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頁
我們從積水的通道里跑出來,才發現前面我們來過原來乾燥的地方,居然都有不明原因的積水。
這裡的地勢非常古怪,我們來的時候是在朝下走,但是看現在積水的樣子,里外的地勢一樣高。積水在越積越多,不斷向外蔓延,最深的地方已經過了小腿,我們往回跑,轉過一道彎後,這裡的水面是薄薄的一層,想要找一塊乾的地面只能繼續往回走。
我回憶了一下,我們來的時候拐了四道彎,也就是說,我們要找到原先有抓印的地方還要再轉三道彎。我們就是從那裡走上歧路,必須走回去再從其餘十幾條路中選擇一條岔道。
尾聲 第739章 水位
一路上,積水變得深厚起來,早已漫過原先腳踝的位置,沒過了膝蓋。
雙腿浸在水中,開始還覺得冰冷刺骨,時間久了即便是一直在運動、奔跑的雙腿都凍得麻木。這水竟然比外面的雪水還要寒冷,絕對不是山間的水。
我們一口氣跑到有抓痕的地方,積水還沒有漫過三岔路口。一條路作廢了,還有兩條路可以選。柳昭選了左邊一條。
我粗粗往那裡看去,只覺得其中的空間很大,格局和我們之前走過的積水通道完全不一樣。
我們一頭扎進左邊的路中,一眼看去像是一個山洞,這山洞還不小,足有半個足球場大。
這裡只是一個洞子而已,再往前又沒有了路。難道說,我們的第二次選擇仍舊錯誤?
沒想到前面的柳昭這麼大的地方不走居然溜邊貼著邊上走,再一看,好傢夥,原來他貼著牆邊走出不到十米就拐進了一道只容一個人通過的入口。原來這山洞並不是絕路,邊上還有一個小道。
俗語說,燈下黑。那這個小道就是燈下照不見光的地方。站在入口處根本看不出來山洞裡面還有一條道。
柳昭已經貓腰鑽進去,對我來說走哪條道都一樣。
之前見到“鍾正凱”,現在伽陵又永遠離開了我,我生出一種很古怪的念頭,我不想要結束,我想要一直這麼走下去。在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結局之前,一直都這麼走下去。
進入入口以後,前面的周衛國就走不快了。入口後面是一條寬不足一米,高不足兩米。體形高大的周衛國只能縮身弓腰在小道里走。最前面的柳昭也走不快,稍微往前一躥就碰到頭。
在手電筒越來越不明亮的光束下,能瞧見通道筆直的向前延伸,沒入陰森的黑暗裡。手電筒的理論照射距離在百米以上,可是在這裡照射的距離被大幅度縮短,估測這段通道長度超過了五十米。
堡壘的建築結構實在太古怪,先是如同蜘蛛網一般輻射狀的通道,再是不知原因的大片積水,現在巨大的空間邊上有一條狹窄的小道。這些建築到底是幹嘛用的,既不能用來儲存物資,也不能用作宿舍,這些建築實在是有悖常理。
一個尋常的地下堡壘,應該配備安全的指揮室、通訊室、彈藥庫、物資室、宿舍,因為在地下沒有光的來源,發電室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根據用途還要有豎井觀測所、研究室等等。雖然堡壘的規模大小有別,但軍事設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途分明。畢竟軍事要塞,打仗了耽誤一秒鐘都可能貽誤戰機。從這一點上看,堡壘的內部構造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完全不像是軍事建築,倒像是密室逃生的迷宮。這一點就很不科學。
我記得柳昭說,這裡曾經是日軍的軍事要地,當時,我就很疑惑為什麼要選在人跡罕至的興安嶺,原本以為進來後謎團可以逐漸解開,現在謎團反而越來越多。
這一路上,我一直為伽陵的事情擔憂,又因為“鍾正凱”的突然出現惶恐不已,現在暫時壓下這些無用的情緒,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出在柳昭身上。我太過於依賴柳昭和他提供的信息,一直以來柳昭提供的信息都無法考證根據。我想起以前柳昭的一些說法、做法還有伽陵可以佐證,可正是因為這種佐證,在香巴拉逝去了這麼多人的性命。
一旦我回過神來,我就發現,最大的問題出現在柳昭身上。
沿著狹窄通道走出百米,我們終於發現一些地下堡壘該有的正常設備。在頂部發現一排裝有燈泡的鏽蝕燈頭。繼續深入了十幾米,在牆上發現一道手掌寬的凹槽,是一扇鑲嵌在牆壁里的拉門軌道。最後我們在對面的牆壁里找到了一扇非常厚實的鐵門。鐵門因為年久失修早已鏽蝕,沒有關上或者說關不上,正掀起一道縫隙。
到這裡我才有些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還沒有進入真正的堡壘中。在前面的迷宮裡,我一盞燈都沒看見過。
如果說這種如同蟻巢的建築結構是用來迷惑敵人的,那還不如在前面造一些暗堡,裡面設置機槍位。可如果換一種思路,這裡本不是日軍的地下堡壘,或者原來的地下堡壘被改造後作為某個秘密基地,這也許就能說的通。
我的思考被老周的嚷嚷打斷。他叫到:“你們看!”
我還以為會看到什麼,原來只是一排向下的台階。但是柳昭往前走了幾步,我跟上了他。他望著那些台階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
那台階一路向上,整個通道也隨著台階上升。台階的盡頭是一段,姑且把這一段稱之為“橋樑”,因為在那一段石頭堆砌起的“橋樑”下是一灘平靜的死水。積水淹到了“橋樑”的“橋面”上,只要在多淹上去幾厘米,“橋樑”就會被積水漫過。
這裡的地勢非常古怪,我們來的時候是在朝下走,但是看現在積水的樣子,里外的地勢一樣高。積水在越積越多,不斷向外蔓延,最深的地方已經過了小腿,我們往回跑,轉過一道彎後,這裡的水面是薄薄的一層,想要找一塊乾的地面只能繼續往回走。
我回憶了一下,我們來的時候拐了四道彎,也就是說,我們要找到原先有抓印的地方還要再轉三道彎。我們就是從那裡走上歧路,必須走回去再從其餘十幾條路中選擇一條岔道。
尾聲 第739章 水位
一路上,積水變得深厚起來,早已漫過原先腳踝的位置,沒過了膝蓋。
雙腿浸在水中,開始還覺得冰冷刺骨,時間久了即便是一直在運動、奔跑的雙腿都凍得麻木。這水竟然比外面的雪水還要寒冷,絕對不是山間的水。
我們一口氣跑到有抓痕的地方,積水還沒有漫過三岔路口。一條路作廢了,還有兩條路可以選。柳昭選了左邊一條。
我粗粗往那裡看去,只覺得其中的空間很大,格局和我們之前走過的積水通道完全不一樣。
我們一頭扎進左邊的路中,一眼看去像是一個山洞,這山洞還不小,足有半個足球場大。
這裡只是一個洞子而已,再往前又沒有了路。難道說,我們的第二次選擇仍舊錯誤?
沒想到前面的柳昭這麼大的地方不走居然溜邊貼著邊上走,再一看,好傢夥,原來他貼著牆邊走出不到十米就拐進了一道只容一個人通過的入口。原來這山洞並不是絕路,邊上還有一個小道。
俗語說,燈下黑。那這個小道就是燈下照不見光的地方。站在入口處根本看不出來山洞裡面還有一條道。
柳昭已經貓腰鑽進去,對我來說走哪條道都一樣。
之前見到“鍾正凱”,現在伽陵又永遠離開了我,我生出一種很古怪的念頭,我不想要結束,我想要一直這麼走下去。在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結局之前,一直都這麼走下去。
進入入口以後,前面的周衛國就走不快了。入口後面是一條寬不足一米,高不足兩米。體形高大的周衛國只能縮身弓腰在小道里走。最前面的柳昭也走不快,稍微往前一躥就碰到頭。
在手電筒越來越不明亮的光束下,能瞧見通道筆直的向前延伸,沒入陰森的黑暗裡。手電筒的理論照射距離在百米以上,可是在這裡照射的距離被大幅度縮短,估測這段通道長度超過了五十米。
堡壘的建築結構實在太古怪,先是如同蜘蛛網一般輻射狀的通道,再是不知原因的大片積水,現在巨大的空間邊上有一條狹窄的小道。這些建築到底是幹嘛用的,既不能用來儲存物資,也不能用作宿舍,這些建築實在是有悖常理。
一個尋常的地下堡壘,應該配備安全的指揮室、通訊室、彈藥庫、物資室、宿舍,因為在地下沒有光的來源,發電室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根據用途還要有豎井觀測所、研究室等等。雖然堡壘的規模大小有別,但軍事設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途分明。畢竟軍事要塞,打仗了耽誤一秒鐘都可能貽誤戰機。從這一點上看,堡壘的內部構造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完全不像是軍事建築,倒像是密室逃生的迷宮。這一點就很不科學。
我記得柳昭說,這裡曾經是日軍的軍事要地,當時,我就很疑惑為什麼要選在人跡罕至的興安嶺,原本以為進來後謎團可以逐漸解開,現在謎團反而越來越多。
這一路上,我一直為伽陵的事情擔憂,又因為“鍾正凱”的突然出現惶恐不已,現在暫時壓下這些無用的情緒,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出在柳昭身上。我太過於依賴柳昭和他提供的信息,一直以來柳昭提供的信息都無法考證根據。我想起以前柳昭的一些說法、做法還有伽陵可以佐證,可正是因為這種佐證,在香巴拉逝去了這麼多人的性命。
一旦我回過神來,我就發現,最大的問題出現在柳昭身上。
沿著狹窄通道走出百米,我們終於發現一些地下堡壘該有的正常設備。在頂部發現一排裝有燈泡的鏽蝕燈頭。繼續深入了十幾米,在牆上發現一道手掌寬的凹槽,是一扇鑲嵌在牆壁里的拉門軌道。最後我們在對面的牆壁里找到了一扇非常厚實的鐵門。鐵門因為年久失修早已鏽蝕,沒有關上或者說關不上,正掀起一道縫隙。
到這裡我才有些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還沒有進入真正的堡壘中。在前面的迷宮裡,我一盞燈都沒看見過。
如果說這種如同蟻巢的建築結構是用來迷惑敵人的,那還不如在前面造一些暗堡,裡面設置機槍位。可如果換一種思路,這裡本不是日軍的地下堡壘,或者原來的地下堡壘被改造後作為某個秘密基地,這也許就能說的通。
我的思考被老周的嚷嚷打斷。他叫到:“你們看!”
我還以為會看到什麼,原來只是一排向下的台階。但是柳昭往前走了幾步,我跟上了他。他望著那些台階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
那台階一路向上,整個通道也隨著台階上升。台階的盡頭是一段,姑且把這一段稱之為“橋樑”,因為在那一段石頭堆砌起的“橋樑”下是一灘平靜的死水。積水淹到了“橋樑”的“橋面”上,只要在多淹上去幾厘米,“橋樑”就會被積水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