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頁
大胤軍開進的速度極快,僅僅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便已逼近到了離吐蕃南門大營不過五里之處,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大胤軍,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大怒之下,憤然決定與蕭無畏所部展開一場正面會戰,雙方在德陽城南五里處的一塊因輪耕而拋荒的空地上擺開了陣型,彼此間在相隔不到四百步的距離上遙遙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蕭無畏所部的四萬餘大胤官軍,兵分三部,左翼為燕雲祥所率的一萬步卒,右翼則是白長山所部一萬一千人馬,蕭無畏自率兩萬整為中軍;吐蕃軍所部則分成四部——大將普什率一萬步卒、一萬五騎兵為右翼,赤松德贊之堂兄列葛夏率一萬五步卒、兩萬騎兵為左翼,前軍是悍將者華雷,其所部為騎、步各一萬,赤松德贊親率四萬鐵騎壓陣,另有數千游騎分散在軍陣四周以為警戒,除此之外,尚有三萬餘兵馬留守大營,以防備德陽城中守軍的異動。
巳時四刻,日頭早已升上了半空,明媚而又不烈,有風,卻不大,正是決戰的好天氣,然則對峙雙方都沒有急著出擊,彼此默默地對峙著,一股子慘烈到極點的殺機在寂靜中不斷地蒸騰著,愈來愈濃,到了末了,竟有如實質一般,刺激得兩軍將士的眼都已是血色猙獰。
“傳令:騎軍突擊!殺光南蠻子!”
雙方對峙了約摸半柱香的時間之後,策馬立於中軍陣中的赤松德贊有些子沉不住氣了,再加上見己方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自是更加無法容忍大胤軍這等強打上門來的猖狂行為,忿忿地凝視著對面的帥旗,大手一揮,高聲下達了出擊命令,此令一下,號角聲便悽厲地響了起來,三軍騎兵紛紛發動,向著大胤軍撲擊了過去,大決戰就此開始了……
第三百四十章決戰德陽(三)
當今之世,若論騎軍的精銳,吐蕃軍絕對是排在最前列的幾支,無論是騎兵所配備的裝備還是士卒的訓練皆是如此,能與之相媲美的或許只有燕西鐵騎、平盧騎軍等屈指可數的強軍,至於自稱草原之雄的突厥騎兵麼,不過草寇罷了,著實上不得台面,真要是與吐蕃軍正面對上了,只能是被狂虐的下場,這一點早已領教過吐蕃鐵騎之厲害的蕭無畏自是心中有數,怎奈有數歸有數,蕭無畏能拿將出來應對的辦法卻是少得可憐——對付騎兵的最佳武器只能是騎兵,可惜蕭無畏手中卻沒有這麼支力量,唯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手下那支人數並不算太多的陌刀隊。
陌刀隊號稱騎兵克星,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實是有些子難符其實,只不過是種沒有騎兵在手的變通法子罷了,誠然,陌刀陣在對付不要命地發動衝鋒的騎兵大隊而言,具有強大的殺傷效應,可一旦要是遇到了游射的輕騎的話,那就只能成為一隊移動不便的活靶子,換句話說,那就是陌刀隊的使用有著極大的局限性,再者,陌刀沉重而又長大,非大力士不能使之,且訓練極難,很難成規模推而廣之,只能是軍中精銳之士為之,非長年累月的嚴格訓練難以成軍。
按大胤軍建制,每三十兵中配備一名陌刀手,這麼算將下來,蕭無畏四萬兵力,最多也就只有一千兩百餘人而已,然則,當初既已明知要前來對付吐蕃騎軍,項王自是給足了蕭無畏陌刀隊的人手,特意從軍中抽調了一批陌刀手補充到蕭無畏的軍中,可因著錦江前線戰事不明之故,項王也不敢調撥太多,攏共也就多給了一千五百人手,再算上原本江南降軍中的一千兩百餘沒有甚實戰經驗的陌刀手,總計也就只有三千不到一點,如此人馬能否擋得住吐蕃騎軍的強攻著實令人揪心,至少蕭無畏本人不以為能堅持上多久,當然了,蕭無畏也不需要堅持太久,只需頂住一個時辰的攻擊便可,問題是這一個時辰卻沒那麼好頂的,是成是敗就得看能不能擋住吐蕃軍第一波強攻了!
吐蕃騎軍並沒有一哄而上,而是分成了數個波次,以每三千騎為一個集群,從左到右一字排開,先行出擊的三個集群已開始了加速,沉悶的馬蹄聲轟鳴如雷,大地在鐵蹄下戰慄不已,如林般揚起的馬刀在陽光下閃爍成了一片光的海洋,煙塵滾滾而起,如巨龍昂首一般沖天而起,不過片刻,便已衝到了離大胤軍百步開外,與此同時,吐蕃軍數個步兵方陣也開始了前壓,就等著己方騎兵沖亂大胤軍陣之後,即刻殺上前去,順勢展開一場大屠殺。
“弩車,射!”
吐蕃軍已衝到了陣前八十步的距離上,眼瞅著敵軍勢大,蕭無畏自是不敢再多拖延,用力一揮手,下達了第一道將令,隨即,號角聲暴響中,在三軍陣前一字排開的數十架弩車紛紛發動,兩百餘支巨型弩箭呼嘯著掠過空間,向著急沖而來的吐蕃軍招呼了過去,聲勢倒是浩大得很,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百餘騎兵被射落了馬下,只可惜久經戰陣的吐蕃騎軍並未因此而亂了陣腳,很快便在奔馳中完成了調整,補上了被巨型弩箭所撕開的缺口,其衝鋒之勢頭並不成因此而稍減,依舊氣勢如虹地向著大胤軍陣飛撲過去。
“放箭!”
待得吐蕃軍衝到了離己方軍陣不到六十步的距離上,中軍蕭無畏、左翼燕雲祥、右翼白長山齊聲高呼了起來,排列在軍陣最前方的三排弩弓手自是紛紛應命而動,近六千餘支弩箭鋪天蓋地地罩向了洶湧而來的吐蕃騎軍,但聽呼嘯聲大作間,數百騎沖在最前頭的吐蕃騎兵立馬被射成了滾地葫蘆,慘叫聲旋即響成了一片,吐蕃騎軍的衝鋒勢頭就此便是一窒,衝刺的速度也因己方人馬屍體的阻礙而稍緩,但卻並不曾就此止步,依舊一往無前地殺向了大胤軍陣,到了此時,能否遏制住吐蕃騎軍的第一撥衝擊就只能看陌刀手們的表演了。
蕭無畏所部的四萬餘大胤官軍,兵分三部,左翼為燕雲祥所率的一萬步卒,右翼則是白長山所部一萬一千人馬,蕭無畏自率兩萬整為中軍;吐蕃軍所部則分成四部——大將普什率一萬步卒、一萬五騎兵為右翼,赤松德贊之堂兄列葛夏率一萬五步卒、兩萬騎兵為左翼,前軍是悍將者華雷,其所部為騎、步各一萬,赤松德贊親率四萬鐵騎壓陣,另有數千游騎分散在軍陣四周以為警戒,除此之外,尚有三萬餘兵馬留守大營,以防備德陽城中守軍的異動。
巳時四刻,日頭早已升上了半空,明媚而又不烈,有風,卻不大,正是決戰的好天氣,然則對峙雙方都沒有急著出擊,彼此默默地對峙著,一股子慘烈到極點的殺機在寂靜中不斷地蒸騰著,愈來愈濃,到了末了,竟有如實質一般,刺激得兩軍將士的眼都已是血色猙獰。
“傳令:騎軍突擊!殺光南蠻子!”
雙方對峙了約摸半柱香的時間之後,策馬立於中軍陣中的赤松德贊有些子沉不住氣了,再加上見己方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自是更加無法容忍大胤軍這等強打上門來的猖狂行為,忿忿地凝視著對面的帥旗,大手一揮,高聲下達了出擊命令,此令一下,號角聲便悽厲地響了起來,三軍騎兵紛紛發動,向著大胤軍撲擊了過去,大決戰就此開始了……
第三百四十章決戰德陽(三)
當今之世,若論騎軍的精銳,吐蕃軍絕對是排在最前列的幾支,無論是騎兵所配備的裝備還是士卒的訓練皆是如此,能與之相媲美的或許只有燕西鐵騎、平盧騎軍等屈指可數的強軍,至於自稱草原之雄的突厥騎兵麼,不過草寇罷了,著實上不得台面,真要是與吐蕃軍正面對上了,只能是被狂虐的下場,這一點早已領教過吐蕃鐵騎之厲害的蕭無畏自是心中有數,怎奈有數歸有數,蕭無畏能拿將出來應對的辦法卻是少得可憐——對付騎兵的最佳武器只能是騎兵,可惜蕭無畏手中卻沒有這麼支力量,唯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手下那支人數並不算太多的陌刀隊。
陌刀隊號稱騎兵克星,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實是有些子難符其實,只不過是種沒有騎兵在手的變通法子罷了,誠然,陌刀陣在對付不要命地發動衝鋒的騎兵大隊而言,具有強大的殺傷效應,可一旦要是遇到了游射的輕騎的話,那就只能成為一隊移動不便的活靶子,換句話說,那就是陌刀隊的使用有著極大的局限性,再者,陌刀沉重而又長大,非大力士不能使之,且訓練極難,很難成規模推而廣之,只能是軍中精銳之士為之,非長年累月的嚴格訓練難以成軍。
按大胤軍建制,每三十兵中配備一名陌刀手,這麼算將下來,蕭無畏四萬兵力,最多也就只有一千兩百餘人而已,然則,當初既已明知要前來對付吐蕃騎軍,項王自是給足了蕭無畏陌刀隊的人手,特意從軍中抽調了一批陌刀手補充到蕭無畏的軍中,可因著錦江前線戰事不明之故,項王也不敢調撥太多,攏共也就多給了一千五百人手,再算上原本江南降軍中的一千兩百餘沒有甚實戰經驗的陌刀手,總計也就只有三千不到一點,如此人馬能否擋得住吐蕃騎軍的強攻著實令人揪心,至少蕭無畏本人不以為能堅持上多久,當然了,蕭無畏也不需要堅持太久,只需頂住一個時辰的攻擊便可,問題是這一個時辰卻沒那麼好頂的,是成是敗就得看能不能擋住吐蕃軍第一波強攻了!
吐蕃騎軍並沒有一哄而上,而是分成了數個波次,以每三千騎為一個集群,從左到右一字排開,先行出擊的三個集群已開始了加速,沉悶的馬蹄聲轟鳴如雷,大地在鐵蹄下戰慄不已,如林般揚起的馬刀在陽光下閃爍成了一片光的海洋,煙塵滾滾而起,如巨龍昂首一般沖天而起,不過片刻,便已衝到了離大胤軍百步開外,與此同時,吐蕃軍數個步兵方陣也開始了前壓,就等著己方騎兵沖亂大胤軍陣之後,即刻殺上前去,順勢展開一場大屠殺。
“弩車,射!”
吐蕃軍已衝到了陣前八十步的距離上,眼瞅著敵軍勢大,蕭無畏自是不敢再多拖延,用力一揮手,下達了第一道將令,隨即,號角聲暴響中,在三軍陣前一字排開的數十架弩車紛紛發動,兩百餘支巨型弩箭呼嘯著掠過空間,向著急沖而來的吐蕃軍招呼了過去,聲勢倒是浩大得很,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百餘騎兵被射落了馬下,只可惜久經戰陣的吐蕃騎軍並未因此而亂了陣腳,很快便在奔馳中完成了調整,補上了被巨型弩箭所撕開的缺口,其衝鋒之勢頭並不成因此而稍減,依舊氣勢如虹地向著大胤軍陣飛撲過去。
“放箭!”
待得吐蕃軍衝到了離己方軍陣不到六十步的距離上,中軍蕭無畏、左翼燕雲祥、右翼白長山齊聲高呼了起來,排列在軍陣最前方的三排弩弓手自是紛紛應命而動,近六千餘支弩箭鋪天蓋地地罩向了洶湧而來的吐蕃騎軍,但聽呼嘯聲大作間,數百騎沖在最前頭的吐蕃騎兵立馬被射成了滾地葫蘆,慘叫聲旋即響成了一片,吐蕃騎軍的衝鋒勢頭就此便是一窒,衝刺的速度也因己方人馬屍體的阻礙而稍緩,但卻並不曾就此止步,依舊一往無前地殺向了大胤軍陣,到了此時,能否遏制住吐蕃騎軍的第一撥衝擊就只能看陌刀手們的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