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稱為“歷史刑警”的現代小說大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一書中首先贊同莊練的考證,肯定乾隆生母是熱河行宮李氏,接著又舉出兩條證據,證明官書中雍正的貴妃鈕祜祿氏,並非是乾隆的生母。證據之一是,按著《清會典》規定,身為皇子的親王可封側福晉四人,而雍親王的側福晉卻只有年氏和李氏二人,如果鈕祜祿氏確實在康熙五十年(1711)生下乾隆,則不應不封,而其名號一直是“格格”,仍是小姐的身份。證據之二是,在清代凡是妃嬪生子為帝而被尊為皇太后的,上尊號的冊文中必有“誕育”皇帝的字樣,而乾隆在給鈕祜祿氏上皇太后尊號和徽號時,只用相當於養育的“鞠育”字樣,始終不用“誕育”二字。

  儘管乾隆由熱河宮女生在草棚的說法流傳很廣,而且還有學者的考證認同,但認真研讀這些“證據”,就會發現其破綻也頗多,漏洞也不少,難以讓人最終信服。第一,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雍親王赴熱河請安確有其事,但由此就說是康熙質問山莊宮女李氏懷孕一事,卻很穿鑿,更多的成份是在猜測。第二,管世銘的詩注說“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即使此言屬實,也不能直接證明乾隆生母是熱河宮女李氏。第三,“草房”寫進《熱河志》不足為奇,這種不加文飾的景點命名更有風味,它涵有“綴景”和“示儉”兩種意義。第四,親王可封四位側福晉,是乾隆七年(1742年)以後的定製,不僅雍正,就是乾隆做皇子時,也只有側福晉兩名,所以鈕祜祿氏未被封為側福晉也不足為怪。第五,所謂乾隆對鈕祜祿氏未用“誕育”二字不確切,在《清高宗實錄》中,乾隆就多次使用“藐躬誕育”、“誕育帝躬”等字樣。

  更為重要的是,清宮珍藏的《玉牒》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性,這上面明確寫著乾隆的生母是鈕祜祿氏,而不是別的什麼人。《玉牒》是清朝皇室的族譜,它的纂修有著一套極為嚴密的制度。從努爾哈赤的父輩算起,凡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三個月上報掌管皇族事務的宗人府一次,要求寫明出生的年月日及時辰,生母是誰,姓氏為何。每十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正式添寫一次《玉牒》。《玉牒》修成後,經皇帝親自審閱,謄寫兩部,分別存放在京師的皇史k和盛京故宮,其底稿裝幀成冊,仍由宗人府保存備案。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宮《玉牒》中,這樣記載道:乾隆“母孝聖……熹妃鈕祜祿氏,系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住之女。”這大內秘檔似乎可以證實,乾隆的母親不是山莊宮女,而是熹妃鈕祜祿氏。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乾隆在他母親鈕祜祿氏面前還是個大孝子。他曾侍奉母親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更多次到塞外避暑山莊。乾隆愛寫詩,在他的詩文中,有不少是稱頌生母鈕祜祿氏養育之恩的。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六十七歲的乾隆帝陪侍八十五歲的皇太后賞燈後作詩說:

  家宴觀燈例節前,清暉閣里列長筵。

  申祺介壽那崇信,寶炬瑤檠總斗妍。

  五世曾元胥繞侍,高年母子益相憐。

  扶掖軟榻平升座,步履雖康養合然。

  “高年母子益相憐”,這飽含深情的詩句,道出了乾隆母慈子孝的心底情感。

  乾隆還別出心裁,命令宮中巧匠用三千多兩黃金精心製做了一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他母親鈕祜祿氏梳頭時掉下來的頭髮,所以叫“金髮塔”。乾隆母子感情如此之深,也可從一個側面證明是親生的了吧!

  不過,在清朝後期,有學者王]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山莊有關。王]運是曾國藩的幕友、晚清著名詩人,他交遊甚廣,因此掌握大量清宮掌故。他在《湘綺樓文集》內的“列女傳”中說: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沒有僕人,十三歲時進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選秀女,被分到雍親王府當使喚丫頭,後來竟生下了乾隆。這一說法也很傳奇。但要知道,清朝選秀女的制度是何等地森嚴,怎容一個承德女子隨便混入?因此,這一說法是靠不住的。

  三、不可信的傳說:海寧陳閣老的兒子

  說完了乾隆出生地的謎團,道完了乾隆生母是誰的歷史疑案,我們再談談乾隆是海寧陳閣老兒子的傳說。

  海寧,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濱臨海邊的一個小縣。海寧地方雖小,卻因為在這裡能觀看到氣勢磅礴的海潮而聞名於世。

  相傳,海寧有位鹽商叫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與雍親王一家常有往來。這年,恰好雍親王和陳閣老的兩家夫人分別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某日,雍親王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當送出來時,陳家老少個個目瞪口呆起來,自家的胖小子竟變成了小丫頭。陳閣老掂量出此事性命攸關,勸全家忍氣吞聲算了。那換入王府的胖小子,就是後來的乾隆大帝。

  這個故事一出籠,乾隆是陳閣老的兒子的說法便越傳越廣,越講越真。民間流傳說,乾隆當上皇帝後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在陳閣老的私家園邸停駕暫住,這是明顯的“假公濟私”,為的是看望自己的親爹親媽。對所謂的雍正換出去的那個女兒,在江浙一帶的傳聞中也有“交待”。據傳,這位皇家的金枝玉葉,被陳家抱回江南後,好好撫養,長大後嫁給了大學士蔣廷錫之子蔣溥。這蔣家是常熟的大姓,雍正女兒所住的那棟樓,後人就叫做“公主樓”。這故事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對男女主人公各有交待,讓人聽了既感神奇,又不由得不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