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你還是不知道的好。」那人抬手摸了摸他的額頭,嘀咕道:「燒退了,你不會死的,過幾日我們就能到京城了。」
「我們要去京城?」
那人不回答,只反問道:「殿下準備好了嗎?」
「準備什麼?」
「準備當皇帝啊。」
「……」韓允漴戒備地問道:「你是誰?」
「你的小舅舅梁青鈺和你比較熟,我沒見過你,不過算起來我是你的另一個舅舅,在下樑三,梁玄琛。」
梁玄琛本以為能聽到少年輕輕地吁出一口氣,放下心來,誰知道韓允漴只「哦」了一聲,「多謝國舅爺相救。」
「少年老成。」梁玄琛輕笑,不禁想起自己十五歲時,當年的他以為自己少年老成,卻原來眼前這個大外甥才是青出於藍。
「這麼說,那個山道上的黑衣人是你派來的?」韓允漴摸摸自己包紮好的傷口,人家若有心殺他,早一刀斃命了,看來是故意演戲給別人看的。
「那是常清河常大人,為了之後能將你順利帶入京城,咱們只能出此下策,還望殿下大人有大量,他不是故意傷你的。」
韓允漴哼唧了幾聲,摸著傷處道:「還說不是故意的?這兩刀下去,分寸掌握得毫釐不差,看著致命,其實不過皮外傷而已。」
梁玄琛道:「這麼記仇?」
「舅舅放心,我記恩不記仇,成大事者,這點小傷算得了什麼?以前……」說罷他在黑暗中嘆了口氣,「罷了,不提也罷。」頓了頓,他還是沒有適應黑暗,忍不住道:「我們究竟在哪裡,怎麼一點光都沒有?」
「咱倆在船艙底部,未免你醒了害怕,我在旁邊陪著你。」
韓允漴伸手上下左右探了探,果然發現這裡面十分逼仄,雖是哪個地方應該留有進出的氣孔,然而到底十分憋悶。沒說上兩句話,身下開始悠悠晃蕩,果然船在水上行進了。他們要北上,最快的還是行船經運河,然而一路上過路的關卡碼頭眾多,未免人多眼雜,自然是躲在船艙里絕不拋頭露面最穩妥。
「為了防止沿途盤查走漏了風聲,只能委屈殿下躲在這裡。放心,這個地方在船上算是個密室,不會有人找到這裡。」梁玄琛語氣柔和,他和這位大外甥並不熟,也並不打算倚仗著扶助新主撈上好處,唯一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救這少年的生母——自己的六妹妹。不過想想他的親爹媽是誰,以及小小年紀就犯下的這樣的事,他是絕不敢怠慢這位未來的君主,「我失明了很多年,早已習慣黑暗,殿下可能會有些不適應,我就在這裡陪你說說話,解解悶吧?」
梁玄琛也不與他提為君之道,更不說如今京城裡的時局,但就韓允漴這一年在南宮的生活起居說了些閒話。那雞鳴寺的住持方丈幾個大和尚梁玄琛早年都有些交往,說起他們的奇聞異事來,只撿詼諧有趣的說,與韓允漴在寺里與他們講經聽禪時自然是兩種光景。
「他出家以前跟著太-祖皇帝的死對頭南征北戰過,討過十幾個老婆,後來敗局已定跑到山裡做了和尚,太-祖皇帝記掛他,把他接到了雞鳴寺,待為上賓。那以後兩人經常在寺里,倒不是講經論道,而是切磋武藝。把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們弄得很是緊張,因為論武功修為,太-祖皇帝還真不是他的對手。聽聞他依然精神矍鑠,瞧著仿佛能活過一百多歲。」
韓允漴聽得一愣一愣地,梁玄琛便繪聲繪色地講述那位傳奇僧人的武學修為。
這一路行船,倒也疏不寂寞。
也不知過了多久,外頭有人敲木板,三長一短,這是要送飯進來了。
韓允漴看到一道微光透進來,男人模糊的影子一晃而過,隨即帘子放下,有人坐到了他們身邊。
「殿下已經醒了。」梁玄琛提醒。
「得罪了,還望殿下見諒。」常清河低聲說道。
「常大人費心,這次多虧常大人出手相助,允漴才能脫身險境。」
常清河將行程進展簡單說了一下,韓允漴一聽卻覺得他說話的語氣口吻顯然不是對著自己的,而是對著身旁梁玄琛的。黑暗中看不清他倆的動作,但是衣物摩挲之聲讓韓允漴意識到他倆靠在一起,他對這位三舅舅的癖好有所耳聞,因而臉「唰」地就紅了起來,還好那兩位長輩也看不見他的臉色。
因的看不見,韓允漴便更加浮想聯翩,他自己有心愛的女子,對男風一事不怎麼上心,三舅舅的名頭響亮卻如同神龍見首不見尾,如今依然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武功高強的常清河為了他,官都不做了,在鄉野隱居多年,如今一朝起變,又拔刀相助,這樣的情誼讓他倒也神往。心中對三舅舅的樣貌更是好奇,待得將來出了這船艙,一定要見上一見才好。
常清河在黑暗中等了一會兒,直到甥舅二人用餐完畢,這才收了餐碟重新退下。
這下卻冷場了一會兒,韓允漴不知道怎的還沒從剛剛的尷尬里出來,便主動提議道:「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一個人在這裡無妨,舅舅不必一直陪著我。」
梁玄琛也的確想出去透透氣了,便又說了一番安慰的話,將進出敲擊木板召喚來人的暗號交代清楚,然後手腳麻利地登上樓梯出去了。
他是習慣在黑暗中生活的人,韓允漴不過想熟悉一下周圍環境,模仿三舅舅的樣子東摸摸西摸摸,結果不是磕了腦袋,就是撞了膝蓋,他身上還有一些皮肉之傷,當即痛苦難當地倒回床里去。
「我們要去京城?」
那人不回答,只反問道:「殿下準備好了嗎?」
「準備什麼?」
「準備當皇帝啊。」
「……」韓允漴戒備地問道:「你是誰?」
「你的小舅舅梁青鈺和你比較熟,我沒見過你,不過算起來我是你的另一個舅舅,在下樑三,梁玄琛。」
梁玄琛本以為能聽到少年輕輕地吁出一口氣,放下心來,誰知道韓允漴只「哦」了一聲,「多謝國舅爺相救。」
「少年老成。」梁玄琛輕笑,不禁想起自己十五歲時,當年的他以為自己少年老成,卻原來眼前這個大外甥才是青出於藍。
「這麼說,那個山道上的黑衣人是你派來的?」韓允漴摸摸自己包紮好的傷口,人家若有心殺他,早一刀斃命了,看來是故意演戲給別人看的。
「那是常清河常大人,為了之後能將你順利帶入京城,咱們只能出此下策,還望殿下大人有大量,他不是故意傷你的。」
韓允漴哼唧了幾聲,摸著傷處道:「還說不是故意的?這兩刀下去,分寸掌握得毫釐不差,看著致命,其實不過皮外傷而已。」
梁玄琛道:「這麼記仇?」
「舅舅放心,我記恩不記仇,成大事者,這點小傷算得了什麼?以前……」說罷他在黑暗中嘆了口氣,「罷了,不提也罷。」頓了頓,他還是沒有適應黑暗,忍不住道:「我們究竟在哪裡,怎麼一點光都沒有?」
「咱倆在船艙底部,未免你醒了害怕,我在旁邊陪著你。」
韓允漴伸手上下左右探了探,果然發現這裡面十分逼仄,雖是哪個地方應該留有進出的氣孔,然而到底十分憋悶。沒說上兩句話,身下開始悠悠晃蕩,果然船在水上行進了。他們要北上,最快的還是行船經運河,然而一路上過路的關卡碼頭眾多,未免人多眼雜,自然是躲在船艙里絕不拋頭露面最穩妥。
「為了防止沿途盤查走漏了風聲,只能委屈殿下躲在這裡。放心,這個地方在船上算是個密室,不會有人找到這裡。」梁玄琛語氣柔和,他和這位大外甥並不熟,也並不打算倚仗著扶助新主撈上好處,唯一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救這少年的生母——自己的六妹妹。不過想想他的親爹媽是誰,以及小小年紀就犯下的這樣的事,他是絕不敢怠慢這位未來的君主,「我失明了很多年,早已習慣黑暗,殿下可能會有些不適應,我就在這裡陪你說說話,解解悶吧?」
梁玄琛也不與他提為君之道,更不說如今京城裡的時局,但就韓允漴這一年在南宮的生活起居說了些閒話。那雞鳴寺的住持方丈幾個大和尚梁玄琛早年都有些交往,說起他們的奇聞異事來,只撿詼諧有趣的說,與韓允漴在寺里與他們講經聽禪時自然是兩種光景。
「他出家以前跟著太-祖皇帝的死對頭南征北戰過,討過十幾個老婆,後來敗局已定跑到山裡做了和尚,太-祖皇帝記掛他,把他接到了雞鳴寺,待為上賓。那以後兩人經常在寺里,倒不是講經論道,而是切磋武藝。把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們弄得很是緊張,因為論武功修為,太-祖皇帝還真不是他的對手。聽聞他依然精神矍鑠,瞧著仿佛能活過一百多歲。」
韓允漴聽得一愣一愣地,梁玄琛便繪聲繪色地講述那位傳奇僧人的武學修為。
這一路行船,倒也疏不寂寞。
也不知過了多久,外頭有人敲木板,三長一短,這是要送飯進來了。
韓允漴看到一道微光透進來,男人模糊的影子一晃而過,隨即帘子放下,有人坐到了他們身邊。
「殿下已經醒了。」梁玄琛提醒。
「得罪了,還望殿下見諒。」常清河低聲說道。
「常大人費心,這次多虧常大人出手相助,允漴才能脫身險境。」
常清河將行程進展簡單說了一下,韓允漴一聽卻覺得他說話的語氣口吻顯然不是對著自己的,而是對著身旁梁玄琛的。黑暗中看不清他倆的動作,但是衣物摩挲之聲讓韓允漴意識到他倆靠在一起,他對這位三舅舅的癖好有所耳聞,因而臉「唰」地就紅了起來,還好那兩位長輩也看不見他的臉色。
因的看不見,韓允漴便更加浮想聯翩,他自己有心愛的女子,對男風一事不怎麼上心,三舅舅的名頭響亮卻如同神龍見首不見尾,如今依然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武功高強的常清河為了他,官都不做了,在鄉野隱居多年,如今一朝起變,又拔刀相助,這樣的情誼讓他倒也神往。心中對三舅舅的樣貌更是好奇,待得將來出了這船艙,一定要見上一見才好。
常清河在黑暗中等了一會兒,直到甥舅二人用餐完畢,這才收了餐碟重新退下。
這下卻冷場了一會兒,韓允漴不知道怎的還沒從剛剛的尷尬里出來,便主動提議道:「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一個人在這裡無妨,舅舅不必一直陪著我。」
梁玄琛也的確想出去透透氣了,便又說了一番安慰的話,將進出敲擊木板召喚來人的暗號交代清楚,然後手腳麻利地登上樓梯出去了。
他是習慣在黑暗中生活的人,韓允漴不過想熟悉一下周圍環境,模仿三舅舅的樣子東摸摸西摸摸,結果不是磕了腦袋,就是撞了膝蓋,他身上還有一些皮肉之傷,當即痛苦難當地倒回床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