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有的方向都是一片殺聲,不停有人向他報告傷亡數字,幾百…上千…幾千…上萬…幾天後,傷亡數字已經逼近兩萬,再這麼下去就是全軍覆沒。活著的軍官們都在等待李廣利下命令,他們更希望李廣利下的是投降令。誰都不想死。

  李廣利臉上陰晴不定。

  代理司馬趙充國渾身鮮血衝過來。

  身後跟著一百多同樣渾身鮮血的戰士。

  “將軍,我剛探知匈奴兵力的薄弱處,我們一百弟兄在前面開路,將軍率大軍跟在後面,我們衝出去!”

  “將軍,來不及猶豫了!”

  趙充國和這一百多敢死隊,脫掉盔甲,這是為了行動方便;一人一把明晃晃的大刀片,近身搏擊這個東西比什麼都好使。

  李廣利把大旗交到趙充國手裡,士兵從來都是朝著軍旗的方向前進,李廣利把剩下的所有戰士的性命交到趙充國手裡。

  只有這麼一次機會。

  李廣利這個人儘管算不上優秀的將軍,但是他運氣好,打大宛有猛人上官桀,打匈奴又有猛人趙充國。

  趙充國做的事情,李廣將軍的兒子李敢當年也做過,就是衝擊匈奴人的軍陣。李敢當年這麼做是為了鼓舞士氣,趙充國是為了殺出缺口,讓李廣利逃命。

  趙充國就沒準備活著回去。

  匈奴人措不及防,敢死隊所到之處,士兵陷入混亂,包圍圈出現缺口,名副其實地殺出一條血路。這個時間很短,匈奴人一旦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重新組織起來,趙充國這一百來人根本不經打。

  虧得李廣利的大部隊迅速跟了上來,加劇了匈奴人的混亂。其他方向的匈奴人已經得到消息,開始向缺口處靠攏。

  趙充國!快快快!

  趙充國成功了,漢軍潰圍成功。

  到達邊境後,趙充國一頭從馬上栽下來。

  隨軍醫生發現他身上有二十多處傷口。趙充國撐過來了,沒死。

  回長安後,劉徹親自驗看趙充國的傷,大發感慨,全國通報嘉獎。

  4)江東子弟

  李陵收到了劉徹的命令,北上進攻匈奴。劉徹對李陵寄予厚望,他希望李陵就此一戰出頭,成新一代將星,所以沒有讓李陵去配合李廣利,那樣沒什麼機會。劉徹喜歡年輕人,老了還是喜歡,現在軍隊裡年輕人很少,青黃不接。

  為免李陵的五千兵力不足,特命路博德隨李陵北上,不具體參與進攻,負責半路接應。

  這是很好的設想,甚至可以說,劉徹對李陵刻意照顧。

  問題出在路博德身上。

  論資排輩是個很討厭但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組織都有,政界,學術界,黑社會,包括軍隊。

  路博德當年跟著霍去病打過漠北大戰,以伏波將軍的身份打過南越,還封過侯——儘管後來犯事兒丟掉了爵位。除了公孫敖,公孫賀兩個老得不能再老的傢伙,整個大漢帝國軍界就數路博德了。李陵算什麼?都尉,沒打過仗,沒立過功,沒有爵位,不過就是李廣的孫子而已。李陵打仗,路博德接應,李陵殺人立功封侯賞錢,路博德來回干跑腿吃苦受累,明顯皇帝在照顧李陵。路博德哪能受得了這個,就算他受得了他的兵們也受不了。

  所以路博德不想打這一仗,當然他絕對不敢公開抗命,而是上書一封從河西走廊發到長安,裡邊對劉徹講,現在夏末秋初,正是匈奴兵強馬壯的時候,於我們不利,能不能等到明年春天,匈奴糧草無以為繼時再打?

  劉徹怒而把詔書扔到一邊。

  耍詐!耍詐!李陵路博德沒一個好東西!

  他以為是李陵後悔說大話,不敢打了又不敢說,所以和路博德合起來抗命。

  劉徹真沒必要這麼想。不過鑑於他已經瘋了,就讓他這麼想了吧。

  兩個都不想打仗是吧?都出去打去!

  兩道詔書發到河西走廊,李陵、路博德出境進攻匈奴。

  兩個人是分別出兵,路線也不一樣。

  李陵麾下的五千戰士,和河西走廊邊境上的其他部隊沒什麼差別,每天都是吃飯睡覺訓練,唯一不同的是兵源,李陵的五千人全部都是丹楊一帶的人。丹楊就是今天的江蘇丹陽,在長江下游的南岸,中國人更習慣把這一區域稱為江東。

  是不是想到了項羽?

  當年項羽的軍隊橫掃天下,破釜沉舟,巨鹿成名,強秦授首,諸侯戰慄,這支軍隊最初的雛形的是八千江東子弟軍。

  一百二十年後,江東子弟重現人間。

  當年兵敗後,項羽無限傷感地說,我領八千江東子弟過江奪天下,如今一個也沒回來。

  李陵這支江東子弟軍,等待他們的不知道又是什麼結局。

  5)5000 VS 110000(1)

  李陵率軍從居延出發翻過沙漠,一直北上,沿途將所見的山川地理匯成地圖。一個月的緊張行軍後,到達浚稽山(今天蒙古國中部,巴彥洪戈爾省和後杭愛省交界處一帶),止步紮營。

  到現在李陵還沒遇到一個匈奴人。李陵心裡有點發虛,他在皇帝面前誇下海口,要獨闖單于庭,攪他一個天翻地覆。無功而返的話,不太好交代。

  李陵指派一個叫陳步樂的軍官,帶著繪製好的地圖,先行回長安報給皇帝。李陵有點點急功近利,有了成果趕快讓別人知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