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劉秀被問得仰天苦笑出聲,原來被人懷疑就是這般滋味!
“全天下之人都懷疑我劉秀,我以為叔父也不會懷疑,我都已經讓他出仕為官、對他兄弟如同親子相待,我到底哪裡對不住他,那他聯合外人來反我!”被至親之人背叛的滋味當真如刀割,只要想想劉章留下的書信中對他這個叔父的懷疑和指責,劉秀便有再次吐血的衝動,“他怨我沒弄死劉玄的三個兒子替他父親報仇,怨我看中劉賜,懷疑他和劉興一直無子是因為我容不下他們暗中動了手腳,當年是兄長為首我為輔,我的部將很多都是先時追隨兄長後追隨於我,若是兄長還在,這皇帝是該他來當得”,劉秀苦笑著看著劉良,“這都是他自己留下的書信里講的,我都不知曉他何日有了這般想法。”
劉良一直看著劉秀的雙眼,他看著他長大,劉秀到底是什麼人他最清楚不過,也是因為劉章、劉興這麼多年來都沒有孩子,才讓他懷疑劉秀當真是容不下他們,只是這個侄兒早就已經不是他熟悉的文雅溫和的侄兒了,劉良看不透他,痛苦的閉眼,“當年黃兒是有錯,可你若是肯放她回去、若是不那般耿耿於懷,她也不至於走的那般早;章兒有錯,可那年若不是你派他去南陽安撫宗室族親,也不會給他們挑撥離間的機會……”
還是不信他,劉秀如同被人錐刺入胸口,臉也變得帶了威儀,冷言道“都成了我的錯!可是當年兄長被害之時,你在做什麼,南陽那些族親在做什麼?我在河北幾度險些喪命,你們又在何處?我的皇位是自己一刀一槍拼殺出來,如今給他們封侯便是怨氣升天,他們若還留念給封王的劉玄就該去找他!我劉秀不勉強”
劉良聽得先是愣住,隨後卻是笑出聲,蒼老的聲音迴蕩在空曠的大殿,“難怪你一統天下也不肯再回鄉里,難怪你幾次不理會族老奏議的一起修葺祠堂四世陵寢之事,難怪啊難怪”,多年怨氣難消,也就是劉秀能忍到今日,“現在呢,你出了怨氣,再次消了他們勢力,該收手了”
他自然會收手,一場度田將所有積怨、對抗都引了出來,如今已然不能成行,既然如此,那他就要有所收穫,要有人為他的錯誤替罪,同樣也要有人為這災難買單犧牲,重新再造勢力格局。
“叔父,章兒之事我心中不會比你好受,百年之後我自會於地下向兄長負荊請罪,興兒……還是讓他回來吧,他還年輕,多那些姬妾總能有子嗣的,至於其他事,叔父還是別管了,是他們負我在先,您知道當年在阿姐府上的刺客是誰派的嗎?您知道陰順為何今日依然找不到人嗎?您知道便是萬喜那般忠僕劉章都能收買過去嗎?您覺得,這些我還用在忍讓嗎?”
萬喜本來就是他家的忠僕,同樣是先跟著兄長後跟隨自己,劉秀以為自己這麼些年已經可以完全代替兄長,之是出了萬喜投靠劉章之事,讓他更加不信任別人。
劉良淡淡地看著劉秀,從他將郭氏十女嫁給劉佢開始便是已經謀劃了吧?那些人以為他罰了劉隆,且那郭氏霸道的很,早惹的劉佢不喜,與郭家越鬧越僵,便去拉攏他們堂兄弟入伙,卻不想劉佢那根本就是故意為之,他根本才是劉秀心腹啊。他們不滿劉秀,劉秀又何曾真的信任過他們?劉良蒼然的留下了最後一句話,給那些人求情,便被 抬出了皇宮,從此至死未進宮。
皇帝派使節到各郡、封國,聽憑盜賊們自相檢舉攻擊。五個人共同斬殺一個人,免除五個人的罪。即使官吏畏怯逗留、逃避、故意放縱盜賊,也一律不追究,允許以擒賊討賊立功。州、郡太守、縣令縣長在所轄界內有盜賊而不拘捕,或因畏懼懦弱棄城放棄職責的,全都不予處罰,只看捕獲盜賊的多少來排列先後名次。僅對窩藏盜賊的人才加罪。
一道新政的施行,讓無論是被迫反叛的大族、百姓有了台階可下,雖是未明說度田會如何,但總是給雙方都有了後退一步的天地,使緊張的局勢得到了緩和。但是要恢復信任和平定人心尚需要很多時間。原本左右為難、急得上火難眠的四州在洛陽的將領這次安心了,輪到當初看著他們亂轉的南陽諸將睡不著覺了,其他地方漸平,可是南陽卻是越來越亂,他們的親族很多在那裡,其餘的在洛陽,怎樣選擇都是難啊。不反,留在南陽的很難活命;反了,在洛陽的又沒法交代,他們也不明白情況怎麼就發展到了現在。看著大門緊閉、萬事不問的鄧禹、鄧晨和賈復,他們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同樣的詔令也到了南陽,可是就是無法順利施行,剛剛歸順的人卻是被別得想歸順的誤殺族人充數,或是大族族人們肆意斬殺貧民充數脫罪,再有宗室們不肯鬆口,陛下也沒有專門赦免他們的詔令,以致矛盾越演越烈,這樣他們也不得不為自己族人家人想別的法子了。
景丹、馬武那邊嚴重缺糧快堅持不住了,征側越打越往北,劉秀卻是沒又有足夠糧糙出兵。
趁著動亂之時,有為著自己土地利益不得不鬧事、造反的,也就有居心叵測或是同樣懷著平天下當皇帝美夢的人,趁火打劫。
劉秀現在已經顧不上度田了,他在忙著各處的平亂、征討,拖著病體籌備糧糙呢,為表示誠意,一直支持、切實執行這條政策的尚書令歐芳免職,找了一個辦事不利的罪名消減了封地,撤了現任的司隸校尉,只是豪強大族們怒氣難消啊,不肯出糧啊。
這一世在那條關鍵的緩和詔令頒發之前,郭聖通終於憑著三十多年的謀劃,生生將形勢逆轉,讓劉秀不得已拉著河北勢力入場滅火,憑著郭家財力、糧食、藥材的龐大生意,讓他不得不妥協,讓他再沒有理由、條件放棄自己。看著劉秀被逼無法,將歐芳下獄論罪,四名心腹尚書郎處斬,郭聖通將多年前就教兒子讀熟的“袁盎晁錯”篇再次拿了出來。
“阿娘,當真要犧牲歐先生嗎?”劉疆到了那道緩解令發布之時方明白母親多年前便部下的局是何意,此時為著那位耿直衷心、學識淵博的歐芳可惜讚嘆,然心中也更加切身明白了這樣的帝王之術。
“疆兒以為何以解除此事?”郭聖通隨便翻看著書簡問著兒子。
“當然還是為利,占出征平叛的將領之位,既然父親依然選擇了北地一方那就沒那麼容易再擺脫了”,劉疆想了想回答,“馬援、竇融皆是父親之人,然父親更信任馬援,必是會讓他主帥,可副將、偏將、裨將這些都是利,父皇就是斬了歐先生也沒用的,還得讓出去這些”
郭聖通抬頭笑了,這一世決計再不會出現劉隆復啟之事,不會再讓什麼馬成、馬武、劉尚等人得到重用,絕不會再有鄧禹、賈復、李通等南陽勢力聯合上奏“壓制”皇帝之事,絕不會再有多半個朝堂、天下為官者都出自南陽的事情,因為力量格局已經轉了方向。
南陽內部出現紛爭,主戰主和分化越來越嚴重,在賈復進宮一次之後,情況終於發生突破變化,以鄧、朱、賈、來、彭等大族為主的南陽士族豪強們一起扣住宗室和其他不想投降之人,紛紛投降請罪,將名單上的人交給朝廷處置,河南漸平。劉秀依照其他郡縣之例,大部分人不予追究,從者免罪,為首者遷入別的地方,給其土地糧食供養。表面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他們失去了多麼好的良機。
劉秀還是劉秀,將反叛他的親族們“容養”在了洛陽,並未大肆治罪,讓天下人都不得不佩服其心胸和仁義,也讓之前的那些罪名不攻自破。只是終於有了消息的劉嘉和陰順,讓他覺得這樣的好心實在都餵了狗,他們也是看準了自己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的。
擅妖法巫術的賊人李廣起兵反叛,攻克皖城等地;蜀郡守將史歆反叛,成都失守,蜀地蠢蠢而動,劉嘉和陰順便是投靠了這史歆。
最終的結果,歐芳被貶為庶人,在建武十六年底糧糙終於備齊,祭遵被調往支援抗擊匈奴,吳漢、馬援討伐蜀地,被最先奪了大將軍印信。原本一輩子不會有機會出征的耿弇出山、與郭竟一起征討李廣。南邊蠻夷之地的征側姐妹,只等著平定這些之後再行討伐。
而擱置一段時間的太子選妃之事再次提上了日程,劉秀喝下一碗苦藥,還是抱起了燈下看書的妻子放置到腿上,指著他已經圈定的名字問郭聖通“通兒以為此女可適合咱們疆兒?”
“文叔決定的自是錯不了”,郭聖通看了一眼道,“此女也來拜見過兩次,懂禮明事,溫婉聰慧,倒是良配”,馬援之女,倒不是上一世那個馬皇后,她年紀尚不足,此女乃是她的姐姐,娶哪個不要緊,要緊的是馬援之女,劉秀正式器重他的時候,且不願意讓太子妃出身河北和南陽了,除了潁川勢力外,便是隴西勢力和涼州勢力,這些也都是要穩定住的。且馬援是戰國名將趙奢之後,也是出身名門顯赫的。心中對於他不再先時給兒子增加這身價也已經懶得再考慮了,後路已經被她堵得差不多了,還能是為了什麼。
劉秀呵呵笑了,輕嗅著妻子帶著幽香得黑髮,“先選太子妃和幾個孺人,過個幾年再選良娣,我們便是等著當祖父祖母了,還有輔兒的正妃,我也一併看好了,便是耿舒長女,你不是很喜歡她嘛,我看著她配我們輔兒甚好”
郭聖通笑著點頭,手被拉著環上了劉秀脖頸,被他抱了起來往大床走去,聽他已經很久沒有這般輕鬆的說著,“吉兒啊,我倒是看好了幾個,只還想著多留她幾年再定”,又試探著問“璜兒也甚好”
“吉兒他們兩個自幼就不對付,見面就吵,璜兒還是算了,左右吉兒還小,再看幾年吧,倒是煒兒到了現在還不願意成家,著實讓人頭疼”,郭聖通回絕,雖然知道大漢的公主下嫁都免不了政治原因,可她是真的不願意讓女兒嫁給郭家,或是讓侄女做王妃,現在的郭家不是上一世的郭家了,她也要為兒子考慮,這樣最好。
劉秀對於郭煒也沒辦法,便是他出面說此事,那小子都能打哈哈混過去,眼看著郭昌夫婦跳腳,劉秀也直搖頭,“也不知他要找什麼樣的”
想想自己沒有這樣的兒子甚好,不過女兒終是太少了,劉秀無奈,不免又滑過那幾個沒有留住的女兒影子,他和通兒的長女若是能保住,也該到了擇駙馬的年紀了,將人壓倒在床上,“我們再生幾個女兒好不好?像通兒的女兒”
“文叔可是又忘了御醫叮囑?”郭聖通抽出手捻過他一縷頭髮把玩著輕笑著問起。
“不記得了”,劉秀耍賴開始低頭密砸的細吻,眼看著終於要如願了,卻聽急切的腳步聲走近。
“全天下之人都懷疑我劉秀,我以為叔父也不會懷疑,我都已經讓他出仕為官、對他兄弟如同親子相待,我到底哪裡對不住他,那他聯合外人來反我!”被至親之人背叛的滋味當真如刀割,只要想想劉章留下的書信中對他這個叔父的懷疑和指責,劉秀便有再次吐血的衝動,“他怨我沒弄死劉玄的三個兒子替他父親報仇,怨我看中劉賜,懷疑他和劉興一直無子是因為我容不下他們暗中動了手腳,當年是兄長為首我為輔,我的部將很多都是先時追隨兄長後追隨於我,若是兄長還在,這皇帝是該他來當得”,劉秀苦笑著看著劉良,“這都是他自己留下的書信里講的,我都不知曉他何日有了這般想法。”
劉良一直看著劉秀的雙眼,他看著他長大,劉秀到底是什麼人他最清楚不過,也是因為劉章、劉興這麼多年來都沒有孩子,才讓他懷疑劉秀當真是容不下他們,只是這個侄兒早就已經不是他熟悉的文雅溫和的侄兒了,劉良看不透他,痛苦的閉眼,“當年黃兒是有錯,可你若是肯放她回去、若是不那般耿耿於懷,她也不至於走的那般早;章兒有錯,可那年若不是你派他去南陽安撫宗室族親,也不會給他們挑撥離間的機會……”
還是不信他,劉秀如同被人錐刺入胸口,臉也變得帶了威儀,冷言道“都成了我的錯!可是當年兄長被害之時,你在做什麼,南陽那些族親在做什麼?我在河北幾度險些喪命,你們又在何處?我的皇位是自己一刀一槍拼殺出來,如今給他們封侯便是怨氣升天,他們若還留念給封王的劉玄就該去找他!我劉秀不勉強”
劉良聽得先是愣住,隨後卻是笑出聲,蒼老的聲音迴蕩在空曠的大殿,“難怪你一統天下也不肯再回鄉里,難怪你幾次不理會族老奏議的一起修葺祠堂四世陵寢之事,難怪啊難怪”,多年怨氣難消,也就是劉秀能忍到今日,“現在呢,你出了怨氣,再次消了他們勢力,該收手了”
他自然會收手,一場度田將所有積怨、對抗都引了出來,如今已然不能成行,既然如此,那他就要有所收穫,要有人為他的錯誤替罪,同樣也要有人為這災難買單犧牲,重新再造勢力格局。
“叔父,章兒之事我心中不會比你好受,百年之後我自會於地下向兄長負荊請罪,興兒……還是讓他回來吧,他還年輕,多那些姬妾總能有子嗣的,至於其他事,叔父還是別管了,是他們負我在先,您知道當年在阿姐府上的刺客是誰派的嗎?您知道陰順為何今日依然找不到人嗎?您知道便是萬喜那般忠僕劉章都能收買過去嗎?您覺得,這些我還用在忍讓嗎?”
萬喜本來就是他家的忠僕,同樣是先跟著兄長後跟隨自己,劉秀以為自己這麼些年已經可以完全代替兄長,之是出了萬喜投靠劉章之事,讓他更加不信任別人。
劉良淡淡地看著劉秀,從他將郭氏十女嫁給劉佢開始便是已經謀劃了吧?那些人以為他罰了劉隆,且那郭氏霸道的很,早惹的劉佢不喜,與郭家越鬧越僵,便去拉攏他們堂兄弟入伙,卻不想劉佢那根本就是故意為之,他根本才是劉秀心腹啊。他們不滿劉秀,劉秀又何曾真的信任過他們?劉良蒼然的留下了最後一句話,給那些人求情,便被 抬出了皇宮,從此至死未進宮。
皇帝派使節到各郡、封國,聽憑盜賊們自相檢舉攻擊。五個人共同斬殺一個人,免除五個人的罪。即使官吏畏怯逗留、逃避、故意放縱盜賊,也一律不追究,允許以擒賊討賊立功。州、郡太守、縣令縣長在所轄界內有盜賊而不拘捕,或因畏懼懦弱棄城放棄職責的,全都不予處罰,只看捕獲盜賊的多少來排列先後名次。僅對窩藏盜賊的人才加罪。
一道新政的施行,讓無論是被迫反叛的大族、百姓有了台階可下,雖是未明說度田會如何,但總是給雙方都有了後退一步的天地,使緊張的局勢得到了緩和。但是要恢復信任和平定人心尚需要很多時間。原本左右為難、急得上火難眠的四州在洛陽的將領這次安心了,輪到當初看著他們亂轉的南陽諸將睡不著覺了,其他地方漸平,可是南陽卻是越來越亂,他們的親族很多在那裡,其餘的在洛陽,怎樣選擇都是難啊。不反,留在南陽的很難活命;反了,在洛陽的又沒法交代,他們也不明白情況怎麼就發展到了現在。看著大門緊閉、萬事不問的鄧禹、鄧晨和賈復,他們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同樣的詔令也到了南陽,可是就是無法順利施行,剛剛歸順的人卻是被別得想歸順的誤殺族人充數,或是大族族人們肆意斬殺貧民充數脫罪,再有宗室們不肯鬆口,陛下也沒有專門赦免他們的詔令,以致矛盾越演越烈,這樣他們也不得不為自己族人家人想別的法子了。
景丹、馬武那邊嚴重缺糧快堅持不住了,征側越打越往北,劉秀卻是沒又有足夠糧糙出兵。
趁著動亂之時,有為著自己土地利益不得不鬧事、造反的,也就有居心叵測或是同樣懷著平天下當皇帝美夢的人,趁火打劫。
劉秀現在已經顧不上度田了,他在忙著各處的平亂、征討,拖著病體籌備糧糙呢,為表示誠意,一直支持、切實執行這條政策的尚書令歐芳免職,找了一個辦事不利的罪名消減了封地,撤了現任的司隸校尉,只是豪強大族們怒氣難消啊,不肯出糧啊。
這一世在那條關鍵的緩和詔令頒發之前,郭聖通終於憑著三十多年的謀劃,生生將形勢逆轉,讓劉秀不得已拉著河北勢力入場滅火,憑著郭家財力、糧食、藥材的龐大生意,讓他不得不妥協,讓他再沒有理由、條件放棄自己。看著劉秀被逼無法,將歐芳下獄論罪,四名心腹尚書郎處斬,郭聖通將多年前就教兒子讀熟的“袁盎晁錯”篇再次拿了出來。
“阿娘,當真要犧牲歐先生嗎?”劉疆到了那道緩解令發布之時方明白母親多年前便部下的局是何意,此時為著那位耿直衷心、學識淵博的歐芳可惜讚嘆,然心中也更加切身明白了這樣的帝王之術。
“疆兒以為何以解除此事?”郭聖通隨便翻看著書簡問著兒子。
“當然還是為利,占出征平叛的將領之位,既然父親依然選擇了北地一方那就沒那麼容易再擺脫了”,劉疆想了想回答,“馬援、竇融皆是父親之人,然父親更信任馬援,必是會讓他主帥,可副將、偏將、裨將這些都是利,父皇就是斬了歐先生也沒用的,還得讓出去這些”
郭聖通抬頭笑了,這一世決計再不會出現劉隆復啟之事,不會再讓什麼馬成、馬武、劉尚等人得到重用,絕不會再有鄧禹、賈復、李通等南陽勢力聯合上奏“壓制”皇帝之事,絕不會再有多半個朝堂、天下為官者都出自南陽的事情,因為力量格局已經轉了方向。
南陽內部出現紛爭,主戰主和分化越來越嚴重,在賈復進宮一次之後,情況終於發生突破變化,以鄧、朱、賈、來、彭等大族為主的南陽士族豪強們一起扣住宗室和其他不想投降之人,紛紛投降請罪,將名單上的人交給朝廷處置,河南漸平。劉秀依照其他郡縣之例,大部分人不予追究,從者免罪,為首者遷入別的地方,給其土地糧食供養。表面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他們失去了多麼好的良機。
劉秀還是劉秀,將反叛他的親族們“容養”在了洛陽,並未大肆治罪,讓天下人都不得不佩服其心胸和仁義,也讓之前的那些罪名不攻自破。只是終於有了消息的劉嘉和陰順,讓他覺得這樣的好心實在都餵了狗,他們也是看準了自己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的。
擅妖法巫術的賊人李廣起兵反叛,攻克皖城等地;蜀郡守將史歆反叛,成都失守,蜀地蠢蠢而動,劉嘉和陰順便是投靠了這史歆。
最終的結果,歐芳被貶為庶人,在建武十六年底糧糙終於備齊,祭遵被調往支援抗擊匈奴,吳漢、馬援討伐蜀地,被最先奪了大將軍印信。原本一輩子不會有機會出征的耿弇出山、與郭竟一起征討李廣。南邊蠻夷之地的征側姐妹,只等著平定這些之後再行討伐。
而擱置一段時間的太子選妃之事再次提上了日程,劉秀喝下一碗苦藥,還是抱起了燈下看書的妻子放置到腿上,指著他已經圈定的名字問郭聖通“通兒以為此女可適合咱們疆兒?”
“文叔決定的自是錯不了”,郭聖通看了一眼道,“此女也來拜見過兩次,懂禮明事,溫婉聰慧,倒是良配”,馬援之女,倒不是上一世那個馬皇后,她年紀尚不足,此女乃是她的姐姐,娶哪個不要緊,要緊的是馬援之女,劉秀正式器重他的時候,且不願意讓太子妃出身河北和南陽了,除了潁川勢力外,便是隴西勢力和涼州勢力,這些也都是要穩定住的。且馬援是戰國名將趙奢之後,也是出身名門顯赫的。心中對於他不再先時給兒子增加這身價也已經懶得再考慮了,後路已經被她堵得差不多了,還能是為了什麼。
劉秀呵呵笑了,輕嗅著妻子帶著幽香得黑髮,“先選太子妃和幾個孺人,過個幾年再選良娣,我們便是等著當祖父祖母了,還有輔兒的正妃,我也一併看好了,便是耿舒長女,你不是很喜歡她嘛,我看著她配我們輔兒甚好”
郭聖通笑著點頭,手被拉著環上了劉秀脖頸,被他抱了起來往大床走去,聽他已經很久沒有這般輕鬆的說著,“吉兒啊,我倒是看好了幾個,只還想著多留她幾年再定”,又試探著問“璜兒也甚好”
“吉兒他們兩個自幼就不對付,見面就吵,璜兒還是算了,左右吉兒還小,再看幾年吧,倒是煒兒到了現在還不願意成家,著實讓人頭疼”,郭聖通回絕,雖然知道大漢的公主下嫁都免不了政治原因,可她是真的不願意讓女兒嫁給郭家,或是讓侄女做王妃,現在的郭家不是上一世的郭家了,她也要為兒子考慮,這樣最好。
劉秀對於郭煒也沒辦法,便是他出面說此事,那小子都能打哈哈混過去,眼看著郭昌夫婦跳腳,劉秀也直搖頭,“也不知他要找什麼樣的”
想想自己沒有這樣的兒子甚好,不過女兒終是太少了,劉秀無奈,不免又滑過那幾個沒有留住的女兒影子,他和通兒的長女若是能保住,也該到了擇駙馬的年紀了,將人壓倒在床上,“我們再生幾個女兒好不好?像通兒的女兒”
“文叔可是又忘了御醫叮囑?”郭聖通抽出手捻過他一縷頭髮把玩著輕笑著問起。
“不記得了”,劉秀耍賴開始低頭密砸的細吻,眼看著終於要如願了,卻聽急切的腳步聲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