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於雍正的死,我們查看到的清宮檔案《雍正朝起居註冊》,記載了他死前幾天的情況:那是雍正十三年(1735)的八月,時年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十八日與辦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大臣議事,二十日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二十一日仍照常辦公,說明這時他的身體還挺好。二十二日,雍正突然得病,當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寢宮,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宣布傳位給乾隆。第二天,五十八歲的雍正便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皇宮檔案只是如此簡要地記下了雍正的突然死亡,而沒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於是雍正不得好死的種種說法便產生了。

  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剛烈女子叫呂四娘,她的爺爺和父親都因為文字獄而被雍正斬殺了。為了報這殺父之仇,呂四娘練了一身好武藝,成為遠近聞名的俠女。她尋找機會潛入圓明園,揮劍砍去了雍正的頭顱。因此,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來替代雍正的腦袋。

  還有一種說法更讓人吃驚。據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個戀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這竺香玉後來被雍正強占,成為皇后。曹雪芹想念戀人,便想方設法找了一個差事混入宮中,最終與竺香玉合謀,用毒藥將雍正害死。

  另有野史傳聞,說是宮女與太監串通一氣,用繩子把雍正勒死了。

  這裡,關於雍正死因的三種說法,都很有傳奇色彩。正因傳奇,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來,總是津津樂道,引人入勝。不過,這些只能算是民間傳說,而不是歷史事實。可以肯定地講,這幾種說法都不可信。

  雍正的死因是什麼?有的歷史學家曾提出,雍正是突然中風死去的。雖然推論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並沒有拿出特別有說服力的證據。

  那麼,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隨著清宮檔案的挖掘和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接下來便讓我們看看,道家的煉丹爐能不能揭開雍正暴亡這個謎。

  第一部分

  第17節 密令尋訪道士的手諭

  自古以來,凡是幻想長生不老的帝王,大都迷戀神丹大藥。從秦始皇派人入海訪仙求藥,到漢武帝命煉丹家李少君、欒大煉化“益壽”“不死”的黃金器具;從三國的曹操遍招甘始、左慈等天下方士習煉“養性法”,到東晉哀帝“餌長生藥”喪命;從隋文帝指派嵩高道士潘誕“合鍊金丹”,到唐太宗李世民服食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藥“暴疾不救”;再從宋太祖趙匡胤召見高道蘇澄隱詢問“養生秘術”,到明憲宗以丹縱慾“氣傷龍脈”而暴亡……一朝又一代的封建帝王對道家的丹術走火如魔,喜怒笑罵盡在其中。而清朝的雍正,可算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位寵信道士迷戀丹藥的皇帝了。

  雍正喜好煉丹,由來已久。他在做皇子時,就對丹藥產生了興趣,那時他曾寫過一首題目就叫《燒丹》的詩: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這首詩中,又是鉛砂,又是爐火,煙霧繚繞,功兼內外,就好像一幅活靈活現的煉丹寫真圖。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所認識並有些研究了。

  這裡所說的煉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一種修煉方術。嚴格講來,丹有內外之分。外丹,是指用天然礦物石藥為原料,用爐鼎燒煉,以制出一種所謂的服後不死的丹藥。歷史上的煉丹道士,有主張煉製和服食黃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鉛料、水銀為至寶大藥的鉛汞派;還有極言用硫磺、水銀合煉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內丹,是指通過內煉使精、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而成丹,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與金丹仙藥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雍正曾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並敕命在張伯端的故里建造道觀以做崇祀。據《紫陽道觀碑文》記載,雍正特別讚賞“真人”張伯端“發明金丹之要”。

  至遲從雍正四年(1726)開始,雍正皇帝就經常吃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藥。他感覺服後有效,還作為特殊禮品賞賜給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河東總督田文鏡等一些寵臣。在田文鏡的一件奏摺上,雍正用硃砂筆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雍正勸自己的寵臣,對御賜丹藥,放開膽子吃,絲毫不用懷疑,因為他對這種丹藥“知之最確”。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藥的藥性,並且對他所服用的丹藥已是確信不疑了。需要說明的是,雍正這時吃的“既濟丹”,當是方家術士們在外煉製的,清朝皇宮在這一時期還沒有直接的煉丹活動。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鬧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雍正命令內外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精於修煉的術士。為此,他給河東總督田文鏡、浙江總督李衛、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川陝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級官員,分別發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諭。

  雍正手書硃諭的內容如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