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部分

  第10節 順治出家之迷解秘

  據一些史學研究書籍闡述,董鄂妃在來到順治帝身邊之前,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她是在順治十年(1653)十五歲時入選秀女,指配給了襄親王,在第二年成婚。成婚時董鄂妃十六歲,襄親王十三歲。這位生於清崇德五年(1641)名叫博穆博果爾的襄親王,是皇太極的第十一個兒子,其母親是懿靖貴妃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說,襄親王是順治帝的同父異母弟弟。這樣,董鄂妃在來到順治帝身邊之前,就是順治的弟媳了。

  雖然這些史學闡述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原始檔案中,也可以縷出一些佐證。

  首先,所藏《玉牒》顯示,這位襄親王確有其人:在太宗皇太極名下記載出生的第十一個兒子是博穆博果爾。他生於清崇德五年(1641),卒於順治十三年六月初八(1660年7月29日),母親是懿靖貴妃博爾濟吉特氏。這證明了襄親王是順治帝的同父異母弟弟,他比順治小三歲,而且死去的時間,正是董鄂妃入宮的時間:“十三年夏”。

  其次,順著《清世祖實錄》條縷,總能看到這位襄親王同董鄂妃之間存在著關係:卷一百二記載,順治十三年七月初九(1660年8月28日),也就是過了襄親王的二十七天忌日以後,禮部向順治帝報告,冊立董鄂氏為賢妃的吉利日子應該是八月十九日。順治帝回答,襄親王剛剛死,等到八月以後再選日子吧。

  卷一百三在八月二十五日記錄著,當順治傳諭禮部在二十二日已奉聖母皇太后諭,將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立為賢妃的同時,委派內大臣巴圖魯公鰲拜,前去告祭襄親王。

  據此,筆者也接受大多數清史學者的觀點,認為董鄂妃在入宮服侍順治皇帝之前,應該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也就是順治帝的弟媳。

  不過,在關於順治為什麼要淨髮出家這個問題上,董鄂妃在入宮前的身份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入宮後贏得了順治帝的感情,並且她的死給了順治帝以感情上的重創,成為順治萌發出家念頭的一個直接契機。

  綜上所述,順治帝在十七年(1660)十月,因佛教信仰的影響和愛妃董鄂氏去世的刺激,於西苑(中南海)萬善殿,舉行過皈依佛門的淨髮儀式,但不久即決定蓄髮留俗。時隔兩月余,在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刻,順治帝因罹患天花,病逝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終年二十四歲。其火化後的骨灰,被安葬在位於河北遵化縣的清孝陵。這當是可信的事實。

  順治帝半身朝服像

  28

  清朝皇家族譜——大黃綾本《玉牒》和小紅綾本《玉牒》

  順治帝的《遺詔》

  北京法海寺《敬佛碑》拓片“敬佛”兩字是順治帝所書

  北京法源寺憫忠台。順治帝曾送太監吳良輔在此替自己出家

  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生前居住之所——紫禁城內承乾宮

  富告董鄂氏為皇貴妃的詔書

  《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一百三

  第一部分

  第11節 康乾巡幸下江南

  康乾巡幸下江南

  巡狩之制,上古即已有之,並且應該已經形成為一種制度。然而,後世帝王多耽於逸樂,很少大規模巡狩天下。諸如秦始皇曾巡狩天下,隋煬帝為巡遊江都而開鑿大運河,都被目為歷史上著名的荒淫暴虐之君。

  在清代歷史上,帝王出巡卻是異常頻繁,有北巡、西巡、東巡、南巡等。西巡是指皇帝去五台山等地的活動,東巡是指皇帝去山東祭祀孔廟及登泰山等活動。此外,還有到盛京拜謁祖先,承德避暑山莊建成後,皇帝在大多數年分都在承德度過夏季。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三次出巡東北,祭祀祖陵,五上五台山,六巡江南,十餘巡行畿甸,閱視海口工程,二十九次察白洋淀水圍,四十五次謁東陵,五十七次塞外行圍。至於乾隆,更是車駕時出。這是主要談談康熙、乾隆兩個皇帝分別六巡江南的情況。

  康熙南巡,主要是為了巡視河工。康熙曾親筆諭親信曰:“近日聞得總河無才,兩河壞之已極,朕欲看河南邊走走,未定日期。”明末清初,黃河年久失修,水患異常嚴重。據統計,順治年間(1644—1661)決口二十次,康熙元年至十五年(1662—1676)就達四十五次,災難之重,尤倍於前代。康熙十五年,黃水倒灌洪澤湖,高堰大堤因承受不了黃、淮二水的強大壓力而決口三十餘處,運河大堤崩塌,淮揚地區幾個縣被水淹沒,致使運道不通,漕運受阻。而漕運是清政府的生命線,每年都需要六七千漕船從江南地區運載四百萬石漕糧到京師,作為官俸、兵餉以及居民生活的來源。因此,康熙把三藩、河務、漕運三件大事,親自書寫掛在宮中的柱子上。三藩平定以後,台灣內附,中原安定,使康熙得以有暇巡幸江南。

  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康熙東巡狩,他下泰山後,臨時決定南巡視察河工,這是他第一次南巡。此前,在康熙十六年,康熙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靳輔和他的幕僚陳潢根據實地調查,提出修築洪澤湖東的高堰大壩,疏通上、下游淤塞,堵築洪澤湖及黃河沿岸各決口,使黃、淮回歸故道。經過幾年修浚,治河工程取得很大成效。但由於治河工作中出現一些爭論,康熙決定親臨視察。他遍歷高家堰、武家敦、洪澤湖等地,訪民疾苦。康熙二十八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南巡,進行考察。他對靳輔的治河功績做了肯定。他諭內閣曰“朕巡行南省,往視河道,江南淮安諸地方,自民人、船夫皆稱譽前河道總督靳輔,思念之不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