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裡怎麼有這麼多的工具啊,這都是些什麼啊”大哲這回學乖了,沒有亂動那些東西,只是隨手指了指。

  “這些全都是古代鑄劍使用的工具,這裡是一座劍廬。”陸大叔說,陸大叔使用的是雙劍,對冷兵器尤其喜愛,這倒是正中了下懷。

  “鑄劍就用這些破爛啊。”大哲問。

  “這些東西放在這裡不知道已經經歷了多少的年代,看上去自然殘損,不過在古代,鑄劍可是相當講究的。鑄劍大體上有五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制范,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製作一個模具。這模具叫做劍范,多用泥塑造,然後放入窯中經火烘乾,再加修整,質地似陶,故稱泥范或陶范。制范以銅劍的器形設計為依據,而銅劍器形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規整而諧調、勻稱而美觀,則決定於制范是否精細。制范還要為以後的裝飾打下基礎,如劍體上鑄出的花紋和名文,都必須預先在劍范的內壁上刻鏤出陰陽相反的紋路。實際上,銅劍裝飾的第一步是范型上進行的。”陸大叔說。

  “這第一道工序聽著就挺複雜的。”雲顯說。

  “第二道工序就是使用材料,古代鑄劍的材料是青銅,不過鑄劍的青銅一定是經過特別的調劑的,那些有名的絕世好劍都是因為用材的比例精準,才會無堅不摧的。再接下來是第三道工序,熔煉。古人鑄劍既無先進的熔煉設備、純潔的原材料,又無精確的測試手段,匠師們在這種情況睛經過長期實踐,摸索總結出了青銅合金的配比規律,並具有很強的規律,鑄出的銅劍的合金比便也會不盡相同,而呈現在配比常數上下浮動的現象。原料調配停當後,將之裝入坩鍋煉。熔煉的關鍵是觀察火候,判斷是否熔煉成熟。調劑和熔煉這兩道工序最是關鍵,也是最考驗鑄劍師的經驗和悟性的。自古以來但凡有名氣的鑄劍大師,都是在這方面有著過人的領悟力的。”

  “聽老陸這樣說,古代的鑄劍師合著都是化學家和建築師的合體啊。”雲顯說,陸大叔贊同的點了點頭。

  “第四道工序是澆鑄。澆鑄就是將熔煉成熟的青銅液體澆灌入劍范,等其冷卻、凝固,銅劍就成形了。最後一道工序是修治。范鑄出來的銅劍僅是一個坯件,表面精糙,所以卸去鑄范後,還須進行修治加工。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裝飾,如在鑄成的花紋溝槽中鑲嵌琉璃、綠松石,或嵌錯紅銅絲、金絲、銀絲,甚至進一步在器表刻鏤花紋。嵌錯是當時很常見的裝飾工藝,它是在銅器表面鑄出或刻鏤出花紋,再嵌以金、銀、銅絲或者銅片,用錯石將表面磨光,即顯出色彩鮮明、線條清晰的生動形象;裝置附件,配齊劍具;最後砥礪開刃。經過了以上這些工序,一把青銅劍就算是完成了。”陸大叔說。

  “老陸,雖然你把鑄劍這些事情說的這麼神乎其神,我唯一不明白的就是,這裡不是一座死人的墳墓麼,為什麼會有一個劍廬在這裡難不成這個左慈以前也是個鑄劍大師”大哲問。

  “歷史上記載的左慈的事跡都是說他本人法力高強,而且從剛才他自己的墓志銘來看,他本人似乎和鑄劍也沒有什麼關係。”我說。

  “陸大叔,你過來看看這個。”雲凝和阿羅站在劍廬的最里側喊道,我們趕緊走了過去。“陸大叔,你說的劍范就是這個東西麼”雲凝問。

  之間劍廬的最裡面,確實是一個土陶燒鑄的模具,中間有一個劍狀的凹槽。

  “沒錯,這個就是劍范,只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劍范,這個劍范的規格也實在是太大了,根據我所知道的,歷史上從來也沒有這麼大的一個劍范啊。”陸大叔說。

  我觀察眼前的劍范,它差不多有一米半那麼長,一尺半那麼寬,厚度也差不多有普通刀劍的三倍那麼厚,確實不是一般的冷兵器的規格。

  “這個劍范這麼大,做出來的刀劍也是這麼大,可是這個劍如果鑄好了,差不多有一個人那麼大,什麼樣的人才能使用這麼大的劍啊,這人怎麼也得有姚明那麼高吧。”雲顯說。

  “雲顯你怎麼也開始信口胡說了,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姚明還會用劍。”雲希明說。

  “好了,都別胡說了,先不管這個劍范,你們難道不覺得這裡有什麼古怪麼”我說。

  “這裡有這麼一座劍廬已經都夠古怪了,還有可能更加古怪麼。”大哲說。

  “這裡似乎,沒有看到向下的階梯啊。”阿羅說。

  “是啊,這個墓室沒有出口,完了,左慈這老哥,這是要拿我們鑄劍啊。”大哲一驚一乍的說。

  “你這一身的肥肉,煉油還差不多,鑄劍恐怕用不上。”雲希明打趣說。

  “老陸,我問你。”王娜姐開口說,“一個劍范可以同時鑄造很多把劍麼”

  “這個,也有可能,比如複合劍,子母劍,還有雌雄劍,都有可能需要同時在一個劍范中鑄造,這樣才能保證材質,硬度,契合程度都是統一的。”陸大叔說。

  “不是,我不是說兩把,而是說很多把,你看這個劍范裡面怎麼平擺著這麼多的劍啊。”王娜姐說。

  剛才我們只顧著看劍範本身,倒是沒有在意凹槽裡面,現在探頭一看,確實裡面有很多把劍,這些劍有的正放,有的反著,相互之間竟然是相互契合的,就像是拼圖一樣拼在這個劍范之中,粗略的數了數,竟然有九把之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