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諸葛端雲和寧陽則去宮裡拜別了帝後,諸葛錦旭和孟茹卻乘著車馬,直將二人送到南門外。
孟茹下了車馬,對寧陽說道:“皇嬸曾經救我之恩孟茹此生不敢望,若有何事為難之處,定要修書來帝都,若孟茹力所能及,定不推辭!”
諸葛錦旭聞言湊過頭來,笑問道:“我也救過你,若是我對你有所求……你是不是也不推辭?”
孟茹聞言臉刷的紅透,深吸幾口氣,掩了眼底要發作的怒氣,只說道:“皇叔與皇嬸這便要遠行了,皇上無話可說?”
“無話。”諸葛錦旭答得乾脆,眼卻望了望天,待看向諸葛端雲和寧陽時已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樣,笑道,“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磨磨唧唧沒完沒了的,那是女人。”說罷,便湊向孟茹,逗她道,“為夫方才那句話,可精闢否?”
孟茹咬著牙,半晌才從牙fèng里擠出一句話來:“若無那後半句,自是最好!”
諸葛錦旭聞言哈哈大笑起來。
寧陽看著這兩人,不免也是搖頭一笑。
這樣的分別,或許是最好的……
最終,終是諸葛錦旭帶著孟茹先行回了宮。諸葛端雲望著兩人的車馬漸漸消失在熱鬧的南街盡頭,心中不知所想。
這時,奶娘帶著姚氏過來,姚氏將諸葛昱抱給寧陽,寧陽見兒子難得沒睡,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東看西看,便親了親他的小臉兒。抬起眼來時見諸葛端雲正看著她,說道:“走吧。”
寧陽點點頭,抱著兒子跟著諸葛端雲上了布置舒適的馬車,車輪慢慢滾動起來,向著南方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碼完這章了……爬下睡覺……
下章是安陽的,字數不多,只是過渡章節。然後再下一章就完結了。
150喜報
柳子軒任了太子太傅之後,每日早晨卯時初刻便起身入宮,縱使大周四月時節已經有些熱,但卯時的天色也就只有蒙蒙亮而已。
安陽覺得柳子軒辛苦,每日都陪著他一同起來,等他用過早膳出了府,她再回去睡回籠覺。可能是每日要早起的緣故,她總覺得有些睡不夠。只是卻還沒到嗜睡的程度,等柳子軒中午回來的時候,她便已經起身,與平日裡也沒什麼兩樣。
洵休這日,柳子軒和安陽回了伯府。柳家出了太子之師,自是門楣光耀。柳子軒如今是從一品的朝中大員,因而雖然安陽沒擺開公主儀仗前來,到了伯府門口時卻還是見到祖父、公公和兩位叔父穿著官服出來迎接,場面隆重。
待一家人坐到了花廳里,安陽便笑著說道:“又不是頭一回洵休回府來了,祖父、公公和叔父們不必如此。你們瞧,軒哥哥都沒穿官服!”
老伯爵柳忠益聞言說道:“如今駙馬爺官居一品,太子之師,頭一回回府來,自然該大禮相迎。雖為同宗同族,禮數卻絕不能少。”
“正是、正是!”老伯爵話音一落,二房的人便忙點了頭。柳義才陪著笑,頭卻高高昂著,腰板挺得筆直,說道:“雖是同宗同族,然如今同是在朝為官,先顧朝中之禮總是不會錯的。”
安陽聽了覺得奇怪,總覺得二叔父像是在誇耀什麼,看他那抬頭挺胸的模樣,好像又不是在夸軒哥哥。她狐疑地瞅著柳義才,再瞅瞅其他人,果見二房的人臉上都有些得意,這才又好生看了看柳義才,發現他不停地整理自己的官袍,那官袍比之其他人的,明顯是新的,於是便更是狐疑地問道:“二叔父官袍挺新的,沒髒啊,幹嘛不停地整理?”
這話一出,柳義才臉上頓時尷尬,倒叫大房和三房的人臉上憋笑。
柳子軒垂眸掩了眼底的笑意,只暗地了拍了拍安陽的手,這才說道:“瞧著二叔父的官袍花色像是正四品的,可是朝中的職缺安排下來了?”
這話給二房的人解了圍,柳義才忙咳了兩下,笑道:“昨日接到的聖旨。任尚書右丞,三日後便可赴任了。”
“尚書右丞掌錢穀之事,乃是實職,二叔父才有所用,倒要恭賀了。”柳子軒笑道。
柳義才聞言忙起身說同喜,兩人一番推讓寒暄,重新坐下時,只聽老伯爵柳忠益說道:“錢穀等事乃是大事,掌管得好是分內之事,掌管得不好便是大罪,可不得馬虎行事。你如今留在朝中任職雖是可喜之事,可到了外頭絕不可如此,行事謙恭些才是。”
老伯爵發話訓誡,柳義才只得收了收臉上的笑,垂首應是。季祖母馬氏在一旁看著也垂了眸,心裡卻有些怨懟。他們二房的人好不容易留在帝都任職,又是個正四品的職官,得的聖旨也比三房早,本以為這回揚眉吐氣了,沒想到還是這般訓誡。說到底,老伯爵就是向著大房和三房!
安陽見二房得了官職,便忙看向三房,見三叔父柳義容穿的官袍有些舊了,這便問道:“那三叔父呢?接了聖旨沒?”
這一問屋裡的氣氛便沉了下來,三房媳婦方氏嘆了口氣,垂眸不言,柳義容倒是坐得端正,臉上不見有尷尬之色,只說道:“回公主,還未收著聖旨。這些日子下官也去外頭打聽了,說是朝中安排職缺要一撥一撥的來,想來還得再等等。”
二房的人聽了這話脖子又昂了起來,挺著脊背嘴角彎著,笑看三房。這看好戲的神色落在安陽眼裡,覺得很是不喜,她這便安慰三房道:“三叔父說的是,每年朝中要安排職缺的朝臣確實挺多,我這些日子回宮去給父皇母后請安,有時只能在父皇那兒坐一會兒,父皇有一堆的摺子和卷宗要看,忙得不得了。我想就算是發聖旨也得一個一個得來,不過是慢了些,不一定代表派不上好差事。因而三叔父和嬸子不必擔心!”
三房的人聞言點點頭,忙謝了安陽。安陽卻是轉著眼兒瞧了瞧老伯爵,又瞧了瞧柳義容,明媚地笑道:“而且,我瞧著三叔父與祖父模樣性子都挺像,一定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父皇最愛這樣的臣子,一定會給三叔父一個施展長才的好差事的!說不定呀,聖旨發得晚了,正是父皇在思量呢?”
這話一出口,三房的人卻是喜笑顏開,有些激動了。連老伯爵都微微笑了笑,只是忙又咳了咳,做出一副家主的嚴肅樣子來。柳義容卻是起身道:“那下官便承公主吉言了!”
安陽笑擰著帕子,又看了看方氏的肚子說道:“而且呀,要我說這聖旨晚一點頒下倒是好事。如今三嬸懷著身子,就要臨盆了。若是差事是在朝上任職的,那倒無所謂了,可若是要去其他地方任職,三嬸這身子可受不得顛簸。所以說,要是等些日子,待三嬸臨盆了,聖旨再下來,那樣最好!”
方氏聽了笑了笑,心裡有些感激。他們本就想通了,也不怕到遠地任職,只是聖旨遲遲未到,有些心急罷了。如今覺得公主說得也有理,自己這身子還真是不能在路上顛簸,看樣子必定要在伯府再住上些日子。這般想來,心裡也就不那麼難受了。
這時,王氏拿著帕子掩著嘴角笑道:“你們一家子就承公主的吉言吧!反正弟妹這些日子就快臨盆了,之後還得坐月子,你們就安心邊忙活肚子裡的孩子邊等聖旨吧。”
三房的人應下了,祖母高氏這才往外頭看了看,說道:“瞧著快晌午了,不如傳膳吧。”
眾人應下,這才從花廳去了膳房,一家人圍著圓桌坐了,丫頭們陸續上了午膳。
如今伯府里人多,菜品上得也多。今日柳子軒和安陽回府,午膳便更是豐富。什麼香墨魚絲、宮保野兔、什錦鴨掌、掛爐山雞……炒的燒的熘的炸的,雞鴨魚肉、湯鍋點心,應有盡有,滿滿上了一大桌。
安陽隨柳子軒坐在祖父祖母旁邊,高氏知道安陽愛喝她煮的雞湯,待那雞湯上了桌,便先叫丫頭給她盛了一碗放到面前,笑道:“知道今兒公主來,這雞湯昨晚熬了一夜,今兒又燜了一上午,快嘗兩口!如今正熱著,味道最是鮮美了。”
安陽咬了咬唇,看了那碗雞湯幾眼,才笑著捧起碗來。只是勺子在碗裡調了幾下,卻怎麼也不想喝入口。也不知為何,她這些日子喜歡吃清淡的菜,看到這一大桌子的葷腥在眼前擺著,誘人是誘人,但是一聞到那香膩的味道,她就……
見安陽調了許久都不喝,一桌的人便沒個敢動筷子的。高氏見了忙問道:“可是今兒這雞湯哪兒沒做好?不合公主胃口?”
柳子軒也看著安陽,溫聲問道:“可是覺得燙?那便放一放,且用別的吧。”
安陽聽柳子軒發了話,忙搖了搖腦袋,抬起臉兒來笑道:“哪有!祖母熬的雞湯最好喝了!我只是覺得有些燙……不過,現在好了,可以喝了。”
高氏聞言這才鬆了口氣,笑了起來。見安陽拿起碗來咕咚咕咚地便往下喝,忙笑著勸道:“慢些,慢些!”
孟茹下了車馬,對寧陽說道:“皇嬸曾經救我之恩孟茹此生不敢望,若有何事為難之處,定要修書來帝都,若孟茹力所能及,定不推辭!”
諸葛錦旭聞言湊過頭來,笑問道:“我也救過你,若是我對你有所求……你是不是也不推辭?”
孟茹聞言臉刷的紅透,深吸幾口氣,掩了眼底要發作的怒氣,只說道:“皇叔與皇嬸這便要遠行了,皇上無話可說?”
“無話。”諸葛錦旭答得乾脆,眼卻望了望天,待看向諸葛端雲和寧陽時已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樣,笑道,“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磨磨唧唧沒完沒了的,那是女人。”說罷,便湊向孟茹,逗她道,“為夫方才那句話,可精闢否?”
孟茹咬著牙,半晌才從牙fèng里擠出一句話來:“若無那後半句,自是最好!”
諸葛錦旭聞言哈哈大笑起來。
寧陽看著這兩人,不免也是搖頭一笑。
這樣的分別,或許是最好的……
最終,終是諸葛錦旭帶著孟茹先行回了宮。諸葛端雲望著兩人的車馬漸漸消失在熱鬧的南街盡頭,心中不知所想。
這時,奶娘帶著姚氏過來,姚氏將諸葛昱抱給寧陽,寧陽見兒子難得沒睡,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東看西看,便親了親他的小臉兒。抬起眼來時見諸葛端雲正看著她,說道:“走吧。”
寧陽點點頭,抱著兒子跟著諸葛端雲上了布置舒適的馬車,車輪慢慢滾動起來,向著南方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碼完這章了……爬下睡覺……
下章是安陽的,字數不多,只是過渡章節。然後再下一章就完結了。
150喜報
柳子軒任了太子太傅之後,每日早晨卯時初刻便起身入宮,縱使大周四月時節已經有些熱,但卯時的天色也就只有蒙蒙亮而已。
安陽覺得柳子軒辛苦,每日都陪著他一同起來,等他用過早膳出了府,她再回去睡回籠覺。可能是每日要早起的緣故,她總覺得有些睡不夠。只是卻還沒到嗜睡的程度,等柳子軒中午回來的時候,她便已經起身,與平日裡也沒什麼兩樣。
洵休這日,柳子軒和安陽回了伯府。柳家出了太子之師,自是門楣光耀。柳子軒如今是從一品的朝中大員,因而雖然安陽沒擺開公主儀仗前來,到了伯府門口時卻還是見到祖父、公公和兩位叔父穿著官服出來迎接,場面隆重。
待一家人坐到了花廳里,安陽便笑著說道:“又不是頭一回洵休回府來了,祖父、公公和叔父們不必如此。你們瞧,軒哥哥都沒穿官服!”
老伯爵柳忠益聞言說道:“如今駙馬爺官居一品,太子之師,頭一回回府來,自然該大禮相迎。雖為同宗同族,禮數卻絕不能少。”
“正是、正是!”老伯爵話音一落,二房的人便忙點了頭。柳義才陪著笑,頭卻高高昂著,腰板挺得筆直,說道:“雖是同宗同族,然如今同是在朝為官,先顧朝中之禮總是不會錯的。”
安陽聽了覺得奇怪,總覺得二叔父像是在誇耀什麼,看他那抬頭挺胸的模樣,好像又不是在夸軒哥哥。她狐疑地瞅著柳義才,再瞅瞅其他人,果見二房的人臉上都有些得意,這才又好生看了看柳義才,發現他不停地整理自己的官袍,那官袍比之其他人的,明顯是新的,於是便更是狐疑地問道:“二叔父官袍挺新的,沒髒啊,幹嘛不停地整理?”
這話一出,柳義才臉上頓時尷尬,倒叫大房和三房的人臉上憋笑。
柳子軒垂眸掩了眼底的笑意,只暗地了拍了拍安陽的手,這才說道:“瞧著二叔父的官袍花色像是正四品的,可是朝中的職缺安排下來了?”
這話給二房的人解了圍,柳義才忙咳了兩下,笑道:“昨日接到的聖旨。任尚書右丞,三日後便可赴任了。”
“尚書右丞掌錢穀之事,乃是實職,二叔父才有所用,倒要恭賀了。”柳子軒笑道。
柳義才聞言忙起身說同喜,兩人一番推讓寒暄,重新坐下時,只聽老伯爵柳忠益說道:“錢穀等事乃是大事,掌管得好是分內之事,掌管得不好便是大罪,可不得馬虎行事。你如今留在朝中任職雖是可喜之事,可到了外頭絕不可如此,行事謙恭些才是。”
老伯爵發話訓誡,柳義才只得收了收臉上的笑,垂首應是。季祖母馬氏在一旁看著也垂了眸,心裡卻有些怨懟。他們二房的人好不容易留在帝都任職,又是個正四品的職官,得的聖旨也比三房早,本以為這回揚眉吐氣了,沒想到還是這般訓誡。說到底,老伯爵就是向著大房和三房!
安陽見二房得了官職,便忙看向三房,見三叔父柳義容穿的官袍有些舊了,這便問道:“那三叔父呢?接了聖旨沒?”
這一問屋裡的氣氛便沉了下來,三房媳婦方氏嘆了口氣,垂眸不言,柳義容倒是坐得端正,臉上不見有尷尬之色,只說道:“回公主,還未收著聖旨。這些日子下官也去外頭打聽了,說是朝中安排職缺要一撥一撥的來,想來還得再等等。”
二房的人聽了這話脖子又昂了起來,挺著脊背嘴角彎著,笑看三房。這看好戲的神色落在安陽眼裡,覺得很是不喜,她這便安慰三房道:“三叔父說的是,每年朝中要安排職缺的朝臣確實挺多,我這些日子回宮去給父皇母后請安,有時只能在父皇那兒坐一會兒,父皇有一堆的摺子和卷宗要看,忙得不得了。我想就算是發聖旨也得一個一個得來,不過是慢了些,不一定代表派不上好差事。因而三叔父和嬸子不必擔心!”
三房的人聞言點點頭,忙謝了安陽。安陽卻是轉著眼兒瞧了瞧老伯爵,又瞧了瞧柳義容,明媚地笑道:“而且,我瞧著三叔父與祖父模樣性子都挺像,一定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父皇最愛這樣的臣子,一定會給三叔父一個施展長才的好差事的!說不定呀,聖旨發得晚了,正是父皇在思量呢?”
這話一出口,三房的人卻是喜笑顏開,有些激動了。連老伯爵都微微笑了笑,只是忙又咳了咳,做出一副家主的嚴肅樣子來。柳義容卻是起身道:“那下官便承公主吉言了!”
安陽笑擰著帕子,又看了看方氏的肚子說道:“而且呀,要我說這聖旨晚一點頒下倒是好事。如今三嬸懷著身子,就要臨盆了。若是差事是在朝上任職的,那倒無所謂了,可若是要去其他地方任職,三嬸這身子可受不得顛簸。所以說,要是等些日子,待三嬸臨盆了,聖旨再下來,那樣最好!”
方氏聽了笑了笑,心裡有些感激。他們本就想通了,也不怕到遠地任職,只是聖旨遲遲未到,有些心急罷了。如今覺得公主說得也有理,自己這身子還真是不能在路上顛簸,看樣子必定要在伯府再住上些日子。這般想來,心裡也就不那麼難受了。
這時,王氏拿著帕子掩著嘴角笑道:“你們一家子就承公主的吉言吧!反正弟妹這些日子就快臨盆了,之後還得坐月子,你們就安心邊忙活肚子裡的孩子邊等聖旨吧。”
三房的人應下了,祖母高氏這才往外頭看了看,說道:“瞧著快晌午了,不如傳膳吧。”
眾人應下,這才從花廳去了膳房,一家人圍著圓桌坐了,丫頭們陸續上了午膳。
如今伯府里人多,菜品上得也多。今日柳子軒和安陽回府,午膳便更是豐富。什麼香墨魚絲、宮保野兔、什錦鴨掌、掛爐山雞……炒的燒的熘的炸的,雞鴨魚肉、湯鍋點心,應有盡有,滿滿上了一大桌。
安陽隨柳子軒坐在祖父祖母旁邊,高氏知道安陽愛喝她煮的雞湯,待那雞湯上了桌,便先叫丫頭給她盛了一碗放到面前,笑道:“知道今兒公主來,這雞湯昨晚熬了一夜,今兒又燜了一上午,快嘗兩口!如今正熱著,味道最是鮮美了。”
安陽咬了咬唇,看了那碗雞湯幾眼,才笑著捧起碗來。只是勺子在碗裡調了幾下,卻怎麼也不想喝入口。也不知為何,她這些日子喜歡吃清淡的菜,看到這一大桌子的葷腥在眼前擺著,誘人是誘人,但是一聞到那香膩的味道,她就……
見安陽調了許久都不喝,一桌的人便沒個敢動筷子的。高氏見了忙問道:“可是今兒這雞湯哪兒沒做好?不合公主胃口?”
柳子軒也看著安陽,溫聲問道:“可是覺得燙?那便放一放,且用別的吧。”
安陽聽柳子軒發了話,忙搖了搖腦袋,抬起臉兒來笑道:“哪有!祖母熬的雞湯最好喝了!我只是覺得有些燙……不過,現在好了,可以喝了。”
高氏聞言這才鬆了口氣,笑了起來。見安陽拿起碗來咕咚咕咚地便往下喝,忙笑著勸道:“慢些,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