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左賢王決定放棄支援河西,對付李廣和張騫。到河西實在太遠了,霍去病來回踩好幾圈,他的人可能還到不了。

  霍去病在出征路上,去了一趟河東郡,路不遠。河東郡太守擺出最強陣容在城外迎接,並且親自為霍去病背弩。這位太守猜到霍去病來河東郡做什麼,因為河東郡有個平陽縣,平陽縣有個人叫霍仲儒,那是這位最當紅的將軍的親爹。關於這段往事,大家可以去翻前文。

  太守很會來事兒,沒等霍去病開口,派人把霍仲儒請來了。

  這對父子相見的場面,沒有擁抱和淚水,尷尬得很。霍去病醞釀了半天情緒,也攢不出一滴眼淚來,他想親可是親不起來。這也不奇怪,霍去病從小過的什么子。好在他還知道孝道不可違,對他這樣一個人來說很不容易了。

  霍仲孺來了,霍去病趕緊站起來,撲通迎著跪下了,“父親大人安好?去病來見您晚了,這麼些年不能在您跟前侍奉,去病不孝啊。”

  霍仲儒趕緊把霍去病扶起來,然後他給霍去病跪下來,“我哪有幸做將軍的爹啊……”

  這叫什麼話。老子跪兒子,也不怕被雷劈。

  霍去病給老爹買地買房子買傭人,他還知道了自己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霍光,今年十歲。他準備回來時把這個弟弟帶到長安,給他一個好未來,算是對老爹的補償。

  處理完河東郡的事情,霍去病領兵開拔,直向西,沿今天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緣,一直到居延澤(內蒙古阿拉善盟居延海,位於中蒙邊境,現基本處於乾涸狀態),再沿沙漠西緣南下到甘肅。這麼大的一個圈,匈奴人能察覺到的可能性應該很小,即便覺察到恐怕也不知道這支軍隊是去打誰的。

  突襲,永遠的突襲。

  2)天外飛仙(2)

  同來的公孫敖和他的數萬大軍,出邊境後竟然迷路了。

  出境作戰嚮導極其重要,尤其河西之地,沙漠,草原,山,偶爾再起一陣風沙,誰去誰迷路。軍中最優秀的嚮導給霍去病了,公孫敖的嚮導大概不怎麼合格,不知道把兵領哪兒去了。迷路倒也不一定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此路不通,換條路再走,遲早能走出去,但是戰機肯定延誤了。

  霍去病到達祁連山,這是他的目標。遠程奔襲迂迴作戰,只要迂迴目的達到,順利到達作戰區域,戰爭便結束了十分之九。

  東路軍李廣似乎犯了一個錯誤,他太激動了。所有打過匈奴的高級將領,李廣是資格最老年齡最大的一個,也是為數不多沒封侯的一個。李廣今年已經59歲,按當時標準已經是純粹的老人。這麼大年紀還不退役,他只希望自己能封個侯,告慰先人,他的祖先畢竟是秦始皇麾下的大將李信,滅過燕國的人。封侯看殺敵數量,殺敵只有上戰場。李廣似乎已經被封侯這個念頭控制了。又是心魔。

  但是他的任務是牽制左賢王,作戰不是第一目的。劉徹也根本沒指望他去殺人,只要能吸引左賢王幾天就可以。

  李廣和左賢王的軍隊遭遇了。四千人,對數倍於自己的匈奴人(史書記載李廣面對左賢王四萬人,這個幾乎可以肯定是刻意誇張,推測起來左賢王大概有1-2萬人)。左賢王將李廣包圍。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不若則能避之。敵軍數倍於己方,這種仗不該打。李廣可以選擇立即突圍,去和張騫的一萬人會合後再做打算,按漢軍的裝備水平和素質,突圍不會是問題。但是李廣選擇交戰,他想殺人,他等著張騫得到消息來救他。

  士兵們面如土色,只有李廣精神煥發,在發號施令。他命令四千騎士擺成一個圓陣對敵,標準防守陣型。

  雙方沒有接觸,都是弓弩來往。漢軍數量少,劣勢頓現。李廣感覺到形勢危急,敵眾我寡,士兵們一旦絕望,很可能放棄抵抗,等待屬於自己的那一下,那時恐怕要全軍覆沒。李廣命令自己的兒子李敢率領幾十騎兵,去衝擊匈奴人的軍陣。

  虎父無犬子,李敢人如其名。李敢率數十騎兵,以能達到極限的速度向匈奴軍陣衝擊。接觸後並沒有和匈奴人動手交戰,而是徑直向前沖,將整個匈奴陣型貫穿。衝到外圍後,換了一個方位,又以同樣的方式貫穿敵陣,回到李廣身邊。

  李廣讓李敢這麼做為的是向士兵們證明,匈奴人不過如此,我們還能衝出去。給士兵們希望。李廣的目的達到了,一時間士氣大振。

  忽然李廣下令,所有人都弓弩都拉滿,但是不要射。本來雙方來往的交叉火力,只剩下匈奴單方向射來的箭。李廣當然不會讓的士兵等著挨打,他拿起為自己專門設計的大弓,搭箭,引弦,發射。這一箭突破滿天匈奴箭雨,帶著一股勁風,飛向匈奴軍陣。一個匈奴將軍中箭墜馬。

  如此反覆,數個匈奴將軍中箭,匈奴人攻勢頓緩。但己方代價慘重,傷亡幾乎過半。

  此時已經天黑,匈奴人停止進攻。漢軍所有人在惶恐中度過一夜,誰也睡不著覺。

  天亮後再戰。李廣都準備把命搭上了,軍中的箭射光,要近身肉搏了。

  張騫的一萬人來了。

  左賢王也知道保存實力,人家不打了,撤了。張騫和李廣也不敢追,只好撤軍。這倆人回去恐怕都要為這次戰鬥負責。

  霍去病策馬仗劍站在祁連山腳下,面對亂作一團戰備的匈奴人。這一刻,他比祁連山還要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