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夫人說話總是如此犀利,一針見血!不過,恐怕要讓您失望了。關於令尊的去留,是總盟主與沈樓主事先協商好的,孟某固然想讓你們一家團聚,卻也是無能無力!”

  “我只是一介商人,你說的大業我不懂,也不想搞懂。既然落入你們手中,要殺要刮隨意,我們夫婦不會皺一下眉頭。但若要我們冒充什麼高祖後人,起兵造反,令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以滿足你們的野心,我們也唯有一死而已!”葉知秋一口回絕。

  南宮玉之毒既解,孟昶便帶人離開藥王谷,回到天地盟西鳳堂。

  原來這西鳳堂便坐落於劍門關往南數十里處,四周崇山峻岭,地勢險惡,易守難攻,果然是占山為王的好去處。

  葉氏夫婦被軟禁在一處單獨的宅院內,並在這裡見到了雷若蘭。

  若蘭說本來水依也在這裡的,兩天前剛剛被聽風樓的人帶走。“水依偷偷跟我說過,她不想當聽風樓的大小姐,只想做一個普通人,因為她不喜歡這種打打殺殺的日子。她這一走,也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見到她。”

  “唉,聽風樓和天地盟早已結盟,她回去也好,省得我們還得提防她。”南宮玉嘆道。

  “水依根本不知曉這些亂七八糟之事,她心思單純,定不肯與她義父同流合污,我覺得她一定會想辦法救我們出去的。”若蘭為水依辯護道。

  “我看千言和水依兩個孩子確實不知其義父的真面目,千言對臣兒一片痴心,水依似已對靖兒暗生情愫。唉,只是千言與臣兒......”葉知秋道。

  南宮玉之前一直昏迷,未曾與千言水依相處過,不知其為人,故葉知秋說出自己心裡話,但一提到女兒,便傷心難言。

  南宮也嘆息道“恐怕我們是沒有機會出去了,若蘭,如有機會你便自己逃走吧!”

  之後幾日,倒也過得平靜。

  天地盟中弟子將這座院子層層包圍,日夜巡邏,川流不息。三人幾處要穴被封,平日行動如常,卻不能聚氣,空有一身功夫無法施展。

  每日的飲食起居並沒有任何問題,進出之人亦以禮相待,恭敬得很。

  這一日,孟炎帶了一群丫鬟僕婦過來,每人手中捧著一個托盤,盤中放著龍袍鳳冠等物。

  孟炎帶領她們跪下道“主公,夫人,堂主請大師看過日子,說三日後,是黃道吉日,便將登基大典選在那一日,這些皆是那日需穿戴之物,請二位試過,若有不合適之處,也好修改。”

  南宮玉和葉知秋聞言皆有些哭笑不得,天地盟難道將起兵造反,登基為帝當作兒戲?這天地盟的盟主是不是腦子進水了,還是過於自負,覺得這天下理應任由他來擺布?

  南宮玉湊近一名捧著鳳冠的婆子跟前,細細瞅了瞅,用手細細摩挲著上面嵌的紅寶石,嘖嘖稱讚,由婆子手中接過托盤,大聲笑道“秋哥,我南宮玉也是世家出身,從小到大,什麼世面沒見過,卻單單沒有進過皇宮,沒見過皇后娘娘。如今能見到這華貴的鳳冠,也算是沒有白來世間一遭。”

  她拿起鳳冠,作勢往自己頭上戴,同時話鋒陡轉,“鳳冠雖華麗,只是可惜,我南宮玉獨獨不喜歡!”與此同時,將手中鳳冠用力向地上拋去。

  眼看這價值連城之物就要跌入塵埃之中,卻被那婆子快走搶出,穩穩接住了。

  第41章 驚聞噩耗

  三日後,劍門關。

  號角長鳴,鼓樂震天響。

  城門口的守軍已換成天地盟盟眾。原來,這些時日,天地盟已攻下劍門關,並準備以此作為據點,北上進攻廣元、漢中,過秦嶺,直搗長安城;南下攻取成都,作為孟昶的根據地。

  總盟主派來特使,代表盟主主持登基大典。

  葉知秋傷勢已好,腳步虛浮無力,顯是身上要穴未解。只見他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冠冕,由一名年老的內侍攙扶著走上大殿,文武官員分列兩旁。

  台階很長,走不到盡頭的感覺。葉知秋卻無感,機械地邁著步子,像個牽線木偶一樣,任人擺弄,無力反抗。

  再長的路終會有盡頭,這條通往至尊之路亦是如此。

  內侍將葉知秋扶上那張明黃色的坐椅坐好,侍立一旁。

  特使身著大紅官服,宣讀著聖旨。大體意思便是:葉知秋本姓歐陽,名歐陽秋,乃高祖之嫡孫,本應是大周皇位繼承人。可帝位卻被太宗皇帝以陰謀詭計所奪,並將□□遺脈打落民間,成為庶民,且永世不得為官。如今真相既大白於天下,大周皇帝便應還政於正統,若其不肯,則不惜刀兵相見。

  然後,便是文武百官拜見皇帝。

  一系列瑣碎禮儀完成,已是兩個時辰之後。

  正在特使即將宣布禮成之際,葉知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大聲道“且慢,我有話要交待!”

  他並沒有自稱朕,文武百官不知新皇帝是不習慣這個稱呼,還是故意這麼說,不過很快大家就都明白了。

  “各位兄弟大家好,我知道你們都是天地盟的盟眾,並非大周朝的文武百官。數十年前,高祖一統天下,建立大周,自此百姓們才結束戰亂頻發四處流浪的日子安居樂業。

  可是總有些人狼子野心,想要稱王稱帝,甚至為此不惜挑起戰亂,讓移民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葉某雖不才,幼時也曾得家父教導做人之道。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還是懂得。

  暫且不論我是否是高祖遺脈,即使這件事是真的,我相信高祖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孫為了一已私利而陷百姓於水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