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看到殿裡只剩下自己兩人後小李治才道“你說吧。”
“陛下,朝中重臣都或多或少聽聞了陛下與弗國夫人有情的事情,也都知道陛下與臣君臣得意。如果陛下將韓國夫人賜予臣為妻難免會有人以訛傳訛地說陛下與臣“君臣同樂”臣請陛下慎重考慮。”麥仲肥故意將君臣同樂四個字說的很重。和李治一起玩三口,麥仲肥還沒那麼大的膽量。
“這有何不,“李治及時打住了,隨即臉色一寒。他終於從麥仲肥的君臣同樂一詞裡明白了武后為什麼一直鼓動自己把韓國夫人賜予麥仲肥為妻的含義了。如果麥仲肥不同意就是有負皇恩,有抗旨不尊之嫌。所以在武后想來麥仲肥必須同意。這樣一來,李治自己就要頒布賜婚詔諭,也不得不與韓國夫人了斷舊情,否則就是君戲臣妻,為人詬病,昏君的帽子就會砸向他自己,以現在李治一心相當明君,想要有所作為的前提下,這頂昏君的帽子,李治肯定不會接受。而且麥仲肥同樣也絕不會願意戴頂現成的綠帽子。
李治沉著臉暗自思量:麥仲肥顯然看出這點,所以才讓自己屏退左右,拼著有負皇恩也不願意這樣做。看來倆人都是聰明人,只有自己是個傻瓜。
李治心裡不由暗罵“好你個阿媚,居然對聯使這一石二鳥之策聯也不再提此事了。聯倒要看你自己設下的局,你自己如何收場。”
想到這裡,李治開口道“唔,此事似乎確實有些不妥之處。不提也罷!”
麥仲肥心裡暗自鬆了口氣,拱手施禮道“陛下聖明,如果沒有別得事情了,臣請告退?”
李治點頭,“嗯,你去吧。”
三月初,主管江南開發的戶部尚書王玄策從揚州送來的公文說:江南道大部分徘徊觀望的世家主動放棄了非法貪占、樓取的田土,戶部已經登記造冊,重新丈量之事已經順利展開。請求朝廷對率先做出此事的世家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
看了這份公文,麥仲肥與來濟相視一笑。來濟心有餘悸地笑著說“仲肥,你的敲山震虎之策成功了。你居然敢尋著違旨的大罪,依然行此雷霆手段,不得不讓老夫佩服你的膽量,我不如也。”
麥仲肥卻收起了笑容道“瓶如此言差矣,陛下仁厚之君對此事心知肚明,只是不忍行此武酷手段罷了。其實一味的恩示也許能夠感化一些人,但世家之所以能經歷許多朝代不倒,蓋困世家是把家放在國之上。而他們的弱點也正是表現在太過於重視家族利益。讓他們親眼見證一下不尊朝廷法度的世家灰飛煙滅的過程,比行麼都管用。”
來濟本身就是隋朝左班衛大將軍來護兒之子,也算半個世家子弟,闔家在宇文化及發難之時全部遇難,當時只有三歲的來濟隻身倖免。
聽了麥仲肥對世家的評論,與心中的印毒一對證,不由得重重點頭道“仲肥所言切中要害,正是如此。仲肥見微知著,隨心應變之能我朝無人能出你左右。難怪陛下對你言聽計從,慕煞我等啊!”
麥仲肥勉強一笑,心裡暗想道:說是這麼說,也就是現在朝中江南道出身之人還沒形成話語權,我才敢這樣做。關中現在土地兼併也不比江南好多少,對此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起身對來濟深施一禮道“此事能成,還多仰賴諷如之力,仲肥這裡
來濟也急忙站起身回禮道“不敢當,我只做了你我份內的案犢之事。當不得仲肥此禮。”
“饒如當得。
如果沒有瓶如做這些案犢之事,仲肥又怎能有如此精力處理江南之事?如果江南眾官員都能做好份內之事,又何來如此腥風血雨?”來濟默然片刻後道“仲肥一語道出其中關竅,老夫受教了!”
薛仁貴與黑齒常之經過李績的一番考教後,終於得到了李績的肯定。由李績親自帶著兩人前去面聖。
“陛下!臣贊成麥相所薦,由右衛員外夫將軍薛仁貴與左衛率將軍黑齒常之領軍出征。”
李治點頭,問道“他二人可知此次出征之目的與所處環境否?”
“回陛下!李老司空已經將此事告知了臣等,臣等心中已經了有定數。”薛仁貴與黑齒常之躬身施禮道。
“既如此,爾等也該知道此戰關乎我朝之顏面,回去準備一下,明日早朝,聯自有聖諭安出。切不可失了聯望與麥相舉薦之德。”李治點頭道。
次日早朝,高宗李治發下聖諭:以右衛員外大將軍薛仁貴為婆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率將軍黑齒常之副之,發秦州、祁州的左武衛軍五萬府兵及早已經備下的抬重糧草等與八千神武營將士前往部州與先期到達那裡做適應性練的五萬唐騎匯合,幫助吐谷渾收服失地。
又以兵部給事中委師德為部州道行軍司馬,輔助吐谷渾可汗諾昌缽起吐谷渾軍八萬為僕從一同隨軍征討。
大唐的戰爭機器在停頓了幾年後,又再次運轉起來。
吐蕃贊普芒松芒贊松贊干布之孫聽了出使唐國的使者回說,接著又聽聞五萬唐騎已經進駐吐谷渾境內,出於對大唐積威本的根深蒂固,本不願意與唐開戰,欲遣使者和解。怎奈以欽陵為首的主戰派勢力遠比主和派的多許多。
在與芒松芒贊一次秘密對話中,欽陵認為吐蕃想要發展壯大,此戰必須打,而且是舉全國之力與唐一戰,只有奪取了吐谷渾的地盤。才能擺脫吐蕃目前地形氣候的限制,人口才能快速繁衍起來,國家的力量才能強大。
“陛下,朝中重臣都或多或少聽聞了陛下與弗國夫人有情的事情,也都知道陛下與臣君臣得意。如果陛下將韓國夫人賜予臣為妻難免會有人以訛傳訛地說陛下與臣“君臣同樂”臣請陛下慎重考慮。”麥仲肥故意將君臣同樂四個字說的很重。和李治一起玩三口,麥仲肥還沒那麼大的膽量。
“這有何不,“李治及時打住了,隨即臉色一寒。他終於從麥仲肥的君臣同樂一詞裡明白了武后為什麼一直鼓動自己把韓國夫人賜予麥仲肥為妻的含義了。如果麥仲肥不同意就是有負皇恩,有抗旨不尊之嫌。所以在武后想來麥仲肥必須同意。這樣一來,李治自己就要頒布賜婚詔諭,也不得不與韓國夫人了斷舊情,否則就是君戲臣妻,為人詬病,昏君的帽子就會砸向他自己,以現在李治一心相當明君,想要有所作為的前提下,這頂昏君的帽子,李治肯定不會接受。而且麥仲肥同樣也絕不會願意戴頂現成的綠帽子。
李治沉著臉暗自思量:麥仲肥顯然看出這點,所以才讓自己屏退左右,拼著有負皇恩也不願意這樣做。看來倆人都是聰明人,只有自己是個傻瓜。
李治心裡不由暗罵“好你個阿媚,居然對聯使這一石二鳥之策聯也不再提此事了。聯倒要看你自己設下的局,你自己如何收場。”
想到這裡,李治開口道“唔,此事似乎確實有些不妥之處。不提也罷!”
麥仲肥心裡暗自鬆了口氣,拱手施禮道“陛下聖明,如果沒有別得事情了,臣請告退?”
李治點頭,“嗯,你去吧。”
三月初,主管江南開發的戶部尚書王玄策從揚州送來的公文說:江南道大部分徘徊觀望的世家主動放棄了非法貪占、樓取的田土,戶部已經登記造冊,重新丈量之事已經順利展開。請求朝廷對率先做出此事的世家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
看了這份公文,麥仲肥與來濟相視一笑。來濟心有餘悸地笑著說“仲肥,你的敲山震虎之策成功了。你居然敢尋著違旨的大罪,依然行此雷霆手段,不得不讓老夫佩服你的膽量,我不如也。”
麥仲肥卻收起了笑容道“瓶如此言差矣,陛下仁厚之君對此事心知肚明,只是不忍行此武酷手段罷了。其實一味的恩示也許能夠感化一些人,但世家之所以能經歷許多朝代不倒,蓋困世家是把家放在國之上。而他們的弱點也正是表現在太過於重視家族利益。讓他們親眼見證一下不尊朝廷法度的世家灰飛煙滅的過程,比行麼都管用。”
來濟本身就是隋朝左班衛大將軍來護兒之子,也算半個世家子弟,闔家在宇文化及發難之時全部遇難,當時只有三歲的來濟隻身倖免。
聽了麥仲肥對世家的評論,與心中的印毒一對證,不由得重重點頭道“仲肥所言切中要害,正是如此。仲肥見微知著,隨心應變之能我朝無人能出你左右。難怪陛下對你言聽計從,慕煞我等啊!”
麥仲肥勉強一笑,心裡暗想道:說是這麼說,也就是現在朝中江南道出身之人還沒形成話語權,我才敢這樣做。關中現在土地兼併也不比江南好多少,對此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起身對來濟深施一禮道“此事能成,還多仰賴諷如之力,仲肥這裡
來濟也急忙站起身回禮道“不敢當,我只做了你我份內的案犢之事。當不得仲肥此禮。”
“饒如當得。
如果沒有瓶如做這些案犢之事,仲肥又怎能有如此精力處理江南之事?如果江南眾官員都能做好份內之事,又何來如此腥風血雨?”來濟默然片刻後道“仲肥一語道出其中關竅,老夫受教了!”
薛仁貴與黑齒常之經過李績的一番考教後,終於得到了李績的肯定。由李績親自帶著兩人前去面聖。
“陛下!臣贊成麥相所薦,由右衛員外夫將軍薛仁貴與左衛率將軍黑齒常之領軍出征。”
李治點頭,問道“他二人可知此次出征之目的與所處環境否?”
“回陛下!李老司空已經將此事告知了臣等,臣等心中已經了有定數。”薛仁貴與黑齒常之躬身施禮道。
“既如此,爾等也該知道此戰關乎我朝之顏面,回去準備一下,明日早朝,聯自有聖諭安出。切不可失了聯望與麥相舉薦之德。”李治點頭道。
次日早朝,高宗李治發下聖諭:以右衛員外大將軍薛仁貴為婆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率將軍黑齒常之副之,發秦州、祁州的左武衛軍五萬府兵及早已經備下的抬重糧草等與八千神武營將士前往部州與先期到達那裡做適應性練的五萬唐騎匯合,幫助吐谷渾收服失地。
又以兵部給事中委師德為部州道行軍司馬,輔助吐谷渾可汗諾昌缽起吐谷渾軍八萬為僕從一同隨軍征討。
大唐的戰爭機器在停頓了幾年後,又再次運轉起來。
吐蕃贊普芒松芒贊松贊干布之孫聽了出使唐國的使者回說,接著又聽聞五萬唐騎已經進駐吐谷渾境內,出於對大唐積威本的根深蒂固,本不願意與唐開戰,欲遣使者和解。怎奈以欽陵為首的主戰派勢力遠比主和派的多許多。
在與芒松芒贊一次秘密對話中,欽陵認為吐蕃想要發展壯大,此戰必須打,而且是舉全國之力與唐一戰,只有奪取了吐谷渾的地盤。才能擺脫吐蕃目前地形氣候的限制,人口才能快速繁衍起來,國家的力量才能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