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廣利,劉屈氂,江充也在長安。

  劉據和劉徹的距離,不止八十公里遠。

  5)父與子

  十五年前,長安。

  衛青拖著病重之體,用盡全身氣力寫了一封奏疏,報給劉徹。裡面說,我衛青一生受陛下關照太多,所以從不敢要求什麼。但是近來有傳聞,說自李夫人生皇子劉髆後,陛下對太子趨冷淡,皇后和太子很擔心。太子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啊陛下,我臨死之前就這麼一個請求,請陛下後多關照太子。

  劉徹暗想你這舅舅當得也真負責任。他親自去了一趟衛青家,和這位年輕時一起戰鬥過的老朋友說說話。

  很快從家常扯到正事上。劉徹對衛青說,我們漢家的天下,是高皇帝以庶民身份,用刀槍打出來的,從立國之起,不但國內有諸侯隨時可能作亂,北方的匈奴南方的越人一直也對我們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交加,所以我要放棄先祖們的無為而治。如果我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可依;如果我不出兵打仗,天下難以久安。打仗免不了要勞民傷財,後世的史書上,恐怕要罵我,把我和秦始皇並提,不過身後事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但是,仗我來打,人我來殺,罵名我來背,不能把問題留給後世子孫。你說得對,太子是個善良的人,他不喜歡我這一套,他不喜歡就對了。將來他做了皇帝,必能安天下,我在地下也會安心。如果要找一個守成之君,太子是不二人選。皇后和太子如果真有不安之意,你把我的話轉告給他們。

  衛青拼著命跪下磕頭,說我替太子替天下謝謝陛下。然後衛青把劉徹的意思轉告給了衛子夫和劉據。衛子夫放心了,太子劉據似乎有些不以為然。

  劉徹這番話是真心的。劉徹有一萬個性格缺陷,但是有一個優點,坦誠。他不喜歡說假話,不屑於說。劉徹對他的國家有一種救世主情結,用政治詞彙表達,就是高度的責任感,我把國家的憂患清理乾淨,後世就不用操心了。

  因為劉徹這番如承諾一般的話,衛青死的時候很平靜。

  劉據是個和平主義者,對戰爭很厭惡。劉徹每次對外用兵,劉據一般都會上書反對。劉徹哈哈一笑說道,髒活累活我來做,你以後不就輕鬆了嗎?

  劉據覺得這是皇帝老爹在敷衍他。

  劉徹經常出門,比如去甘泉宮避暑,去下邊的郡縣視察等等。劉據就留在長安城監國攝政。劉據處理工作的風格和劉徹不一樣,劉徹是殺伐決斷,唯我獨尊,不行就殺,看你們以後敢不敢;劉據更推崇文皇帝的做派,有事大家商量著來,和和氣氣,一起把事情做好。比如一個案子的審理結果報上來,說按某某條款,要判誰誰死刑,劉據一般會找理由把死刑取消,從輕判決。涉案者家屬很高興,到處宣揚太子仁慈,這種事多了,輿論對太子的評價很不錯。但是打報告的大臣們不習慣,反映到劉徹那裡去,劉徹當沒聽見。衛子夫擔心時間長了劉徹不高興,提醒劉據,別和你老爹對著幹。劉徹聽說後,把衛子夫和劉據召來,當著大臣們的面說,太子做得很對。

  從這些事情看,劉徹確實很關照劉據,甚至他曾經主動殺掉一個對劉據不敬的小官。

  劉徹也許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但是絕不是一個優秀的丈夫和父親。除了工作上的事,劉徹和劉據幾乎沒有任何交流,父子之間談不上什麼親情,唯一的聯繫就是血緣。

  劉據總覺得老爹不把他當回事,總是感覺自己是太子完全因為運氣好,是嫡長子,缺少那麼一種被認同的感覺。劉據似乎一直籠罩在劉徹巨大的陰影里,他看劉徹需要仰望,努力抬頭,仿佛近在眼前,又遙不可及。爺兒倆之間隔著一道十里一堡、五里一台的長城。

  6)亂戰前夜

  劉據每次上書提意見,不讓劉徹打仗、殺人,換來總是劉徹簡單的一句答覆,我這是為你好。沒理由懷疑劉徹說這話的誠意,但在劉據那裡,他是這麼想的:你如果真為我好,就該接受我的意見。結果是劉徹打發走劉據,繼續該打仗打仗,該殺人殺人。劉據很失落。

  “事情我做完,將來你就輕鬆了”,劉徹這話很傷劉據的心。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老爹大馬金刀在那兒跟兒子說話:旺財,過來!你以後的道路我已經規劃好了,你先讀大學,再去美國讀MBA,回來跟我一起干,我老了後全就是你的…兒子說,我想學藝術…老爹不屑一顧…

  趕上個脾氣火爆的兒子,肯定捲鋪蓋走人了。當然,劉據脾氣不爆,他也不敢捲鋪蓋。

  但是不能否認,這位老爹確實是為孩子好,只不過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對孩子應該多一點真誠的尊重。

  劉據做事風格和劉徹不一樣,有些大臣不滿,但劉徹表示肯定。只是這個肯定,太浮了,高高在上,漂在雲端,就像老闆開會時表揚他的雇員。也許皇帝和太子有那麼一層老闆雇員關係,但他們畢竟是父子,永遠是父子。所有父子間應該有的交流,比如坐下來真正敞開心扉談一次話,比如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比如父親袒護兒子,比如爭執,比如吵架…都沒有。連吵架都沒有!這關係能好嗎?判斷人和人關係好壞的一大標準就是吵架,關係好的才吵——吵的不一定關係好,這要說清楚。

  劉據從劉徹那裡得不到真正的認同感,而認同感是信任的基礎——這下問題大了,信任危機都出來了。劉據不信任劉徹,認為劉徹不相信他能把國家管好,劉徹的作為和言語讓劉據覺得,將來他只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風景就行了。劉據不喜歡這樣,他希望自己腳踏在實地上,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肩上擔一份責任。可惜都沒有,將來可能也沒有,劉據覺得自己活得很虛無,這種感覺很難受,這叫不能承受之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