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頁
沒有援手!活佛無法依仗!對手已經逼到近前!只能靠自己,不!必須靠自己和活佛聯手而行。魯一棄的思緒在快速轉動著。
再次回頭將面前畫壁看了一遍,那裡的坎扣現在對魯一棄來說,一眼就能看出所有主弦、簧機、竅口所在,腦子不用轉就知道它們的破解之法。可是有一點卻是他現在無法做到的,那就是距離。要想解開這些坎扣,不管何種破解之法都必須走到近前,必須在夠得著那些主弦機括的位置。而現在,自己離著那些解決坎扣的緊要部位差著二十多步,就算是個長臂羅漢也夠不著呀。
應該還有其他辦法,魯一棄在對自己說,而其實此時這辦法已經同時在他腦海中形成。於是這一遍壁畫他沒白看,是將那些坎扣該看的都看了,該記的都記了,該算的也都算了。
“我說動,就走;起,便直跳;躍,便前跳;定,便停;低,便俯身。”魯一棄面色凝重地對活佛說,他知道必須與活佛統一口徑,這樣下面才能按自己的要求和目的往前闖。
在活佛聽來,魯一棄說的話就像是命令,是自己很願意接受的命令。他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但目光與表情顯露出的卻是堅定和信任。
魯一棄見活佛點頭,心中卻未能釋然,因為突然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妥。對了,除了行動的信號要統一口徑,在行進之中,所行距離位置的控制也是關鍵。在坎面之中,特別是連續坎扣的坎面中,哪怕就是半腳掌的偏差,也都會導致所有努力前功盡棄,性命棄於頃刻之間,所以必須有個魯一棄和活佛都非常熟悉的距離步數的控制技法。
按照常理來說,步數方位控制最好的是用八卦位數。可這活佛深研藏密佛學,八卦為中原道家專研之道,估計他斷是不知道八卦離、虛、滿之類的理數的。那麼有什麼是他熟知的呢?是了,魯一棄突然想起一部在北平時讀過的《藏佛七輪釋身》,這部典籍是一個太監賣到梅瘦軒的,應該是從清宮之中流出。那書中有三脈七輪的解釋,藏密佛學,說人體有七輪為持。其中一輪體外,為“梵穴輪”,六輪體中,為“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七輪以體“梵穴輪”為始,然後各輪之間位置距離各不相同。雖說這七輪為距只是在一條直線上,不像八卦位變化多端,但用於這樣一個平行而過的坎面,這計量位應該是可用的,而且也該是活佛所熟悉的。
“九丈坐佛七輪之距為行,行前聽我讀位。”魯一棄告訴活佛。這種計量方法是以九丈高坐佛之像的七輪距進行控制。說實話,這也就是魯一棄熟記了《藏佛七輪釋身》中的理數,又將《班經》中鑄塑之學研究透徹了,這才敢臨時以這種方法控制距離。
活佛再次堅定地點點頭。這七輪之說為藏佛三密口密、意密、身密中的身密。活佛精通同屬於身密中的大手印技法,那麼對這身密七輪又怎會不熟悉。而他這輩子幾乎每天都面對著佛像,現在要他以九丈佛像的七輪定所行距離,這對他而言也如同擺弄手指般容易。
第六卷 握虹拂雰 第十章 奇解行
拔出駁殼槍讓魯一棄感覺有些艱難。右手已經殘缺,只能用左手射擊,可剛才瞎子的盲杖偏偏又是刺穿的左肩窩。
手臂已經不能伸直,所以駁殼槍平端起來只能靠手肘的提彎。這樣平端只能是將槍端在腰肋間,這個高度是根本無法瞄準的。幸好的是魯一棄射擊是不需要瞄準的,他百發百中的槍法靠的不是眼力,而是感覺。
“呯——”,一聲槍響。與寺外大火中的喧鬧聲相比,這聲槍響真的很微不足道。但寺中現在聚集的都是這世上少見的高手,這聲槍響不但許多人聽到了,而且聽出了這是魯一棄開的槍。在把槍響的具體方向位置都辨得清清楚楚後,有好些人朝這邊趕赴過來。雖然他們面前的路途是危險的、艱辛的,但他們毫不遲疑退縮,拼盡全力和性命而來。因為他們知道魯一棄開槍意味著什麼,連魯一棄都出手了,那就是已經到了最緊要危難的關頭,而且是魯一棄已經沒有任何可依仗的幫手了。
其實情形雖然危急,卻並沒有到那些人想像的地步。魯一棄這一槍只是為了找基準點。像這樣把槍端在腰間射擊還是第一次,所以應該先把基準點找到,這樣才能正確、準確地去感覺。
輕吐深吸,聚氣凝神,身心盡趨自然。魯一棄感覺之中已經沒有了自我,肉體仿佛已經融入空氣之中。但正是因為如此,一時間其所攜氣相縱橫騰躍,如雲行空、水行澗、光華噴天東。見此氣相,朱家眾多高手驚異了、錯愕了。就連見識過魯一棄氣相的朱瑱命都暗暗稱奇,這才數日未見,這神奇的年輕人所攜氣相中蘊含的力量和光華都變得更為強勁耀眼,給人一種無所能拒的感覺。
再次將所有的坎面扣子在腦子裡梳理一遍,包括那些坎扣的機簧弦線位置以及動作形式。所有這些概念已經在他意識之中預構形成了一幅的畫面,這畫面在他感覺中拉近、再拉近,只拉到探手可及。預想的畫面已經拉在手邊,那麼它的具體實現只是需要他一揮而就了。
“動,心輪!”魯一棄一聲輕喝。
活佛看著很平靜閒暇樣,但魯一棄字才出口,身形立刻動了,帶著魯一棄一起迅疾地動了。只是一縱,位置卻是應合九丈佛體的心輪位。
活佛和魯一棄動了,另一邊的機栝也動了。首先正面範圍中的“刺蝟靠”,這扣子是正對三隻扣子中最靠西的一個。魯一棄算籌著活佛帶自己最多能一下閃過兩扣,所以將落點定在心輪位。“刺蝟靠”的確是啟動了,但它的弦簧只動了一半,便卡在了那裡。因為魯一棄在說出“行”的同時開槍了,子彈正中“刺蝟靠”主括位,主括撐板卡入齒杆,扣子便停住不再動作。
第二槍射中的是“九九歸一穿山矛”石縫中的掛弦,“九九歸一穿山矛”在魯一棄他們剛踏上殺傷範圍時就已經崩弦上勁。但這一槍卻使得整個扣子弦勁一下全鬆了,穿山矛無一飛出。
“定!”魯一棄又高喝一聲。此時他的聲音已經不像最初時那麼平靜,因為自己已經進入一個哪怕是眨眼的差池都會導致瞬間命喪的境地,不管是誰都會下意識地緊張。
說“定”的同時,魯一棄開槍射中了“田字切”的括扳子。這扣子為動扣子,射出殺器時有左右一段距離的移動,這是為了擴大殺傷範圍,也是對想突闖而過的高手一個追殺的手段。而且這扣子的機栝是側向扳力,從魯一棄這個位置角度無法讓機栝松弦退勁。因為如此種種原由,所以魯一棄是射中的括扳子。這樣那動扣子便提前移動了,在田字形切格未出之時就動作了。魯一棄讓活佛“定”,就是要利用這時間差停頓一下,這樣剛好躲過最先彈射出的田字形切格。
“躍!海底輪。”魯一棄又喝一聲。
活佛應聲而動,帶著魯一棄,身形正好隨著前面“田字切”依次彈出的切格躍出。切格盡出之際,他們也正好落地。
再次回頭將面前畫壁看了一遍,那裡的坎扣現在對魯一棄來說,一眼就能看出所有主弦、簧機、竅口所在,腦子不用轉就知道它們的破解之法。可是有一點卻是他現在無法做到的,那就是距離。要想解開這些坎扣,不管何種破解之法都必須走到近前,必須在夠得著那些主弦機括的位置。而現在,自己離著那些解決坎扣的緊要部位差著二十多步,就算是個長臂羅漢也夠不著呀。
應該還有其他辦法,魯一棄在對自己說,而其實此時這辦法已經同時在他腦海中形成。於是這一遍壁畫他沒白看,是將那些坎扣該看的都看了,該記的都記了,該算的也都算了。
“我說動,就走;起,便直跳;躍,便前跳;定,便停;低,便俯身。”魯一棄面色凝重地對活佛說,他知道必須與活佛統一口徑,這樣下面才能按自己的要求和目的往前闖。
在活佛聽來,魯一棄說的話就像是命令,是自己很願意接受的命令。他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但目光與表情顯露出的卻是堅定和信任。
魯一棄見活佛點頭,心中卻未能釋然,因為突然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妥。對了,除了行動的信號要統一口徑,在行進之中,所行距離位置的控制也是關鍵。在坎面之中,特別是連續坎扣的坎面中,哪怕就是半腳掌的偏差,也都會導致所有努力前功盡棄,性命棄於頃刻之間,所以必須有個魯一棄和活佛都非常熟悉的距離步數的控制技法。
按照常理來說,步數方位控制最好的是用八卦位數。可這活佛深研藏密佛學,八卦為中原道家專研之道,估計他斷是不知道八卦離、虛、滿之類的理數的。那麼有什麼是他熟知的呢?是了,魯一棄突然想起一部在北平時讀過的《藏佛七輪釋身》,這部典籍是一個太監賣到梅瘦軒的,應該是從清宮之中流出。那書中有三脈七輪的解釋,藏密佛學,說人體有七輪為持。其中一輪體外,為“梵穴輪”,六輪體中,為“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七輪以體“梵穴輪”為始,然後各輪之間位置距離各不相同。雖說這七輪為距只是在一條直線上,不像八卦位變化多端,但用於這樣一個平行而過的坎面,這計量位應該是可用的,而且也該是活佛所熟悉的。
“九丈坐佛七輪之距為行,行前聽我讀位。”魯一棄告訴活佛。這種計量方法是以九丈高坐佛之像的七輪距進行控制。說實話,這也就是魯一棄熟記了《藏佛七輪釋身》中的理數,又將《班經》中鑄塑之學研究透徹了,這才敢臨時以這種方法控制距離。
活佛再次堅定地點點頭。這七輪之說為藏佛三密口密、意密、身密中的身密。活佛精通同屬於身密中的大手印技法,那麼對這身密七輪又怎會不熟悉。而他這輩子幾乎每天都面對著佛像,現在要他以九丈佛像的七輪定所行距離,這對他而言也如同擺弄手指般容易。
第六卷 握虹拂雰 第十章 奇解行
拔出駁殼槍讓魯一棄感覺有些艱難。右手已經殘缺,只能用左手射擊,可剛才瞎子的盲杖偏偏又是刺穿的左肩窩。
手臂已經不能伸直,所以駁殼槍平端起來只能靠手肘的提彎。這樣平端只能是將槍端在腰肋間,這個高度是根本無法瞄準的。幸好的是魯一棄射擊是不需要瞄準的,他百發百中的槍法靠的不是眼力,而是感覺。
“呯——”,一聲槍響。與寺外大火中的喧鬧聲相比,這聲槍響真的很微不足道。但寺中現在聚集的都是這世上少見的高手,這聲槍響不但許多人聽到了,而且聽出了這是魯一棄開的槍。在把槍響的具體方向位置都辨得清清楚楚後,有好些人朝這邊趕赴過來。雖然他們面前的路途是危險的、艱辛的,但他們毫不遲疑退縮,拼盡全力和性命而來。因為他們知道魯一棄開槍意味著什麼,連魯一棄都出手了,那就是已經到了最緊要危難的關頭,而且是魯一棄已經沒有任何可依仗的幫手了。
其實情形雖然危急,卻並沒有到那些人想像的地步。魯一棄這一槍只是為了找基準點。像這樣把槍端在腰間射擊還是第一次,所以應該先把基準點找到,這樣才能正確、準確地去感覺。
輕吐深吸,聚氣凝神,身心盡趨自然。魯一棄感覺之中已經沒有了自我,肉體仿佛已經融入空氣之中。但正是因為如此,一時間其所攜氣相縱橫騰躍,如雲行空、水行澗、光華噴天東。見此氣相,朱家眾多高手驚異了、錯愕了。就連見識過魯一棄氣相的朱瑱命都暗暗稱奇,這才數日未見,這神奇的年輕人所攜氣相中蘊含的力量和光華都變得更為強勁耀眼,給人一種無所能拒的感覺。
再次將所有的坎面扣子在腦子裡梳理一遍,包括那些坎扣的機簧弦線位置以及動作形式。所有這些概念已經在他意識之中預構形成了一幅的畫面,這畫面在他感覺中拉近、再拉近,只拉到探手可及。預想的畫面已經拉在手邊,那麼它的具體實現只是需要他一揮而就了。
“動,心輪!”魯一棄一聲輕喝。
活佛看著很平靜閒暇樣,但魯一棄字才出口,身形立刻動了,帶著魯一棄一起迅疾地動了。只是一縱,位置卻是應合九丈佛體的心輪位。
活佛和魯一棄動了,另一邊的機栝也動了。首先正面範圍中的“刺蝟靠”,這扣子是正對三隻扣子中最靠西的一個。魯一棄算籌著活佛帶自己最多能一下閃過兩扣,所以將落點定在心輪位。“刺蝟靠”的確是啟動了,但它的弦簧只動了一半,便卡在了那裡。因為魯一棄在說出“行”的同時開槍了,子彈正中“刺蝟靠”主括位,主括撐板卡入齒杆,扣子便停住不再動作。
第二槍射中的是“九九歸一穿山矛”石縫中的掛弦,“九九歸一穿山矛”在魯一棄他們剛踏上殺傷範圍時就已經崩弦上勁。但這一槍卻使得整個扣子弦勁一下全鬆了,穿山矛無一飛出。
“定!”魯一棄又高喝一聲。此時他的聲音已經不像最初時那麼平靜,因為自己已經進入一個哪怕是眨眼的差池都會導致瞬間命喪的境地,不管是誰都會下意識地緊張。
說“定”的同時,魯一棄開槍射中了“田字切”的括扳子。這扣子為動扣子,射出殺器時有左右一段距離的移動,這是為了擴大殺傷範圍,也是對想突闖而過的高手一個追殺的手段。而且這扣子的機栝是側向扳力,從魯一棄這個位置角度無法讓機栝松弦退勁。因為如此種種原由,所以魯一棄是射中的括扳子。這樣那動扣子便提前移動了,在田字形切格未出之時就動作了。魯一棄讓活佛“定”,就是要利用這時間差停頓一下,這樣剛好躲過最先彈射出的田字形切格。
“躍!海底輪。”魯一棄又喝一聲。
活佛應聲而動,帶著魯一棄,身形正好隨著前面“田字切”依次彈出的切格躍出。切格盡出之際,他們也正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