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怎麼回事兒?雲凝,你會變魔術啊?”大哲問。

  “並不是我會變魔術,而是這個拂塵似乎可以跟我心意相通,只要我心中所想,再用讀心術加以控制,這東西就會發生變化,我不過目前我也只是可以讓它變大變小,至於別的,就不知道了。”雲凝說。

  “雲凝,看來這東西冥冥之中和你有著緣分,我現在倒是慶幸,帶著你一起來了。”我說。

  “或許是吧,不過我也是從那個蒼老的聲音中得到了提示。”雲凝說。

  “那個聲音跟你說了什麼?”我問。

  “他說,大千世界,唯心而已。”

  第四百九十八章 戰天刺〔上〕

  去往下一層的階梯就在牆邊,我們迫不及待的往下層跑去,期間雲凝湊過來問我。

  “陰陰姐姐,這個怎麼辦,這個拂塵。”

  “它選中你就是說明你們有緣,帶著它吧,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派上用場呢。”我說。

  “陰陰。”陸大叔走上前來,“還有最後一層了,是叫戰天刺麼?”陸大叔問。

  “是,這是七寶玲瓏塔的最後一層。”我說。

  “這個戰天刺是個什麼樣的法寶?”陸大叔問。

  “這可真是問倒我了,就算之前的那些寶物我們不知道,那也是因為主任隱藏的好,之前我們知道他的名字,或者有一些推測,可是這個什麼戰天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我覺得可能就像是普通的兵器一樣,這個東西格外的平常,所以才沒有記載。”我說。

  “不過,這個刺到底是個什麼啊?”大哲問,“十八般兵器,什麼時候多了這麼一個刺啊。”

  “可以啊胖子,都知道十八般兵器了,那你倒是說說,這十八般兵器都有什麼?”雲顯說。

  “又瞧不起人了,是不是,我可是部隊出來的,理論雖然不及老陸那樣吧,但是好歹也是個兵不是。”大哲說,“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近代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鏟、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鈀十八種兵器。後來演變,亦稱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我最愛的《水滸傳》里寫到的十八般武器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另外還有兩部同名影片《十八般武藝》。民間相傳古代精通十八般武藝的人是項羽和呂布。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一種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第二種與第一種的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第三種又叫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第四種就是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這一種也最為被現代人接受。為了便於記憶,常常這樣說,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沒想到大哲對這一部分還真是非常了解,說起來頭頭是道。

  “我能想到的和刺相關的武器就是峨眉刺。”陸大叔說。

  “那我能想到的就是滅絕師太和周芷若了。”大哲又開始貧嘴。

  “武俠小說看多了吧,陸大叔別理他。你接著說,峨眉刺是個什麼東西?”閔瀾問。

  “峨嵋刺是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據記載,峨嵋刺作為武術項目出現,是清代末年。武術所用的峨嵋刺長約三十厘米,其形狀是中間粗、兩頭細的錐形體,頭端略扁,呈菱形帶尖,中間有一圓環。表演時,將圓環套在練者中指上,左右手各持一個。運用抖腕和手指撥動,使其轉動。也叫峨嵋針。這種短雙奇兵器,一般外形長約一尺,兩頭細而扁平呈菱形尖刀銳刺。形如槍頭;另根據鍛造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三棱峨嵋刺、六棱梅花峨嵋刺等;中間粗,正中有一圓孔,上鉚一鐵釘,釘子可在孔中靈活轉動,釘串連一套指圓環。”

  “據傳說峨嵋刺最初為古代水戰中使用的一種格鬥短兵械,可在水中作刺殺或潛入水底鑿穿船底之用。故又稱分水峨嵋刺。後改為陸上應用。由峨嵋山一位僧人發明,故稱之為,峨嵋刺。另有一說法,峨嵋刺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創。因該械形似鵝眉,故得名。使用時,左右手各執一支,將圓環套於雙手的中指上,屈指握緊時可做攔、刺、穿、挑、推、鉸、扣等動作技法,張手撒放時可運用手腕的拌勁和手指的撥動使之在手中做快速貼掌轉動來迷惑對手。同時配合各種步型、身法、步法平衡、跳躍等動作。擊法有刺、穿、挑、撥、扎、架等。”陸大叔一邊說著一邊還比劃了幾個動作,這幾次出來,古墓之中都沒有遇上什麼危險的存在,倒讓陸大叔有些不適應了,忍不住也要動動筋骨。

  “這種兵器輕巧,便於攜帶,適合女性使用。七俠五義中翻江鼠用的就是這種兵器,黃蓉在成為幫主前用的也是這種兵器。演練起來動作優美、造型別致。最初也是由於這種兵器外形極像女人的髮簪就有傳聞為女子所創。其實不然,其為峨眉山之上的白眉道長所創,為男子。峨嵋刺是峨嵋派的代表兵器。”陸大叔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