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升職無望,但是改變環境是不可能的,要不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呢。

  不改,不變,怎麼過都是一輩子,東方朔就是東方朔,口出狂言,自吹自擂,特立獨行,快樂的人唱快樂的謠。

  我忽然覺得,大概想開的人,都是受過傷的吧。

  東方朔有認真的時候。這就像一個喜劇演員,剛開始紅的時候可以靠嘴靠惡搞靠肢體語言,時間長了,免不了要弄點深度出來,否則觀者會產生審美疲勞。

  很久以前我們提到過館陶公主劉嫖的晚年生活,今天我們要講她了。

  4)眾生相(8)

  館陶公主有很多稱呼,文皇帝時期叫館陶長公主,景皇帝時期叫大長公主,劉徹時期叫竇太主。我們還是叫她館陶公主,省事。先後做皇帝的女兒,皇帝的姐姐,皇帝的姑姑,大漢帝國四百年,最幸運的女人,非館陶公主莫屬。

  她這輩子唯一不順心的事情,大概是阿嬌被劉徹廢了,幽居長門宮。其實阿嬌就是寂寞了點,待遇還是皇后的待遇,所以館陶公主根本不操她這個女兒的心,她愛怎樣怎樣,老娘還年輕,芳齡五十。

  也就這麼二的娘能生出阿嬌那麼二的姑娘來。

  館陶公主的丈夫本來是堂邑侯陳午,但是死的早,館陶公主五十出頭守寡了。看來劉徹家的女人們命都不好,老的少的都守寡,還有早死的。館陶公主一個人過得難受,包養了一個叫董偃的小帥哥,從十三歲開始養,養到十八歲,終於敢讓董偃出門見人了。數月之間,名滿京華,畢竟這是館陶公主的小情人。大家見了都尊稱一聲董君,背後再感慨一句老牛吃嫩草,然後關門找小翠兒玩去了。劉徹也知道,他不管——他怎麼管,那是他親姑姑。

  不過這個董偃不傻啊,他的身份不明不白,館陶公主小情人兒…連個名分都沒有,館陶公主也不可能給他名分,她是公主,她要考慮影響。所以董偃很害怕,萬一哪天皇帝認真了,怎麼辦。他這叫私侍漢主,就是和大漢公主亂搞,死罪,皇帝可是因為亂倫的事殺過兩個王爺的。

  閒事兒總有人管。有人就去提醒董偃了,其實也不是什麼外人,袁盎的侄兒袁叔,政治這個圈兒也就那麼大點,來回就這幫人。袁叔對董偃說,你知不知道自己很危險吶?

  董偃說,我當然知道啊,我有什麼辦法?你讓我跟公主分開啊,我敢嗎?

  袁叔說,我有辦法,我給你當軍師吧。袁叔也不是助人為樂,他想弄倆錢兒花。袁叔說你讓館陶公主先給皇帝送點東西,要大禮。

  董偃回去照說了。看來館陶公主對董偃是真有點感情的,她把自己的一座大莊園送給劉徹了。劉徹當然很高興。劉徹高興,館陶公主也跟著高興,讓董偃送了袁叔一大筆錢。

  袁叔說,皇帝高興了,很好,接下來你讓館陶公主裝病吧。

  然後館陶公主就病了。劉徹剛收了姑姑的禮,姑姑病了,他當然要去看。劉徹去了。館陶公主說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話,什麼我要死了怎麼辦啊,什麼皇帝你要好好干啊之類。

  過兩天,館陶公主又說病好了,跑未央宮來見劉徹,說過兩天要在家裡擺酒席請劉徹吃飯。

  劉徹明白了,他這個姑姑近來舉動怪異,又是送東西又是生病又是請他吃飯,肯定是在跟他套近乎,肯定是有求於他。能有什麼事求他,無非就是董偃。

  幾天後劉徹去館陶公主家吃飯了,館陶公主穿一身廚子的衣服,一國公主親自洗手做羹湯。劉徹一看這陣勢,什麼都明白了。落座後,劉徹問,姑姑啊,咱們家主人翁在哪兒呢?

  主人翁這個詞就是從這裡來的,原始意思是男主人。

  館陶公主一張老臉通紅,把董偃領出來。董偃帶著頂綠帽子——他真的帶著綠帽子——跪在劉徹跟前梆梆磕頭。中國歷史第一頂明確的綠帽子,就是董偃帶出來的。(當時級別最低的人帶綠帽子,僕人啊,奴隸啊等等。其實也不是帽子,貴族帶帽子,一般老百姓帶頭巾,董偃帶的是個綠頭巾。這個習俗一直到唐朝還有。所以綠帽子這個詞兒天生就不是什麼純良好詞兒。)

  4)眾生相(9)

  劉徹從始至終都沒生氣,他覺得很好玩。後來還把董偃弄到宮裡去一起玩,踢球,賽馬,聽戲之類。傳得全中國都知道,皇帝跟前有個小帥哥叫董偃。公眾人物的私生活永遠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劉徹想在未央宮的正堂宣室,為董偃安排一頓飯局,大概劉徹的意思是想正式給董偃一個名分。那天在宣室門口值班站崗的,正好是東方朔。董偃來的時候,東方朔拿大戟一攔,不讓進。

  劉徹以為東方朔又要出什麼么蛾子。沒想到東方朔表情非常嚴肅,說宣室這麼莊重的地方,董兮種罪人怎麼可以進來!

  東方朔說,董偃私通公主,傷風敗俗,蠱惑皇帝,三大罪,該殺。

  劉徹把東方朔拉到一邊兒,小聲說,我這兒酒席都擺好了,通融通融。

  東方朔義正詞嚴,堅決不讓進。

  劉徹看出東方朔是認真的,讓步了,改別的地方吃飯。

  董偃本來該有的名分也隨著東方朔的一席話消失了,並且這頓飯後,劉徹不再理會董偃。此後董偃一直擔驚受怕,怕皇帝哪天看他不順眼,認真起來殺了他,以至於得了憂鬱症,三十歲就死了。館陶公主沒有再包養任何人,幾年後也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