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姥姥也捐了香火,走進大殿上香去了,實際上我們隗家不太相信這些,能夠看到鬼神,自然也就不太容易建立什麼宗教信仰,不過姥姥說,畢竟到了人家的地界,還是恭敬一些的好。薊子洋早就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我閒來無事百無聊賴,乾脆開始閱讀這座寺廟的歷史和簡介好了。

  靈山寺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主體的大殿叫做大雄寶殿,宏大莊嚴,分為前殿和後殿。前殿供奉的是釋迦摩尼,兩邊是十八羅漢,在這裡也不用詳細介紹了。主要的是後殿,後殿供奉的是靈山寺的開山祖師悟真和尚楊學信的木刻雕像。

  說到這個楊學信,倒是值得一提,這位可真稱得上是一位奇人。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原本是雍正朝的閣老,乾隆三年還被恩賜了翰林。他從小就誦讀儒家的典籍,十六歲成家,十七歲妻故,十八歲入川求道。後來經過了一處名叫“仙人洞”的地方,皈依佛門,法號悟真。後來他遊歷四方,經過靈山的時候,被靈山的奇峰異景打動,於是建寺於此。嘉慶年間,在寺中圓寂。終年五十六歲。圓寂七日之後,他的弟子看到他的肉身,依然是滿面笑容,宛然如生,於是將他的肉身移至佛堂,長期供奉,這也是靈山寺遠近聞名的因素之一。該金身存世一百六十多年。直到文革期間被紅衛兵焚毀。如今成了一大缺憾。

  我原本在寺廟的院子裡閒逛,姥姥忽然叫我進去,讓我給前後殿的佛像也都上柱香。不得已,我也學著電視劇里那些善男信女的樣子,拜了拜恭恭敬敬的上了香。我看那後殿之中除了佛像還有一座韋陀護法的神像,倒是有點奇怪。

  說到這個韋陀。也不得不多說兩句。佛祖坐下的菩薩眾多,很難說清楚各自都是幹什麼的。但是這個韋陀菩薩卻是有一個經久不變的固定職業,就是護法。很多的寺廟裡都能夠見到韋陀菩薩,他通常位於佛像的身後,頭戴鳳翅兜鍪盔。腳穿烏雲皂履,身披黃鎖子甲,表情嚴肅恭謹。據說。釋迦佛祖入涅時,曾有邪神將佛祖的遺骨搶走。幸好韋陀及時趕到,奮力奪回。因此佛教就將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

  不過這靈山寺中的韋陀竟然是坐著的,實在有些蹊蹺。

  “姥姥,寺廟我也去了幾座,看見的韋陀都是站著的,怎麼這個韋陀竟然是坐著的,這麼奇怪。”我問。

  還沒等姥姥回答,旁邊的一個很小的小和尚竟然開了口,“施主有所不知,這全天下的韋陀都是站著的,只有我們這靈山寺里的韋陀是坐著的。韋陀菩薩站著護法,是為了防範邪神,可是我們這靈山寺,集天地靈氣,清靜得很那裡會有什麼邪神,所以也就不需要韋陀菩薩那樣虎視眈眈的站著護法了。何況韋陀菩薩站著辛苦,還是坐下來清修打坐的好。”那小和尚雖然年紀小,說起話來倒是口齒伶俐,長的也是虎頭虎腦的乖巧可人。

  “這位小師傅,今年多大了?”姥姥慈愛的問。

  “八歲。”那小和尚說。

  “看你小小年紀竟然已經剃度,你可有法號?”姥姥問。

  “我叫悟善。”那小和尚伶俐的說。

  “悟善?這開山祖師法號悟真,怎麼你竟然和他一個輩分麼?”我問。

  “嗯,沒錯,因為我剛好和悟真師祖是一天的生辰,所以主持就親自准許我,沿用悟字輩,這全寺上下就只有我是這樣。”小和尚。

  “我是來這裡上香的,除此之外還有事相托,之前已經與主持聯繫過,不知道他現在有沒有空,見上一面?”姥姥問。

  “真是不巧,我師傅現在正在閉關,我不過他之前交代我了,兩位施主貴姓?”小和尚問。

  “姓隗,耳,鬼,隗。”姥姥說。

  “那就是了,師傅說兩位施主也是來清修閉關的,已經幫你們安排好了,讓我帶領兩位前去。”小和尚說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歡快的走在我們前面。我們跟在小和尚後面,從靈山寺的大殿穿了過去。這靈山寺以正殿的天井為中心,兩側有許多的房舍堂廊,縱橫相連,渾然一體,要不是有小和尚帶路,真的會迷路。

  那小和尚腳步飛快,步伐輕盈,顯然是個練武之人,只見他帶著我和姥姥來帶後面的一處廂房門前,停了下來。

  “兩位,這兩間就是為你們準備的客房,兩位可以在這裡休息,參禪,清修。”小和尚說。我隨手推開門看了看,房間很乾淨,朝著東向,按照紫氣東來的說法,這裡是一處清修的好地方。

  “清修的地方並沒有什麼大的所謂,主要是另一處。”姥姥說,怎麼難道還有別的場所?我心生疑惑。

  “你們跟我來。”小和尚說著又往前走,他走到了整個寺廟的一處角落,那裡竟然還有一個小門,因為藏在迴廊的後面,又被柱子擋住,還真是不容易發現。小和尚推開小門,一道向下的石階出現在面前,現在最怕的就是什麼石階了,這一天沒幹別的淨是上上下下了。

  我們沿著石階一路向下,石階通向的地方看上去像是一個山谷,不過七拐八拐的,竟然走到了山中,好在石階和平緩的石子路參半,走起來倒是並不費勁,我們又拐過一個彎,面前的的風景忽然豁然開朗。

  我們面前是好多的猶如翡翠一樣的湖泊,成片相連,一共有三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