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一座小小的院子,我之所以一開始沒有看到它。是因為它的院牆全都是用石頭堆積的,在山口附近,根本就不好察覺。院子裡面有一排小房子。就是那種施工工地上常見的給工人蓋的小房子,簡易的活動板房。院子裡還有很多的撿拾回來的廢品。堆積的到處都是。院子裡沒有玩具,沒有滑梯,走近了才能看見有一個高高吊在半空中的噴頭,那可能就是這個小院裡最奢侈的東西了,是用來給孩子們夏天洗澡用的。

  院子裡沒有孩子的吵鬧,也沒有歡聲笑語,只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正在埋頭洗衣服,不過那些衣服都很小,看樣子都是給更小的孩子穿的。我站在院牆旁邊,看了看裡面,那一排活動板房中,有一間敞著門,一個上了歲數的老太太正在鍋灶前做飯,燒著柴火的那種大鍋飯,有蒸汽從裡面冒出來,但是卻聞不到一點點的飯香,我猜她只是在煮一鍋清淡的薄粥。門口的牆上掛著一塊牌子,歪歪扭扭的,寫著幾個字,潮水福利院。

  “您好?”我禮貌的打了一個招呼,那個洗衣服的女孩抬起頭看了看我,這一看差點嚇到我,我發現這個女孩的整個臉都是一片胎記,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殷紅色。“請問,這裡是孤兒院麼?”我問。

  “門上不是有字麼?你是幹什麼的?你要是來要骨頭的,我們這裡沒有那東西。”那女孩說,語氣中透露著不友好。

  “並不是啊,是這樣的,我想問問,這附近是有一個姜家的大宅麼?”我問,一聽到姜家大宅,那女孩愣了一下。

  “你要去那裡?做什麼?”那女孩問。

  “是啊,有點事情。”我說,那女孩在身上擦了擦手,站起身,倒是消除了不少的敵意,我悄悄的用天之瞳,看了看,這個女孩還有屋裡的老太太,全都是好人,她們的魂魄呈現出一種淡淡的金粉色,看著很柔和。

  “你等一會兒。”女孩說著走進了廚房,跟裡面的老太太嘀咕了幾句,又走了出來。

  “你是坐車來的吧,那輛車不會進去姜家大宅的,都是走那邊的路繞過大宅,直接進去山裡,至於大宅要走這邊的路,現在時間也不早了,你就在這裡住下吧,等會兒吃了飯,我就送你過去,那地方有點邪乎,要是去的話,也有可能會迷路。”女孩說。

  “那就多謝你了。”我說,不過心裡想的卻是,真不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轉變這麼大,甚至都不問問我為什麼要去。

  “對了,你為什麼要去?”她問,我心說,這反應也是夠快的了。

  我於是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說了一遍,那女孩突然笑了,“原來貴叔寄出去的信就是給你的啊。”那女孩說。

  “這麼說,你知道那個信?”我問。

  “是啊,知道啊,我當然知道,因為那封信就是我寄的。”她天真的說。

  “你寄的?那我問你,當時是不是你寄出了兩封信?”我問。

  “是啊,沒錯,你怎麼知道的?”女孩說。

  “那你記不記得另外那一封信,寄到了什麼地方?”我焦急的問。

  “好像是…日本,我寄的那一封的郵費可貴了,也不知道究竟有什麼用處,竟然要寄那麼貴的東西,花了好多賣掉破爛的錢。”女孩說。

  “嗯,好,謝謝你。”我的猜測得到了印證,“對了,這兩天進出這裡的人,有沒有?”我問。

  “你說進山還是進古宅?進山的就你們一批人,因為這車每三天會來一次,從來不會耽擱。進去裡面大宅的就沒有了,那裡很少有人去的。”女孩說。

  感覺沒有看到那個什麼貴叔,我也不會知道我想要問什麼,索性走一步看一步吧,我看了看薊子洋,他就跟在我身後不遠處,不動聲色的衝著我點了點頭,似乎是在告訴我,這地方算是安全。不過因為聽說雲希明,李荊大叔他們還沒有來,所以我的心裡難免會有一些忐忑。我走進院子,這個時候老太太從廚房走了出來,看到我笑眯眯的迎了過來。

  “聽說,你是來找阿貴的?”老太太問。

  “是的,婆婆。”我回答說。

  “好,好,不忙,不忙,吃了飯再走也來得及,離得也不算遠,但是路不好走。”老太太說著端出來一碗粥,遞到我手裡,裡面就只有幾片菜葉,非常的寡淡,我不好意思推辭,接了過來喝了一口,沒想到這個粥竟然還有些味道,蠻好喝的。在看那女孩和老太太的碗裡,就清涼的只剩下水了。

  “婆婆,你這裡不是孤兒院麼?為什麼我一個孩子都沒看見?”我問。

  “大的都被接走了,去了城裡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說是送去上學了,怎麼也得在過幾天,放了周末才能回來。小的現在都還在屋子裡睡覺呢。”老太太說。

  “可是婆婆,大的上學,為什麼要到那麼遠,再說了為什麼您不乾脆搬到鎮上呢,生活著也比現在舒服的多。”我問。

  “唉,這地方陰氣重,很多人有都喜歡來這裡扔孩子,能救一個是一個,我這輩子也就想做點事兒,索性留在這裡,撿撿孩子,做做飯,也挺好。大孩子就送去鎮裡上學,小孩子就留在我這裡。原本說今年就能夠上牌照,到時候就可以搬到城裡去了。可是又說總是審核不通過,你說說這可怎麼整,就這麼一直拖著。”老太太說,聽她這麼一說,我倒是似乎明白了什麼,鎮上不過是利用老太太收養嬰兒的手段,把年齡大的,容易管理教養的接走,送進學校,同時這樣一來就是削減了孤兒院的人數,因為人數不達標,所以就不能申請新的孤兒院地址,里外里又給鎮裡剩了一筆建設款項,真是一舉多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