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甚至在有一天我上學的時候,我們村一個老太太緊緊盯著我,然後走到水坑面前突然跪下祈求什麼,肯定是跟我有關,但是我實在記不清了。我跟家裡人說了這件事,他們都說那個老太太雖然迷信,但是不會害人,也許她下跪的地方就是以前的龍王廟,現在是為了求雨,好多人覺得我會害怕一個布娃娃很丟臉,其實我有種形容不出來的感覺,因為我那天看到布娃娃的時候那布娃娃就像一直在等著我一樣,又或是對著我似笑非笑,那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真心不好。直到過了好長時間,街口的一戶人家蓋房子,把磚牆拆了,等我路過的時候,沒有發現那個布娃娃,我這才覺得事情已經結束了。只是從頭到尾我一直沒有跟任何人說起過,我寧願相信那個布娃娃,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臆想。
還有一個不是靈異事件的靈異事件,冥婚。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後,未等迎娶過門就因故雙亡。那時,老人們認為,如果不替他(她)們完婚,他(她)們的鬼魂就會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為他(她)們舉行一個冥婚儀式,最後將他(她)們埋在一起,成為夫妻,併骨合葬。也免得男、女兩家的塋地里出現孤墳。還有的少男、少女還沒定婚就夭折了。老人們出於疼愛、想念兒女的心情,認為生前沒能為他(她)們擇偶,死後也要為他(她)們完婚,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其實,這是人的感情寄託所至。另外,舊時人們普遍迷信於所謂墳地“風水”,以為出現一座孤墳,會影響家宅後代的昌盛。
明末清初的北京仍有冥婚風俗的殘餘現象,還有個別家庭辦死人與死人結婚的“喜事”,謂之“搭骨屍”,男、女兩家親家,謂之“骨屍親”。早年,這種“婚禮”的迎娶儀式多在夜間舉行,有時,人們正在安睡之際,忽被街巷裡的鼓樂吵醒,原來是“搭骨屍”的。抬著一頂紙轎子,由單鼓、單號、單嗩吶吹奏前引。有的則不用這種形式,仍用八抬大轎,全份金燈執事,原來只娶一張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後,還有仿照“文明結婚”儀式,用西樂隊前導,後邊四個人抬著一個出殯用的影亭,內掛“新娘”照片。
定禮多是一次性的,男方給女方送去的定禮,一半是真綢緞尺頭、金銀財寶;一半卻是紙糊的皮、棉、夾、單衣服各一件,錦匣兩對,內裝耳環、鐲子、戒指及簪子之類的首飾。彩禮送到的當天晚上,在女方家門口或墳上焚化。
定禮之後,就是迎娶儀式了。迎娶那天,男方高搭大棚,宴請親友,門前亮轎。喜房裡供奉“百份”全神。對面炕上設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設蘋果、 龍鳳喜餅若干盤。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郎”字樣。 女方“閨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娘”字樣。 花轎到達女方家,由送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親太太接過來,放入花轎。這時,“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聲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辦喜事的氣氛。
喜轎回到男方家,仍由娶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出來,放於喜房炕上的供桌上,與“新郎”並列,並用紅頭繩將兩幅照片拴起來(取月老牽紅線之意),並復上紅、黃兩色的彩綢。 只要娶親太太給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後由茶房端來“合杯酒”“子孫餃子”“長壽麵”,供於“新婚夫婦”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婦”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喚出來,給照片或牌位磕頭行禮。兩家親家則互相道喜。
這些儀式舉行之後,男方會擇個“黃道吉日”,將男女死者合葬。合葬是按陰陽先生指定的時辰進行的,即男女雙方的棺柩放在同一墓穴。葬罷,在墳墓前,陳設酒果,焚化花紅紙錢,舉行合婚祭。男女雙方的父母等家屬(即兩家親家)邊哭邊道“大喜”。 此後,男女兩方便當做親家來往了。
最近的一次冥婚事件,大概是在山西發生的,其他地方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韓國拍過一個講冥婚的電影《冥婚奇談》,裡面有三個故事,第一個聽沒意思的,第二個挺嚇人,第三個太扯淡,不過總體來說比中國那些腦殘片好看。
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故事。
上小學的時候我轉過一次學,去市里上寄宿制學校,我們宿舍里有一個比較有錢的小孩,他爸爸是搞建築的,更詳細說,我們的學校就是他爸爸蓋起來的,據他說他爸爸說五樓最東邊的教室打死都不能去,因為施工的時候這裡發生過不好的事情,當時有個建築工人死的非常慘,慘到什麼地步?那天是白天,沒有任何異常,沒有任何預兆,那個建築工人突然就從五樓的窗戶上跳下來了,有點搞笑的的是樓下不知誰放了一個拖把,工人跳下來來的時候是雙腿向下,拖把立得很正,導致工人的屁股正對著拖把,穿了進去,死法很是詭異,當時的工友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只是說每次進那棟樓就覺得不舒服,負責人站出來闢謠也沒人願意去那裡幹活,直到有一天晚上,項目負責人帶著人去檢查,起因忘了,可能是聽到了樓上的哭聲,結果在那間房子裡看到了黑影,手電筒的光映出來的人形黑影被一塊不知道哪裡來的石頭壓住了,幾個大男人嚇得飛快的跑了,第二天負責人帶著冥幣和和尚過來做法,把石頭搬走了,後來那間屋子才安生下來。
還有一個不是靈異事件的靈異事件,冥婚。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後,未等迎娶過門就因故雙亡。那時,老人們認為,如果不替他(她)們完婚,他(她)們的鬼魂就會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為他(她)們舉行一個冥婚儀式,最後將他(她)們埋在一起,成為夫妻,併骨合葬。也免得男、女兩家的塋地里出現孤墳。還有的少男、少女還沒定婚就夭折了。老人們出於疼愛、想念兒女的心情,認為生前沒能為他(她)們擇偶,死後也要為他(她)們完婚,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其實,這是人的感情寄託所至。另外,舊時人們普遍迷信於所謂墳地“風水”,以為出現一座孤墳,會影響家宅後代的昌盛。
明末清初的北京仍有冥婚風俗的殘餘現象,還有個別家庭辦死人與死人結婚的“喜事”,謂之“搭骨屍”,男、女兩家親家,謂之“骨屍親”。早年,這種“婚禮”的迎娶儀式多在夜間舉行,有時,人們正在安睡之際,忽被街巷裡的鼓樂吵醒,原來是“搭骨屍”的。抬著一頂紙轎子,由單鼓、單號、單嗩吶吹奏前引。有的則不用這種形式,仍用八抬大轎,全份金燈執事,原來只娶一張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後,還有仿照“文明結婚”儀式,用西樂隊前導,後邊四個人抬著一個出殯用的影亭,內掛“新娘”照片。
定禮多是一次性的,男方給女方送去的定禮,一半是真綢緞尺頭、金銀財寶;一半卻是紙糊的皮、棉、夾、單衣服各一件,錦匣兩對,內裝耳環、鐲子、戒指及簪子之類的首飾。彩禮送到的當天晚上,在女方家門口或墳上焚化。
定禮之後,就是迎娶儀式了。迎娶那天,男方高搭大棚,宴請親友,門前亮轎。喜房裡供奉“百份”全神。對面炕上設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設蘋果、 龍鳳喜餅若干盤。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郎”字樣。 女方“閨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娘”字樣。 花轎到達女方家,由送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親太太接過來,放入花轎。這時,“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聲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辦喜事的氣氛。
喜轎回到男方家,仍由娶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出來,放於喜房炕上的供桌上,與“新郎”並列,並用紅頭繩將兩幅照片拴起來(取月老牽紅線之意),並復上紅、黃兩色的彩綢。 只要娶親太太給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後由茶房端來“合杯酒”“子孫餃子”“長壽麵”,供於“新婚夫婦”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婦”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喚出來,給照片或牌位磕頭行禮。兩家親家則互相道喜。
這些儀式舉行之後,男方會擇個“黃道吉日”,將男女死者合葬。合葬是按陰陽先生指定的時辰進行的,即男女雙方的棺柩放在同一墓穴。葬罷,在墳墓前,陳設酒果,焚化花紅紙錢,舉行合婚祭。男女雙方的父母等家屬(即兩家親家)邊哭邊道“大喜”。 此後,男女兩方便當做親家來往了。
最近的一次冥婚事件,大概是在山西發生的,其他地方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韓國拍過一個講冥婚的電影《冥婚奇談》,裡面有三個故事,第一個聽沒意思的,第二個挺嚇人,第三個太扯淡,不過總體來說比中國那些腦殘片好看。
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故事。
上小學的時候我轉過一次學,去市里上寄宿制學校,我們宿舍里有一個比較有錢的小孩,他爸爸是搞建築的,更詳細說,我們的學校就是他爸爸蓋起來的,據他說他爸爸說五樓最東邊的教室打死都不能去,因為施工的時候這裡發生過不好的事情,當時有個建築工人死的非常慘,慘到什麼地步?那天是白天,沒有任何異常,沒有任何預兆,那個建築工人突然就從五樓的窗戶上跳下來了,有點搞笑的的是樓下不知誰放了一個拖把,工人跳下來來的時候是雙腿向下,拖把立得很正,導致工人的屁股正對著拖把,穿了進去,死法很是詭異,當時的工友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只是說每次進那棟樓就覺得不舒服,負責人站出來闢謠也沒人願意去那裡幹活,直到有一天晚上,項目負責人帶著人去檢查,起因忘了,可能是聽到了樓上的哭聲,結果在那間房子裡看到了黑影,手電筒的光映出來的人形黑影被一塊不知道哪裡來的石頭壓住了,幾個大男人嚇得飛快的跑了,第二天負責人帶著冥幣和和尚過來做法,把石頭搬走了,後來那間屋子才安生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