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徹冷笑。

  你既然這麼大的口氣,我給你一個郡,你能治理好嗎?

  我……不能;

  一個縣呢?

  …不能。

  我給你個邊境哨所呢!

  狄山知道自己再不答應,人頭不保。硬頭皮答應了。

  狄山上任,一個月後被匈奴人斬首而去。

  劉徹幾乎放棄原則地維護張湯。

  原因很簡單,張湯可以搞來錢。

  張湯身兼劉徹的打手、管家、師爺。

  整個長安城噤若寒蟬,見張湯側目迴避。

  張湯這是以皇帝之名義對天下開刀。

  我忽然想到了當年的晁錯。晁錯對皇帝負責,皇帝卻不需要對他負責。

  1)張湯自殺案及其背後(7)

  禍起蕭牆,倒湯運動從張湯的辦公室開始了。

  張湯的辦公室大概是長安城水最深的地方。

  張湯的副手,御史中丞李文,和張湯有仇——張湯對天下開刀,和他有仇的實在太多。李文雖是張湯的副手,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皇宮內辦公的。注意官名,凡是帶中字的,都是在皇宮內,皇帝身邊。御史大夫報給皇帝的文件,要經過御史中丞上遞。張湯雖然直接向劉徹報告,但這道程序該走還是要走的。

  也就是說,張湯所有處理過的文件,都要過李文的手。這給李文提供了機會。他從文件里逐字逐句挖掘可資利用之素材,將來有機會送給張湯一場文字獄。

  可是挖人牆角者恆被挖之。張湯手下的一個小科員,叫魯謁居的通過小道消息知道李文對張湯動手動腳。我們前文說過,張湯用自己的錢養著一批人,魯謁居便在其中,所以他對張湯死心塌地。魯謁居托人上報了一封匿名信,內容是李文有什麼什麼問題,三句真話一句假話那種。

  劉徹把案子交給張湯處理。下邊的人出問題交直接領導處理,慣常做法。

  張湯把李文判了死刑。

  這個結果讓劉徹皺了皺眉頭,因為有點邪乎。

  按常理做領導的多少應該維護下屬吧,不維護也罷,下殺手,有這個必要嗎。

  劉徹好像隨口問張湯:李文這個案子是誰最先捅出來的。

  張湯說,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吧。

  劉徹沒繼續追問。

  張湯也沒多想,因為幾年來劉徹對他的照顧太多了,甚至他請病假,劉徹皇帝之尊親自去看他。張湯似乎不自覺間把劉徹當成了朋友。

  但是,伴君如伴虎,這不是假話。這話不是說皇帝心思多變,而是皇帝的立場和你不一樣。不可能一樣。皇帝不可能是任何人的朋友,寡人寡人,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稱呼。

  張湯也知道告李文的是魯謁居,所以儘管他沒和魯謁居挑明,對魯謁居也心存感激,多了幾分關照。魯謁居老病在家,張湯親自去給他做足療治病。

  這個不太尋常的舉動被趙王劉彭祖的線人注意到了。

  劉彭祖不跟張湯客氣,一封訴狀直接遞到劉徹手裡:張湯身為三公重臣,竟然親自給一個小科員做足療,這裡邊絕對有內情。

  劉彭祖是大張旗鼓告的張湯,所以劉徹不得不處理,這事沒法瞞。

  劉徹把案子打給廷尉署處理。

  廷尉署很犯難,因為皇帝沒命令,他們不能提審張湯。事實上張湯該上班還是上班,劉徹該聽他匯報還是聽,好像什麼事兒也沒發生。

  這叫辦的什麼案子。但是又不能不辦,廷尉署只好去查魯謁居。

  魯謁居如果真的死心幫張湯,他或者該毫不猶豫地把所有的嫌疑都攬到自己身上,以己之身洗清張湯。他確實也是這麼準備的。但是他就在這個時候得病死了,他本來就老病纏身。之前上匿名信除掉李文,是他自知來無多,藉此報答張湯。

  當時有連坐法,一人犯罪全家受株連,所以魯謁居的弟弟被廷尉署扣下了。

  對張湯來說,這比扣下魯謁居更棘手,因為魯謁居弟弟知道是他哥和張湯聯手搞死李文。

  張湯有心搭救。魯謁居弟弟認為張湯也該救他,張湯肯定怕他亂講話。

  但是張湯並沒有和他提這個事情,一來說話不方便,二來張湯本來就是愛做事不說話的人。

  魯謁居弟弟為求自保,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全捅了出來。廷尉署不敢怠慢,立即把進展報到劉徹那裡。

  劉徹把這個新案子丟給減宣處理。這個減宣身份很特殊,他是接替李文的新任御史中丞,是張湯的下屬。下屬辦領導的案子,又是怎麼個辦法。張湯還是沒什麼事,劉徹依舊按時聽他的匯報。

  1)張湯自殺案及其背後(8)

  減宣當年是衛青推薦上來的人,在長安沉浮十幾年,沒有誰比他更了解官場的各種明暗原則。而他也是張湯的眾多仇家之一。

  減宣去審魯謁居弟弟了,每個細節都不放過,形成詳細的案情調查報告。但是,他沒上報,壓在自己手裡。

  他並不怕張湯。減宣讀懂了劉徹的心思。這兩個涉及張湯的案子,劉徹似乎處理得很曖昧。皇帝肯定不會亂曖昧,背後的出發點其實不難理解,劉徹是在維護張湯,讓這個事情稀里糊塗過去就行了。

  所以減宣認為這個時候把案情報上去不會起什麼作用。李文的一條人命,不會打動劉徹。

  減宣在等待機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