夢想, 他與幾個情況差不多的同窗一塊兒上路,在經過一段艱辛的趕路終於抵達秦國邊境。

  踏入陌生的國土,他原本還有些忐忑和迷茫,可是在秦國人的熱情下, 他的忐忑迷茫消失,心底真正的湧現出一股奮鬥拼搏之心。

  依著秦國對寒門士子的重視,他們此來就算不能有大作為,肯定也能找到機會發揮所學,遠比在家鄉庸碌浪費多年的寒窗苦讀好。

  雖然不能效忠自己的國家有些遺憾,可是學無界限,儒生是沒有國界之分的,天下儒生的心愿是百姓,是弘揚先賢的仁德思想。

  而事實證明,他們此來秦國是正確的選擇。

  秦國不僅對儒生出行食宿有著各種優厚政策,在官府的宣傳下,秦國人對外面來遊歷的儒生也非常熱情,方方面面都給予了許多幫助照顧。

  在發現秦國百姓竟然老少皆識字時,何子博等人簡直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是你們這個城鎮的人都會,還是……你們秦國人都這樣?」

  大家問出這個問題是嗓子都是澀啞的。

  實在是消息太過震撼,只聽說過全民皆兵,還真沒聽說過全民皆學問的!哪怕強大如姜國,民間讀書人的也不多,十個有八個不識字很正常。

  「當然是咱們全國都這樣啊!」,被詢問的百姓洋洋得意。

  「我們大王說知識就是力量!文盲是阻礙我們富足生活最大的障礙,我們必須克服困難!不然我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想當初咱們掃盲的時候也是折騰哩,不過認了字就是好,出去幹活別人再也不敢拿契約騙咱們了。」

  「姑娘也能去你們說的官府私塾嗎?」

  「是啊,那是義務教育。所有孩子不管男女都必須去,如果不讓孩子去讀書的,就會被官府抓去坐大牢!孩子可是未來的希望,國家的那啥花骨朵,反正又花不了幾個錢,怎麼能夠拖國家後腿呢!我們村誰要是敢違背大王聖旨,我就第一個去舉報他!」

  「讀書花不了幾個錢??」

  何子博幾人聞言瞪大了眼睛,這話確定沒說錯?難道不是供讀一個士子要累死普通家庭幾代人嗎?

  百姓大嬸點頭,一副『你們沒見過市面了吧』的炫耀表情。

  「那是。咱們私塾分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是必須去讀的,但束修不多,一個孩子一年頂多交2兩銀,裡面包括各種學雜、墨筆、伙食費用的……當然,真正讀書肯定不能這麼便宜,不過小學官府會貼補。」

  「至於中學和大學,這個就得看成績考試了,不過到時候束修也在大家承受範圍內。我們大王在聖旨里說了,窮什麼都不能窮教育。誰說不是呢,讀書才有出息,咱們祖祖輩輩都這樣認為,以前那也不是沒錢麼……」

  「姑娘也是必須學,識字了才能教育好下一代,咱女人也能頂半邊天,不能性別歧視!」

  回話的大嬸邏輯不怎麼周密,但還是把問題回答了清楚,甭管是臉上還是聲音,都帶著說不出的驕傲和對生活熱情嚮往,這種活力風貌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

  不過事實上大神的驕傲也沒有問題,試問在其他國家百姓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時候,她們孩子讀書的錢都直接由官府補貼了大半,怎麼能不翹著尾巴炫耀兩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