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後,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複選,複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複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后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后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複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當“秀女”二字映入人們眼帘時,人們的直覺是秀女應有沉魚落雁之貌,然而,靚麗的容貌是否是當選秀女的主要標準呢?這裡有一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難將這些面孔與任何一個表述美貌的詞彙聯繫起來,非但如此,少女們愛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雲覆雨的護身符,因而這一標準總在若即若離、諱莫如深的撲朔迷離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位縣學生員攔下御駕,懇請乾隆皇帝就削減皇后烏拉那拉氏喪儀之事下罪己詔,致使龍顏大怒,但仍未忘記陳述那拉氏冊後“並非以色選愛升”,後來失寵,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總之絕不肯承認自己好色。清統治者公開的兩條標準,一是品德,一是門第。清代冊封皇后、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等。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醜,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被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D的連襟,因此他他拉姐妹雙雙入選為珍、瑾二嬪。

  這張沒有填寫姓名的紅紙,更說明了秀女的門第,不僅關係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選,而且關係到入選後她在宮中的地位: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傳旨:

  原任公爵 之女著封為妃

  將軍 之女著封為妃

  知府 之女著封為嬪

  員外郎 之女著封為嬪

  欽此。

  所以,清宮選秀女,絕非選美。

  第三部分

  第56節 秀女的命運

  清代從順治到光緒九朝,選秀女八十多次,按後來入葬陵寢的后妃統計,共二百一十四人,她們的命運是各不相同的。

  乾隆皇帝弘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可算是一位幸運者。通過選秀女,十六歲的富察氏成為十七歲的皇子弘曆的嫡福晉,也就是第一夫人。十年後,乾隆登極,她也當上了皇后。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富察氏跟隨皇帝和皇太后東巡,前往山東孔府祭孔,一路舟車勞頓,“微感寒疾”,三月十一日病勢加重,死在返京途中的船上,年僅三十七歲。乾隆皇帝悲痛不已,連續九天,每天三次在皇后的棺木前擺上供品,並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賢”二字作為她的諡號。孝賢皇后的靈柩安放在裕陵地宮四年多的時間裡,乾隆皇帝為她奠酒一百一十八次,並寫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佐兮孰予隨?”乾隆皇帝的哀思是深切而真摯的。

  像孝賢皇后這樣的幸運者並不多,因為皇帝喜惡無常,從順治皇帝開始,清宮中廢后為妃、降妃為嬪的事情屢見不鮮。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也是弘曆做皇子時就陪伴他的福晉,她不僅深得皇帝的寵愛,而且頗受皇太后的喜歡,因此,富察氏故世後,她得以入主中宮。然而,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的途中,在杭州,剛剛過了四十八歲生日的皇后,卻突然從伴駕的行列中消失了。據清宮檔案記載,閏二月十八日,皇后在行宮吃早飯時還得到了皇帝的賞賜,到晚飯時,皇后卻不見了蹤影,她的名字被紙條蓋上了,“令貴妃”三個字取代了皇后。皇后為什麼不見了?有人說她發了瘋病,在杭州削髮當了尼姑;有人說她冒犯了皇帝,被先行遣送回了京師。清宮《上諭檔》證實了後者:“閏二月十八日奉旨,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先行回京。”至於皇后為什麼先行回京,乾隆皇帝說是皇后瘋了,野史里說是皇后勸阻皇帝不要出去尋歡作樂,為尊者諱的正史也不可能告訴我們真實的原因,總之,皇后惹惱了皇帝是肯定的。從此以後,烏拉那拉氏就被冷淡在一邊,若不是眾大臣的反對,乾隆皇帝就會重演曾祖父順治皇帝廢掉皇后的故事。第二年的初秋,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乾隆皇帝正在承德木蘭圍場興致勃勃地走馬秋A時,烏拉那拉氏終於在清冷的深宮中走完了四十九歲的人生之路。乾隆皇帝聽到消息後,並沒有停止打獵。他平靜地打發那拉氏的兒子回京辦理喪事,並發下一道諭旨:喪儀“照皇貴妃例行”,降一個等級為烏拉那拉氏舉行喪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