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應該說經過三代人不懈地努力,到劉徹時期,諸侯已經喪失了對抗中央政府的能力。但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王國,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爛攤子,如果劉徹和他的先輩一樣,單純地安心治國,這個攤子爛著也無所謂,繼續一點點拆,一點點回收,理論和實際上都非常可行,統一早已是大勢所趨,再攔的攤子也經不住長年累月的收拾和打掃。但是劉徹要對匈奴用兵,要擴張,勢必傾全國之力,如果這些諸侯們趁火打劫,在劉徹背後來那麼一兩下,即便傷不到根本也夠劉徹受的。攘外要安內,所以免不了要繼續打壓諸侯,都消失了才好。劉徹的異母兄弟中山王劉勝還曾經在劉徹面前哭過一場,旁敲側擊要劉徹對諸侯們好一點,不得不說劉勝實在求錯人了,建議他還是回去喝酒、製造下一代的好。賈誼的策略似乎不太對劉徹的胃口,有效,但是太慢了。

  時勢造英雄,主父偃橫空出世。劉徹第十四年,即收復河套地區的當年。主父偃在一次例行的朝會上,向劉徹遞交了一份呈報文件,也不是長篇大論,大意如下:

  “古時諸侯,方圓幾百里已經是大國,而我國當前某些諸侯,方圓千里,城池數十。若對其實施懷柔政策,勢必產生驕縱傾向;若嚴厲打壓,恐怕會導致諸侯聯合對抗中央的不利局面;若削其領土,則很可能產生最惡劣的後果,諸侯謀逆作亂,前車之鑑晁錯,也不過三十年前的事情。目前有相當多的諸侯,有兒子十幾人,甚至幾十人,這些後代只能有一個繼承王位,餘下的也是皇家至親骨肉,但是無尺寸之地可封,這和國家一貫倡導的仁孝之道相違。所以本人大膽建議,陛下對諸侯國實行推恩令,即:讓各諸侯在本國內,裂地分封其子弟為侯,諸侯子弟勢必人人自喜,唯恐不得封侯。表面上看這是陛下恩德施於四海,實則各諸侯國分崩離析,不用削地,而達到削地之效果。”

  4)推恩令(2)

  這個策略太高了,高得冒泡,高得起煙,高得斷子絕孫。這是當年賈誼裂國之策的升級版,一次非常有技術含量的大更新。藉此再拜賈誼,他的眼光太遠了。如果說賈誼的裂國政策是外科手術,主父兮次是給諸侯國注射了一支毒針,讓王國從內部崩潰,打的卻是堂而皇之的治病救人的旗號。因為這與傳統不相悖,主父偃說這是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啊,諸侯們想提意見都找不到理由。古人說一言興邦,主父偃大概夠這個級別了,當然,賈誼是絕對夠格。

  很快,也就一個月時間,以推恩令為核心,形成了一項新的國策,劉徹發布詔書,昭告天下,“各諸侯國,欲實施推恩者,儘快把封侯的明細報上來,由中央統一辦理。”從語氣上看是諸侯們自願推恩,實則是強制推行,什麼年代了,哪個諸侯敢不聽話?推恩一事,當然由主父偃牽頭負責了。

  其實還沒等到長安派人員到各國督促推恩事宜,各國的王子們已經蜂擁而至長安,送禮者有之,說情者有之,拉關係者有之。誰都想給自己多封一點,封一塊好地方。諸侯已經自己亂成一鍋粥,劉徹和主父偃穩坐長安觀賞。忽然之間主父偃成為全國最火的人物,甚至蓋過了衛青。

  名利不分家,無數的錢財不用制導,都準確地向主父偃方向飛來。王子們送錢為了求塊好地方封侯,有小辮子被抓住的送錢為了封主父偃的口,同僚們送錢為了主父偃能在劉徹面前提一提他們,都因為主父偃離劉徹太近了。主父兮種平民出身的,能和皇帝說上話太不容易了。

  主父偃收了,全收-

  你收這麼多,心裡不虛?-

  哈哈哈哈哈哈哈!心虛?這個世界欠我太多了!

  推恩令的效果短時間,至少眼下一兩年內還看不出來。不過王和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王國幾乎是完全獨立的,侯要受當地政府的節制,很容易就可以廢掉。自推恩令發布的那天起,諸侯們已經徹底被抽筋扒骨,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帝國推恩令前後一共造就了175個王子侯,頒布15年後,一次性被劉徹廢掉106個。大手筆吧?

  這是主父偃為劉徹解決的第一個大問題,推恩掃諸侯。第二個問題,地方豪強勢力。地方勢力有些像小規模的諸侯,有時候辨正的諸侯還扎手。處理地方勢力是一個很古老的國策,秦始皇實施過、劉邦實施過、劉啟實施過。如何處理是有成法可鑑的,很簡單,搬家或殺掉。劉啟選擇殺;秦始皇和劉邦都是選擇搬家,家產在多少多少以上的,都搬到關中來,搬到天子腳下,皇帝看著你們。這個問題是主父偃主動提出來的,算是和推恩令配套的政策。

  劉徹即位第二年便在長安邊上選了一塊地,給自己修陵墓,起名茂陵,後來把茂陵附近的大片區域劃成一個縣,如今茂陵縣人口還很少。主父偃說,陛下不如把關東豪強都遷到茂陵縣去,一則充實京畿地區實力,二則消除地方豪強勢力的不良影響。劉徹同意,搬吧,都搬到茂陵去給我守陵,以後我也不孤獨了。

  主父偃是照抄當年劉敬對劉邦講的話,這裡就不表揚主父偃了。此次遷徙,引出一位奇怪的人物,此人不在九流中,士農工商都不算,卻引得劉徹都要親自過問。此人姓郭,單名一個解字,大俠郭靖。錯了,大俠郭解。

  5)我是黑社會

  遷徙名單里有郭解的名字,郭解不想搬——誰會想搬。郭解交情很廣,衛青他也認識,於是跑了一趟長安,去找衛青幫忙。衛青不好拒絕,他又不敢去找負責遷徙的部門說話,那樣會落下以權謀私的話柄,於是直接跑去給劉徹說,郭解家裡窮,不夠遷徙標準,就不要搬了吧。劉徹冷哼了一聲,郭解一介布衣,竟然能讓你衛大將軍出面求情,真是夠窮的啊。衛青不敢再說了,郭解只好搬。但是郭解這個名字,劉徹從此記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