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頁
總體來說,這個冠,比李世民頭上戴著的這個雙龍戲珠版的冠,還要好看,因為,李世民的冠上面,沒有那麼多亮閃閃的彩色大鑽石,中央的那顆火球,也沒有孫享福的這個帽徽一樣,雕刻著一個大字的核心顯眼,好看。
不過,他的新冠,已經差不多快製作好了,叫做九龍翼善冠,只等能夠起到點睛之筆的那顆深紅色大鑽石鑲嵌上去之後,它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華麗,價值最高的皇冠了,此後他的子孫後代,可都不會敢戴他這頂至尊人皇冠。
“請至尊人皇陛下,為新聖束帶。”充當司儀的長孫無忌,待得孫享福的新冠戴好之後,再度開口喊道。
這時,孫享福便從跪墊上站了起來,面向台下臣民百姓,伸開雙手,長孫皇后則是與虞秀兒一左一右,將孫享福身上的原先太子少師的玉帶,以及腰帶上配的金紫魚符一同取了下來,放在了武媚娘端著的空托盤之中。
李世民也將第二個內侍女官端著的,裝著鑲嵌了金龍和各色寶石的白玉帶扣在了孫享福的腰上。
“請至尊人皇陛下,為新聖配璽。”等腰帶扣好之後,長孫無忌再度喊道。
一般的大臣,都是佩戴魚袋,魚符,像此前孫享福腰上的金紫魚符,已經是當臣子能夠佩戴的最高級別的東西了,它代表著官員的身份和權威。
然而,皇帝,聖人,佩的,卻是玉璽,孫享福封聖,享受的,就是和以前皇帝一樣的待遇,所以,一方比李世民手上的傳國玉璽小一些的玉璽掛在了孫享福的腰上,這個東西,其實是蓋章用的,以後它就是孫享福的行政用章了。
讓皇帝給自己系腰帶,掛印璽,這個世界上,孫享福是獨一份,他得意的表情還沒有露出來,李世民就小聲的在他耳邊道,“過幾個月,就輪到你給朕束帶掛璽了。”
“呵呵,那也是臣占了便宜啊。”孫享福小聲回道,語氣里,不無幾分得意之色。
李世民一想也是,孫享福封聖,他不過是組織了在京官員和一些百姓前來觀禮而已,而且,上位者,為下屬加冠,這很正常。
而他自己加尊號的時候,是全國州刺史以上級別的官員全部都要到場,而孫享福,是作為臣下,為他加冠。
一般來說,加冠者,是要比及冠者的身份尊貴,輩分更長的人。
可惜,李淵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李世民的身份更加尊貴的人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讓今後地位僅在自己之下的孫享福來了。
“新聖受臣民禮,拜~”一整套聖人的行頭穿好之後,長孫無忌再度喊道。
此時,台下之人,再度在李承乾的帶領下,彎腰下拜,高呼道,“拜見聖人。”
孫享福則是再度平攤雙手,向上托舉,示意大家免禮。
待得大家恢復了站立隊形,長孫無忌才喊道,“請新聖致辭。”
這裡,算是孫享福封聖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公開的聖言了,其實,禮部之前有寫過一些勉力後學的台詞,不過,孫享福都覺得不合適,最後,他還是需要用一些剽竊更改的手法了。
只見他上前一步,走到了台階的最前沿,。朝著台下朗聲道,“凡繼我學者,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人類創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當場聽到這句話的人,皆是心跳加速,有一種高山在眼前,須要把頭仰到頂,去遙看山峰的感覺。
因為,它的立意太高了。
以李世民這樣的讀書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凡是繼承了我的學說的人,要以為整個社會豎立核心的價值觀,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為人類研究創造可以讓大家安身立命的技術,為世界開拓可以萬世太平的基業,為使命。
這果然是站在一個聖人的角度,才能說的出來的一句大氣磅礴的話。
在他的話音落下後,文工團的樂手,天壇廣場列隊的兵丁,甚至,在整條通往渭水碼頭列隊維持次序的士兵,都開始重複他這一句話。
頓時,聲浪,以天壇廣場為中心,不斷的向更遠的地方擴散,這一句話,不知道在多少兵丁,以及平民百姓的口中重複,逐漸的,響徹了整個長安城,並且,經久不息。
天壇廣場內,表情最精彩的,其實是站在太史監班首的李淳風。
他想不到,自己二十多年前算出了孫享福有聖人命之後,居然有幸能親眼見到他證道成聖的場景,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原來,聖人內心看問題的視角,居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難怪像孔子,孟子他們,說出來的話,都是人間至理,這真的已經是與凡人不同層次了的存在了。
若說李世民剛才還覺得給自己加至尊人皇冠的人是孫享福,心中還有些彆扭,有些不完美,但是現在,他不這麼認為了。
孫享福有這個資格,這個世界,就再沒有比它來給自己加冠更合適的人了。
幾乎所有社會階層的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裡都受到了一種衝擊,不管是昔日孫享福的友人,如在各個研究院搞研究工作的幸福村系,或者九垸縣系院士博士。
還是昔日跟孫享福有過節的,如五姓七家的盧文淵,鄭玄成之流,還有被孫享福坑了十幾年的王旭,此刻心中都是感慨萬千。
不過,他的新冠,已經差不多快製作好了,叫做九龍翼善冠,只等能夠起到點睛之筆的那顆深紅色大鑽石鑲嵌上去之後,它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華麗,價值最高的皇冠了,此後他的子孫後代,可都不會敢戴他這頂至尊人皇冠。
“請至尊人皇陛下,為新聖束帶。”充當司儀的長孫無忌,待得孫享福的新冠戴好之後,再度開口喊道。
這時,孫享福便從跪墊上站了起來,面向台下臣民百姓,伸開雙手,長孫皇后則是與虞秀兒一左一右,將孫享福身上的原先太子少師的玉帶,以及腰帶上配的金紫魚符一同取了下來,放在了武媚娘端著的空托盤之中。
李世民也將第二個內侍女官端著的,裝著鑲嵌了金龍和各色寶石的白玉帶扣在了孫享福的腰上。
“請至尊人皇陛下,為新聖配璽。”等腰帶扣好之後,長孫無忌再度喊道。
一般的大臣,都是佩戴魚袋,魚符,像此前孫享福腰上的金紫魚符,已經是當臣子能夠佩戴的最高級別的東西了,它代表著官員的身份和權威。
然而,皇帝,聖人,佩的,卻是玉璽,孫享福封聖,享受的,就是和以前皇帝一樣的待遇,所以,一方比李世民手上的傳國玉璽小一些的玉璽掛在了孫享福的腰上,這個東西,其實是蓋章用的,以後它就是孫享福的行政用章了。
讓皇帝給自己系腰帶,掛印璽,這個世界上,孫享福是獨一份,他得意的表情還沒有露出來,李世民就小聲的在他耳邊道,“過幾個月,就輪到你給朕束帶掛璽了。”
“呵呵,那也是臣占了便宜啊。”孫享福小聲回道,語氣里,不無幾分得意之色。
李世民一想也是,孫享福封聖,他不過是組織了在京官員和一些百姓前來觀禮而已,而且,上位者,為下屬加冠,這很正常。
而他自己加尊號的時候,是全國州刺史以上級別的官員全部都要到場,而孫享福,是作為臣下,為他加冠。
一般來說,加冠者,是要比及冠者的身份尊貴,輩分更長的人。
可惜,李淵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李世民的身份更加尊貴的人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讓今後地位僅在自己之下的孫享福來了。
“新聖受臣民禮,拜~”一整套聖人的行頭穿好之後,長孫無忌再度喊道。
此時,台下之人,再度在李承乾的帶領下,彎腰下拜,高呼道,“拜見聖人。”
孫享福則是再度平攤雙手,向上托舉,示意大家免禮。
待得大家恢復了站立隊形,長孫無忌才喊道,“請新聖致辭。”
這裡,算是孫享福封聖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公開的聖言了,其實,禮部之前有寫過一些勉力後學的台詞,不過,孫享福都覺得不合適,最後,他還是需要用一些剽竊更改的手法了。
只見他上前一步,走到了台階的最前沿,。朝著台下朗聲道,“凡繼我學者,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人類創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當場聽到這句話的人,皆是心跳加速,有一種高山在眼前,須要把頭仰到頂,去遙看山峰的感覺。
因為,它的立意太高了。
以李世民這樣的讀書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凡是繼承了我的學說的人,要以為整個社會豎立核心的價值觀,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為人類研究創造可以讓大家安身立命的技術,為世界開拓可以萬世太平的基業,為使命。
這果然是站在一個聖人的角度,才能說的出來的一句大氣磅礴的話。
在他的話音落下後,文工團的樂手,天壇廣場列隊的兵丁,甚至,在整條通往渭水碼頭列隊維持次序的士兵,都開始重複他這一句話。
頓時,聲浪,以天壇廣場為中心,不斷的向更遠的地方擴散,這一句話,不知道在多少兵丁,以及平民百姓的口中重複,逐漸的,響徹了整個長安城,並且,經久不息。
天壇廣場內,表情最精彩的,其實是站在太史監班首的李淳風。
他想不到,自己二十多年前算出了孫享福有聖人命之後,居然有幸能親眼見到他證道成聖的場景,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原來,聖人內心看問題的視角,居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難怪像孔子,孟子他們,說出來的話,都是人間至理,這真的已經是與凡人不同層次了的存在了。
若說李世民剛才還覺得給自己加至尊人皇冠的人是孫享福,心中還有些彆扭,有些不完美,但是現在,他不這麼認為了。
孫享福有這個資格,這個世界,就再沒有比它來給自己加冠更合適的人了。
幾乎所有社會階層的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裡都受到了一種衝擊,不管是昔日孫享福的友人,如在各個研究院搞研究工作的幸福村系,或者九垸縣系院士博士。
還是昔日跟孫享福有過節的,如五姓七家的盧文淵,鄭玄成之流,還有被孫享福坑了十幾年的王旭,此刻心中都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