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不會處理親密關係的狀態,現在看來完全是因為父母影響。

  回憶切斷,回到現實,林冬來說:“因為父母的影響,你在潛意識裡認為戀愛關係的雙方需要保持一定距離,所以即使確立了戀愛關係,你也並不知道怎麼和人親密。”

  “.......”程天殊手指收了收,“也許。”

  他垂下眼帘,眼皮疲憊的耷拉著:“幾個月前,主要怪我。”

  態度意外的軟,一時間林冬來很不自在:“這是什麼話?每家都有不同的相處方式,孩子只能被動接受。”

  他的意思是:不怪你。再說了,程天殊在他家住的這兩個月,變化不少,比以前好親近多了。

  關於幾個月前談戀愛誰對誰錯的話題還是趕緊終止為好。

  於是林冬來回到正題:“但他們終歸是你父母,有什麼困難,總會施以援手的。”

  “在你家當然可以。我家?不可能。”程天殊嘴角湧出自嘲。

  也不知咋,林冬來神使鬼差上前抱住他:“會過去的。”

  兩人都是站著,抱住一個比自己高出十公分的人,著實有點奇怪,像狗子抱主人似的。

  程天殊低頭看著林冬來,慢慢推開他,又突然主動抱住,手指用力抓緊他雙臂。

  林冬來:“!?”

  埋頭進他肩窩,程天殊在他耳邊低聲說:“我們再談一次吧。”

  “......”林冬來嘴角偷偷一翹,“你說談就談啊?”

  耳畔的低沉嗓音說:“我們互有好感,不是嗎?”

  “大哥,你是哪裡來的自信,覺得我對你有好感?”

  程天殊聽到的是反駁的話,但腰上的對方那雙手已經不老實起來了,他也是很無奈,說:“在一起吧。”

  又說:“幾個月前我們確實不太適合,現在也許是適合的。”

  林冬來摸著那健腰,十分滿意:“試試唄。不合適再分。”

  程天殊:“.......”

  “別摸了,”他把林冬來的手拽下來,攥在手裡,“有的是時間摸。”

  “行吧。”林冬來抬頭看他,覺得真好。但到底哪裡真好說不上來,到底是又在一起了真好,還是敞開心扉了真好,管它的呢,反正就挺好的。

  程天殊拉著他,兩人坐床沿上,就牽著手挨著坐,特別純,一點不像是被看過穿女裝還硬過似的。

  起初兩人手心乾燥,後來都緊張,兩個牽起來的手心都汗濕了。

  程天殊不自在地清了清嗓,說:“錢打水漂的事,不用太擔心。損失的錢,可以再掙,香水APP雖然不能搞了,但公司這邊一直在盈利,用不了多久,就能賺回來了。”

  “啊?你公司不是破產了嗎?”林冬來一臉懵逼,繼而質問,“之前你撒謊?”

  程天殊:“.......”這才剛好上,又要完犢子了。

  【破產兄弟·完】

  ☆、第56章 《告白與告別:“念”的消亡與思考》

  對不起,今天沒有更新,剛剛得知我記錄了三年腦洞的軟體“念”停運,成百腦洞石沉大海找不回來,持續悲痛中,隧作文一篇,

  《告白與告別:“念”的消亡與思考》

  某天,在“念”上翻看文字記錄時,我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萬一哪天這軟體要關了的話,得提前把東西備份才行。

  但這念頭浮光掠影般閃過,很快被我擱置下去,因為當時我以為軟體就算不繼續做了,歷史記錄也能聯網看到,最多無人打理而已。一如當年的文秀網。

  事實證明我犯了想當然的大錯,無法挽回。

  文秀網消亡史不如念這麼突然,它從紅極一時到最後人員散盡不再更換首頁,衰落得循序漸進,讓人有足夠心理準備,而“念”不同,18年3月17突然宣布4月1日起停運。斷wifi二十天的我本就消息閉塞,都4月9號了,才知道軟體停運的事,為時晚矣。打開軟體,一片空白,用網頁登陸,同樣空白一片,連個404都不屑於顯示,網站和軟體是徹徹底底的與世長辭了。

  誰都沒想到“念”的消亡如此之快,它這麼好,怎麼能突然停運?

  “念”的確好,它是個記本軟體,你可以在裡面建立自己的記本,在記本里寫日記、定目標、發日常,可以把記本設置成私密,這樣就是完全的個人日記了。它最初吸引人下載的地方在於其強制性,如果一天不做記錄,就會被封號。當然,在天天寫記本,攢夠了念幣後,買個畢業證,這樣就不用天天寫記本了。我是因為這個噱頭下載的,但愛上的卻是“念”簡潔的黑白頁面和文字轉長圖。

  在這軟體里我建立了不少記本,記錄夢境的,記錄食物的,記錄電影記錄書記錄健康記錄日程,記錄生活中的趣事和小感悟,有了這個軟體後我沒再有過日記本。手寫速度遠遠不及打字快,注重效率的人早晚會愛上雲端信息存儲。

  更重要的是,身為一個在寫小說的人,我用“念”的三年時間裡,記了差不多有幾百個寫作靈感,都是未曾在微博公開過的,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一些靈感來自生活,來自我對人的觀察對事的觀察,另一些則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有趣而腦洞大開,因為我筆力有限暫時寫不出來,才將它們記下來等以後有機會再進行二次創作。可想而知現在“念”的停運給我造成多大的打擊。

  軟體創始人sa說,她已支付不起一個月七千塊的運行費。而我,寧願省出一年的三分之一伙食費,用七千塊換我的幾百個腦洞以及所有的影評和日記。

  然而不能。

  不甘心我一直在翻尋以前的腦洞記錄,在上一部手機里找到9張長圖,大約有我的60個靈感,現在的手機里有還10個未發到“念”上的靈感。然而相對於總體而言,這未丟失的70個靈感,數目還是太少,遠遠不夠。丟失的太多了。

  理科生比較熟悉,微生物生長曲線分為延滯期、指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現在想想,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如此,從生發到滅亡都脫不開生長曲線,無論是歷代王朝變遷,還是一個軟體、一款遊戲,都要經歷這四個時期,也就意味著,它們終將走向消亡。挺平常的事兒,就像寫故事,它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一樣。

  可我始終無法徹底平靜,也許是強迫症,也許是單純憤憤:一個消亡的個體,怎麼可以給另一個正在發展的個體造成負面影響?太自私了!——殊不知這樣想的我也是自私的,因為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繫且互相影響的。

  軟體已經停運,說再多也沒用。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用紙筆,記下還能想起來的記本內容,至於想不起來的,只能隨緣了。

  這件事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試著這樣假設:假如你是個喜歡發朋友圈或者是喜歡發微博、q空間的人,假如有一天,你用的社交軟體停運了,你會怎麼辦?

  就拿q空間舉例,你保存在相冊里的所有照片全部消失,動態、日誌,也一篇找不回。是不是覺得生命缺了一塊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