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兵為兩路:
一路走陸路,由韓通任陸路都部署;
一路走水路,由趙匡胤任水路都部署。
柴榮本人率文武百官,乘坐龍舟大艦,餘部所有戰艦,跟在龍舟之後,沿永濟渠浩蕩北上。“舳艫相連數十里”(4)。場面異常壯觀。
艦上,大周的旗幟,迎風獵獵作響。
岸邊,柳綠花紅,麥田青青如畫。
一身戎裝的柴榮坐在龍舟的船首,他含笑著,欣賞著兩岸春色旖旎的秀麗風光,即將創下歷史偉業的興奮,柴榮有些激情勃發。柴榮堅定的認為,歷史,將在他手上改寫。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用鐵血霸道征服突厥。
現在,柴榮要用同樣的鐵血霸道征服契丹。
柴榮的英雄霸氣,想到了一首小詩,摘附如下:“東向鵲,北飛鴻。秋露白,晚霞紅。庭虛簾度月,窗隙紙吟風。芝草覆雲含宿雨,柳花舞雪障晴空。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5)
四月二十四日,周軍戰艦行進到了乾寧軍以北一百二十里的獨流口,這裡是滹沱河和永濟渠的匯合處,獨流口以西分別是益津關、瓦橋關,易、涿二州偏北、莫、二瀛州偏南。益津關距離獨流口最近,柴榮自然把瓦橋關列為下一個進攻目標。
柴榮一聲令下,周軍戰艦從獨流口進入滹沱河。四月二十六日,周朝水軍殺到益津關下。契丹的益津關守將終廷輝自知不是柴榮的對手,立刻舉旗投誠,周軍不費一刀一矢,坐得益津關。
益津關之西,就是瓦橋關。不過滹沱河的河道,在益津關就變的狹窄起來,周軍的大型戰艦很難通過。柴榮知道他的水上旅行結束了,決定上岸,走陸路進攻瓦橋關。
四月二十七日,柴榮命令戰艦停靠在益津關,周軍除留守人員外,悉數上岸。瓦橋關距離益津關有八十里的路程,柴榮建功心切,自己率五百人的侍衛隊風一般的向前開路,卻把大部隊甩在了後面。
柴榮率領親衛部隊在月夜下縱馬急行,不知道來到了什麼地方,柴榮感覺有些乏累了,他下令部隊就地休息,明早再趕路。簡單的用過膳後,柴榮坐在滹沱河岸邊的草地上,手上拈著一根野草,看著懸在天外的那輪明月,很悠然的享受著這份寧靜與孤獨。
夜色嫵媚,輕風無恙,明月皎皎。
已經有些發黃的人生片斷,正斷斷續續的在柴榮的腦海中悲壯的穿越:
二十年前,他跟著頡跌氏,用他尚顯稚嫩的雙肩,挑著擔子走南闖北,賺錢養家。嚴寒酷暑,風聲雨聲,山高水遠……
九年前,澶州。劉承祐殺了他溫柔賢惠的妻子劉夫人,還有三個可愛的兒子。當得知噩耗時,他面色慘白,心在滴血……
六年前,他的第四個兒子宗訓來到了人間,他興奮的抱著兒子,不停的親吻這個上天賜給他最好的禮物……
五年前,東京滋德殿,奄奄一息的養父郭威緊緊握住他的手,無語凝咽。他已是淚流滿面……
還是五年前,高平與劉崇的決戰。樊愛能、何徽不戰而逃。他憤怒的舉起大劍,指揮將士與敵人決一死戰。刀戈的撞擊聲,士兵的喊殺聲,戰馬的廝鳴聲……
四年前,壽春城下。他端坐在胡床上,與另外一個血性男人強硬的對峙著。他注視著劉仁贍射向他的兩支利箭,他的嘴角在微笑……
還是四年前,他的第二任妻子符皇后病重不治,他坐在榻邊嘆息著。在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刻,獻出了她給丈夫的最後一次擁抱……
二個月前,王朴突然去世。在王朴的遺體前,痛哭流涕的他不停的用玉斧捶擊著地面,他恨上天,為何要奪去他的大丞相……
柴榮心潮澎湃,他似乎感覺到眼角有些濕潤。
一切的一切,如夢如幻。記憶仿佛離他很遠,但他卻有種強烈的感覺,他生命中的親人和朋友們,並沒有離他遠去。此刻,就在他身邊……
“三尺劍,六鈞弓。御史雨,大王風。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竹笛吹殘秋月白,蘭橈掉破夕陽紅。不知春去幾多,試問陌頭楊柳;欲探秋來消息,請看井上梧桐。
赤土劍,烏號弓。清白吏,矍鑠翁。月升燈失色,風起扇無功。停杯問月浮春綠,刻燭催詩剪夜紅。客度層巒,竹枝高挑松杪月;女游芳渚,蘭橈輕盪藕花風。
星拱北,水朝東。隨風雨,貫日虹。禁柳含煙綠,宮桃映日紅。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弓擊木棉,雷散白雲飛滿地;火攻雪炮,星隨皓月曜長空。”(6)
六年的皇帝生涯,柴榮每天都在操勞國事,很少有機會能像今晚這樣愜意。在微涼的夜風吹拂下,柴榮思緒萬千……
皇帝的衛兵們,則分散在柴榮周圍,隨時提防意外發生。
——————————————————————————————
(1)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
(2) 《冊府元龜.帝王部.親征第三》卷一百一十八
(3)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
(5) (6) 《初學晬盤》卷上
一路走陸路,由韓通任陸路都部署;
一路走水路,由趙匡胤任水路都部署。
柴榮本人率文武百官,乘坐龍舟大艦,餘部所有戰艦,跟在龍舟之後,沿永濟渠浩蕩北上。“舳艫相連數十里”(4)。場面異常壯觀。
艦上,大周的旗幟,迎風獵獵作響。
岸邊,柳綠花紅,麥田青青如畫。
一身戎裝的柴榮坐在龍舟的船首,他含笑著,欣賞著兩岸春色旖旎的秀麗風光,即將創下歷史偉業的興奮,柴榮有些激情勃發。柴榮堅定的認為,歷史,將在他手上改寫。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用鐵血霸道征服突厥。
現在,柴榮要用同樣的鐵血霸道征服契丹。
柴榮的英雄霸氣,想到了一首小詩,摘附如下:“東向鵲,北飛鴻。秋露白,晚霞紅。庭虛簾度月,窗隙紙吟風。芝草覆雲含宿雨,柳花舞雪障晴空。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5)
四月二十四日,周軍戰艦行進到了乾寧軍以北一百二十里的獨流口,這裡是滹沱河和永濟渠的匯合處,獨流口以西分別是益津關、瓦橋關,易、涿二州偏北、莫、二瀛州偏南。益津關距離獨流口最近,柴榮自然把瓦橋關列為下一個進攻目標。
柴榮一聲令下,周軍戰艦從獨流口進入滹沱河。四月二十六日,周朝水軍殺到益津關下。契丹的益津關守將終廷輝自知不是柴榮的對手,立刻舉旗投誠,周軍不費一刀一矢,坐得益津關。
益津關之西,就是瓦橋關。不過滹沱河的河道,在益津關就變的狹窄起來,周軍的大型戰艦很難通過。柴榮知道他的水上旅行結束了,決定上岸,走陸路進攻瓦橋關。
四月二十七日,柴榮命令戰艦停靠在益津關,周軍除留守人員外,悉數上岸。瓦橋關距離益津關有八十里的路程,柴榮建功心切,自己率五百人的侍衛隊風一般的向前開路,卻把大部隊甩在了後面。
柴榮率領親衛部隊在月夜下縱馬急行,不知道來到了什麼地方,柴榮感覺有些乏累了,他下令部隊就地休息,明早再趕路。簡單的用過膳後,柴榮坐在滹沱河岸邊的草地上,手上拈著一根野草,看著懸在天外的那輪明月,很悠然的享受著這份寧靜與孤獨。
夜色嫵媚,輕風無恙,明月皎皎。
已經有些發黃的人生片斷,正斷斷續續的在柴榮的腦海中悲壯的穿越:
二十年前,他跟著頡跌氏,用他尚顯稚嫩的雙肩,挑著擔子走南闖北,賺錢養家。嚴寒酷暑,風聲雨聲,山高水遠……
九年前,澶州。劉承祐殺了他溫柔賢惠的妻子劉夫人,還有三個可愛的兒子。當得知噩耗時,他面色慘白,心在滴血……
六年前,他的第四個兒子宗訓來到了人間,他興奮的抱著兒子,不停的親吻這個上天賜給他最好的禮物……
五年前,東京滋德殿,奄奄一息的養父郭威緊緊握住他的手,無語凝咽。他已是淚流滿面……
還是五年前,高平與劉崇的決戰。樊愛能、何徽不戰而逃。他憤怒的舉起大劍,指揮將士與敵人決一死戰。刀戈的撞擊聲,士兵的喊殺聲,戰馬的廝鳴聲……
四年前,壽春城下。他端坐在胡床上,與另外一個血性男人強硬的對峙著。他注視著劉仁贍射向他的兩支利箭,他的嘴角在微笑……
還是四年前,他的第二任妻子符皇后病重不治,他坐在榻邊嘆息著。在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刻,獻出了她給丈夫的最後一次擁抱……
二個月前,王朴突然去世。在王朴的遺體前,痛哭流涕的他不停的用玉斧捶擊著地面,他恨上天,為何要奪去他的大丞相……
柴榮心潮澎湃,他似乎感覺到眼角有些濕潤。
一切的一切,如夢如幻。記憶仿佛離他很遠,但他卻有種強烈的感覺,他生命中的親人和朋友們,並沒有離他遠去。此刻,就在他身邊……
“三尺劍,六鈞弓。御史雨,大王風。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竹笛吹殘秋月白,蘭橈掉破夕陽紅。不知春去幾多,試問陌頭楊柳;欲探秋來消息,請看井上梧桐。
赤土劍,烏號弓。清白吏,矍鑠翁。月升燈失色,風起扇無功。停杯問月浮春綠,刻燭催詩剪夜紅。客度層巒,竹枝高挑松杪月;女游芳渚,蘭橈輕盪藕花風。
星拱北,水朝東。隨風雨,貫日虹。禁柳含煙綠,宮桃映日紅。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弓擊木棉,雷散白雲飛滿地;火攻雪炮,星隨皓月曜長空。”(6)
六年的皇帝生涯,柴榮每天都在操勞國事,很少有機會能像今晚這樣愜意。在微涼的夜風吹拂下,柴榮思緒萬千……
皇帝的衛兵們,則分散在柴榮周圍,隨時提防意外發生。
——————————————————————————————
(1)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
(2) 《冊府元龜.帝王部.親征第三》卷一百一十八
(3)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
(5) (6) 《初學晬盤》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