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跟著周誠也有好處,周誠許諾說,只要項目能夠完成,剩下的經費任由課題長、專題長自由支出,給了研究人員足夠大的自由空間。原先的研究人員想要從科研經費里套走一點錢,那得把頭頂給想禿了,好不容易把財務的人給糊弄過去了,等到審計的時候,又得接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可現在周誠都明確地說了,只要項目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結餘科研經費任由研究人員自己處理,那他們又何必冒險?精打細算地把研究任務完成了,剩下的錢光明正大地揣進自己兜里,這樣不好麼?

  別的專項組都吃了個酒足飯飽,你好我好大家好,周誠帶領的專項組則是吃了個自助餐,然後就各自返回研究所、高校了。

  當天晚上,周誠開了個夜車,利用AI程序編寫出一套科研管理系統來,很簡單,只包括成果上報與財務材料上報兩部分,各專題負責人的成果上報部分都明確規定了編寫預算及研究計劃時寫的研究任務以及預計支出經費。

  周誠還搞了個置頂,在這套科研管理系統中將每個專題長的研究任務都置頂了,就如同在軟體上掛了個紅條幅一樣,更要命的是,這個『紅條幅』本身就是一個進度條,眼看著紅條幅越來越短,研究人員心裡的發條越擰越緊。

  -------------------------------------

  因為在國防科大設置的項目關乎所有人的安危,所有的項目長都拿出百分之百的認真來,帶領研究團隊進行技術攻堅與理論攻堅。

  就如同一場是一場競賽,所有人都在軌道上奮力奔跑。

  但並不是所有努力奔跑的人就都會在同一時間到達終點,周誠帶領的專項組很明顯就是跑的最快的那一個。

  各個課題、專題的人都被周誠給催得恨不得腳下生出風火輪來趕研究進度,周誠還親自下場,盯著最關鍵的那幾個技術搞突破,發揮出了1+1>2的效果。

  半年時間轉眼而過,兩大巨頭的摩擦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雖然沒有『熱摩擦』,但冷戰的領域是越來越多了。

  『花約』和『美約』各自形成了小團體,團體之間殺得血流成河,團體內部則是大幅度減免了關稅,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兩個免稅自由貿易區。

  倘若不發生熱衝突,那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其中一方熬死另外一方,就如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巨人隕落一般。

  但如今的情況還同當初不一樣,哪有巨人真會心甘情願地隕落?指不定會在隕落的時候帶著另外一個巨人同歸於盡呢。

  這種事情,只能往壞處想,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輕心。

  這半年裡,程遠跑來湘南市兩趟,每次都是住小半個月就走,而他來也是帶著活兒來的,在京城的時候,他忙著收集數據、做實驗、跟著楚瑜去臨床一線,到了湘南市這邊後,他就集中精力處理數據寫論文,遇到不會的算法類問題,他還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地得到周誠的指點。

  每次從湘南市離開,程遠都能帶走幾篇優秀的論文,周誠雖然不是特別懂程遠研究的那一套東西,但他懂數學、懂建模,能在程遠建好的青青草地上蓋起高樓大廈來,把一篇能發一區的文章提升到發頂刊的水平。

  程遠一連中了好幾篇《柳葉刀》這種等級的頂刊,雖說他的學籍是掛在國科大醫學部的,但真正指導他、給他數據的人是『親婆婆』楚瑜,所以他只是在國科大掛了兩篇文章,達到畢業要求即可,絕大多數文章都是掛在了楚瑜的課題組,還貼心地將楚瑜掛到了通訊作者的位置上。

  當年年度評選院士的時候,因為受制於研究方向而多年陪跑的楚瑜就被明明白白地安排進了工程院,而程遠本人,也因為學術成果優秀被特准提前畢業。

  國科大原本是想把人留在自家醫學部的,但是想到程遠與楚瑜的那層關係,還有程遠在國科大這五年,雖說課程都是在國科大學的,但很多研究方面的東西都是楚瑜手把手帶出來的,若是搶人的話,他們根本搶不過有楚瑜在的京大醫學部,所以就痛快地放人了,只是同程遠強調了好幾遍,「你和小周都是咱們國科大的榮譽學子,不管去了哪個單位,國科大都是你們永遠的家。」

  程遠加盟京大醫學部之後,自個兒將周誠教給他的那些數學方法好好盤點了一番,然後又拿著手裡的數據發表了好幾篇文章。

  別人發文章快且多的話,那叫灌水,程遠發文章簡直就是泄洪。

  網友們看到程遠連著中了那麼多篇論文,進京大醫學部的時候,是特聘講師,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升成了破格副教授,想到了程遠那消失不見好久的男朋友。

  周誠又雙叒叕去哪兒了?怎麼又在媒體上消失了?

  周誠上次消失的時候,搞了一個氫碳電池出來,他這次消失,又是憋什麼大招去了?

  這次沒人再傻傻地去網上給周誠起伏,發一些『我願以全身二十斤脂肪換周誠平安』的留言了,他們這次搞了個投票,猜周誠憋的是什麼大招。

  一群人在網上如火如荼地討論了四個多月,終於把周誠給盼了出來。

  周誠是在最新一年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頒獎晚會上露面的,因為『某不便於透露』的成果,他以及他的研究團隊拿下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特等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