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封閉擁有優勢坦克之敵的突破口
情況
遭受嚴重損失的我步兵部隊退至M 城以南一線,並奉命扼守此線。
正當我步兵占領防禦之際,敵坦克多輛奪占了尚未被破壞的鐵路橋,並突入我薄弱兵力扼守的陣地,第一日向南突入的縱深約四十公里。位於敵坦克前進路線上的諸居民地的守軍兵力薄弱,只能進行微弱的抵抗。此時還沒有兵力較強的預備隊。因此,必須把友鄰軍編成內的戰鬥群調至被敵突破的地段。
編成
一個裝備有裝甲輸送車的摩托步兵營和一個坦克連(十輛坦克)。
戰鬥經過
1 .戰鬥群指揮官來到占領防禦的步兵師的司令部,了解了情況。戰鬥群指揮官得知,敵人在師與左鄰的接合部打開了一個寬約八公里的突破口。到目前為止,已阻止敵人繼續擴大突破口。在其它地段,我軍繼續扼守陣地。空中偵察報稱,敵人的大批車輛正不斷通過有高炮掩護的鐵路橋。
2 .防守該地段的軍的軍長決定,預備隊到達後即封閉突破口。戰鬥群的任務是阻止敵人開向突破地點。
3 .第二日,戰鬥群指揮官一邊等待各分隊到達,一邊熟悉情況和地形條件。他定下如下決心:考慮到敵人坦克占有很大優勢,首先要消滅成縱隊開進的敵人。這時,有報告稱,敵人的先頭坦克已占領B 、C 兩居民地,並繼續向重要鐵路樞紐開進。因此,必須採取緊急措施。
4 .戰鬥群於夜間出動。消滅了一支運輸油料的長長的汽車縱隊,並切斷了主要道路。
5 .次日晨,步兵由所占陣地對敵暴露的翼側實施突擊,並由戰鬥群進行支援。敵人在我陣地打開的突破口被封閉。
6 .此時,坦克即可消滅敵人被分割的坦克。
小結
突破陣地的坦克不該停止前進。但為此必須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品。突破口的兩翼應以足夠的兵力兵器加以掩護。
夜間突圍
情況
被圍的“A ”戰鬥群幾天來同優勢之敵進行戰鬥。這時接到了允許突圍的命令。
“B ”戰鬥群的任務是援助突圍的“A ”戰鬥群。“B ”群接近居民地,被優勢之敵所阻。我軍在居民地以東開始楔入敵軍配置地域。
編成
“A ”群:被擊潰的步兵師餘部(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連)
“B ”群:坦克師的一個摩托步兵團、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炮兵營。
戰鬥經過
1 .“A ”戰鬥群指揮官決定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公路以東地段突圍。快速突擊群(一個坦克連、乘坐通行力較高的汽車的步兵和一名前進炮兵觀察員)的任務是通過打開的缺口,占領82高地,保障軍隊突圍。
2 .午夜過後不久即開始戰鬥。突破成功。快速突擊群前進,未遇敵人抵抗,於三時在82高地占領防禦。
3 .“B ”群的坦克營北進,占領73高地,任務是抗擊據悉在75高地地域集結的敵人坦克的衝擊。一個摩托步兵營同時向東擴大突圍地段。
4 .拂曉(五時),“A ”群的先頭分隊與“B ”群會合。“A ”群的最後一批分隊突圍。
5 .此時,居民地地域內敵人的反衝擊可能被擊退。
6 .“A ”群突圍後即在居民地集結,坦克連也來到這裡,編入坦克營。
防禦中擔任步兵師預備隊的坦克營
情況
步兵師在小河(B )南岸進行防禦。敵軍空中和地面兵力均占有優勢。師配屬有一個坦克營,營的任務是隨時準備抗擊敵人坦克在師防禦地帶內的衝擊。
編成
一個坦克營,根據情況以師偵察分隊加強。
戰鬥經過
1 .坦克營在敵人坦克可能衝擊的方向占領出發位置。此時在選擇出發位置時需注意其接近路線狀況和迂迴的條件。
2 .由於向師左翼前出的道路難以通行,需要預先向那裡派出一個坦克連。
3 .坦克營的主力位於師部附近(這樣便於通信聯絡),準備抗擊敵人的衝擊(主要是坦克的衝擊)。
4 .坦克營根據師的對坦克防禦計劃,協調與炮兵、反坦克兵器和工兵的任務。
一九四五年以後的外國裝甲兵
戰後年代,坦克在戰役範圍的運用沒有什麼變化。人所公認,只有在機動戰爭中,才能充分發揮現代各種武器的性能。而坦克是機動戰爭中能夠突然而迅速地集中在主要突擊方向和追擊方向上的最強有力的地面作戰兵器。
戰術方面是有些變化的。戰後,各國軍隊都力求使坦克及其支援兵器具有更高的機動力和更強大的突擊力。有一種傾向是組建適於編組戰鬥群的部隊,以便能隨時組成兵力不同的戰鬥群。使各兵種都有同樣高的越野能力,並適當加以改編,就可以建立起能獨立行動的戰鬥單位。一些技術上的新成就,特別是有關提高各兵種越野能力和裝甲防護力方面的新成就,是符合這些編制和戰術原則的。
因此,古德里安的觀點已開始在其它兵種的戰術中加以採用。儘管在戰時由於技術裝備上的問題和原料方面的不足,我們沒有徹底實現古德里安的這些觀點,但是我們所取得的勝利卻已證明了這些觀點的正確性。
情況
遭受嚴重損失的我步兵部隊退至M 城以南一線,並奉命扼守此線。
正當我步兵占領防禦之際,敵坦克多輛奪占了尚未被破壞的鐵路橋,並突入我薄弱兵力扼守的陣地,第一日向南突入的縱深約四十公里。位於敵坦克前進路線上的諸居民地的守軍兵力薄弱,只能進行微弱的抵抗。此時還沒有兵力較強的預備隊。因此,必須把友鄰軍編成內的戰鬥群調至被敵突破的地段。
編成
一個裝備有裝甲輸送車的摩托步兵營和一個坦克連(十輛坦克)。
戰鬥經過
1 .戰鬥群指揮官來到占領防禦的步兵師的司令部,了解了情況。戰鬥群指揮官得知,敵人在師與左鄰的接合部打開了一個寬約八公里的突破口。到目前為止,已阻止敵人繼續擴大突破口。在其它地段,我軍繼續扼守陣地。空中偵察報稱,敵人的大批車輛正不斷通過有高炮掩護的鐵路橋。
2 .防守該地段的軍的軍長決定,預備隊到達後即封閉突破口。戰鬥群的任務是阻止敵人開向突破地點。
3 .第二日,戰鬥群指揮官一邊等待各分隊到達,一邊熟悉情況和地形條件。他定下如下決心:考慮到敵人坦克占有很大優勢,首先要消滅成縱隊開進的敵人。這時,有報告稱,敵人的先頭坦克已占領B 、C 兩居民地,並繼續向重要鐵路樞紐開進。因此,必須採取緊急措施。
4 .戰鬥群於夜間出動。消滅了一支運輸油料的長長的汽車縱隊,並切斷了主要道路。
5 .次日晨,步兵由所占陣地對敵暴露的翼側實施突擊,並由戰鬥群進行支援。敵人在我陣地打開的突破口被封閉。
6 .此時,坦克即可消滅敵人被分割的坦克。
小結
突破陣地的坦克不該停止前進。但為此必須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品。突破口的兩翼應以足夠的兵力兵器加以掩護。
夜間突圍
情況
被圍的“A ”戰鬥群幾天來同優勢之敵進行戰鬥。這時接到了允許突圍的命令。
“B ”戰鬥群的任務是援助突圍的“A ”戰鬥群。“B ”群接近居民地,被優勢之敵所阻。我軍在居民地以東開始楔入敵軍配置地域。
編成
“A ”群:被擊潰的步兵師餘部(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連)
“B ”群:坦克師的一個摩托步兵團、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炮兵營。
戰鬥經過
1 .“A ”戰鬥群指揮官決定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公路以東地段突圍。快速突擊群(一個坦克連、乘坐通行力較高的汽車的步兵和一名前進炮兵觀察員)的任務是通過打開的缺口,占領82高地,保障軍隊突圍。
2 .午夜過後不久即開始戰鬥。突破成功。快速突擊群前進,未遇敵人抵抗,於三時在82高地占領防禦。
3 .“B ”群的坦克營北進,占領73高地,任務是抗擊據悉在75高地地域集結的敵人坦克的衝擊。一個摩托步兵營同時向東擴大突圍地段。
4 .拂曉(五時),“A ”群的先頭分隊與“B ”群會合。“A ”群的最後一批分隊突圍。
5 .此時,居民地地域內敵人的反衝擊可能被擊退。
6 .“A ”群突圍後即在居民地集結,坦克連也來到這裡,編入坦克營。
防禦中擔任步兵師預備隊的坦克營
情況
步兵師在小河(B )南岸進行防禦。敵軍空中和地面兵力均占有優勢。師配屬有一個坦克營,營的任務是隨時準備抗擊敵人坦克在師防禦地帶內的衝擊。
編成
一個坦克營,根據情況以師偵察分隊加強。
戰鬥經過
1 .坦克營在敵人坦克可能衝擊的方向占領出發位置。此時在選擇出發位置時需注意其接近路線狀況和迂迴的條件。
2 .由於向師左翼前出的道路難以通行,需要預先向那裡派出一個坦克連。
3 .坦克營的主力位於師部附近(這樣便於通信聯絡),準備抗擊敵人的衝擊(主要是坦克的衝擊)。
4 .坦克營根據師的對坦克防禦計劃,協調與炮兵、反坦克兵器和工兵的任務。
一九四五年以後的外國裝甲兵
戰後年代,坦克在戰役範圍的運用沒有什麼變化。人所公認,只有在機動戰爭中,才能充分發揮現代各種武器的性能。而坦克是機動戰爭中能夠突然而迅速地集中在主要突擊方向和追擊方向上的最強有力的地面作戰兵器。
戰術方面是有些變化的。戰後,各國軍隊都力求使坦克及其支援兵器具有更高的機動力和更強大的突擊力。有一種傾向是組建適於編組戰鬥群的部隊,以便能隨時組成兵力不同的戰鬥群。使各兵種都有同樣高的越野能力,並適當加以改編,就可以建立起能獨立行動的戰鬥單位。一些技術上的新成就,特別是有關提高各兵種越野能力和裝甲防護力方面的新成就,是符合這些編制和戰術原則的。
因此,古德里安的觀點已開始在其它兵種的戰術中加以採用。儘管在戰時由於技術裝備上的問題和原料方面的不足,我們沒有徹底實現古德里安的這些觀點,但是我們所取得的勝利卻已證明了這些觀點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