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屋內九間,上下共置二十七張寢床。也許是出於安全的考慮,為方便皇帝隨處居寢,制度殊異。但是還是發生了“嘉靖宮變”。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在妃嬪曹氏、王氏的策動下,十多名宮女合謀,欲殺皇帝於乾清宮。隨之還發生了“挺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乾清宮成了多事之宮。

  雍正帝遷居養心殿,皇后與其他嬪妃分住在東、西六宮。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內宮。按照清皇室規定,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即為成婚的年齡。皇帝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婦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共住三天,皇帝回到自己的寢宮養心殿,皇后則選東西六宮中的一處作為宮殿。

  養心殿與乾清宮相比,開間、進深相對嚴謹。這是否是雍正帝移皇帝寢興之所出乾清宮而居養心殿的原因,實在難以琢磨。但雍正以後的諸皇帝也都沒有遷出這裡,安全之說似有些道理。尤其是乾隆皇帝本來打算退位後住到寧壽宮,頤養天年。但他退位仍訓政,直到八十九歲壽終正寢在養心殿。

  養心殿的建築布局和結構,與其他宮殿大不相同。前殿歇山黃琉璃瓦頂面闊七間,正間占據三間與西暖閣前檐接出高大的抱廈,而東暖閣窗前則寬敞開闊。前殿東西各建配殿五間,為養心殿一區的佛堂。前殿正中偏後,設一低平方台,台上設寶座,寶座前設御案,寶座後置屏風、宮扇,上面高懸雍正皇帝御筆親書的“中正仁和”匾。天花板正中是渾金的蟠龍藻井。皇帝批閱奏章、召對臣工、接見外國使臣,都在這裡進行。東暖閣有康熙、雍正聖訓,西暖閣設坐榻,後牆上懸“勤政親賢”匾額亦為雍正親書。西暖閣外安裝木板屏,環境較隱蔽,雍正常與軍機大臣及親信商議軍機大事。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緒兩朝時,養心殿東暖閣便成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

  養心殿後殿五間,與前殿之間有穿堂連通,形成“工”字形平面。皇帝在前殿辦公,只要通過寶座後的左、右門就可回到寢宮。除被召的后妃和隨侍外,任何人不得隨便出入寢宮。

  寢宮正間和西間是皇帝休憩的地方,沿西牆設木座床,也稱寶座床。床上鋪織錦緞坐褥、迎手、靠背墊。東、西稍間分別設有寢床,是皇帝的臥室。皇帝的寢床寬二百厘米、長三百五十厘米,是典型的東北大炕。寢床前安裝鑲玻璃鏡炕罩,床上鋪著大紅氈,明黃毯,這些都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特殊物件。寢床冬用繡花的絲綢夾帳、夏用紗羅帳。帳內掛有裝香料的荷包和香囊,既散發香味淨化空氣,又是華麗的裝飾品。寢床上被、褥、枕頭、炕單都是錦緞絲繡,色彩艷麗。皇帝寢宮內冬暖夏涼,冬天鋪氈毯、置炭盆和“地龍”取暖。地龍在室內地面的表層磚下,人工搭成彎曲錯落的煙道,連接室外屋檐下燒柴的大坑。坑內燒火,熱氣通過煙道遍及地面,足以驅寒。到了夏季院子裡搭蘆席涼棚,既遮陽又通風,十分宜人。

  皇帝的寢床稱“龍床”,養心殿寢宮有兩張龍床,比明嘉靖皇帝的一個寢宮上上下下二十七張床已不算多。原來在養心殿後殿的東、西兩側設有后妃臨時居住的圍房。東間宮室匾額“體順堂”,西五間宮室額“燕喜堂”。兩堂的東西兩側亦與東西圍房相接,並在相接處的後牆辟吉祥、如意二門,妃嬪們來往於西六宮之間甚為方便。養心殿圍房把養心殿緊緊地圍在中央,形成院中有院的格局,便於皇帝“朝”與“寢”的需要。平時皇帝不能在後、妃宮內過夜。若皇帝需要哪位後、妃陪侍,由敬事房總管在皇帝晚膳時侍候翻牌(一種竹製的簽牌,一寸寬、一尺長。上段染綠色,下段滿塗白粉,書寫後、妃的姓名)而定。被召幸的后妃當天晚上不再回自己的宮室,也不能整夜與皇帝共寢,只能在養心殿後殿的東西圍房和周圍群房入寢。

  清代皇帝的衣、食、住奢侈豪華,但是,都是在種種規定和制度的約束之中。沒有自由,沒有家庭的溫暖。這些是皇帝不可違反的,也是民間常人無法了解的。

  第四部分

  第62節 痘情報告—天花

  天花,中醫稱“痘瘡”。作為一種烈性傳染病,它很早就已開始為害人類。考古發現,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1160年)木乃伊上曾出現天花病菌。在中國,晉朝時就已有明確的痘疹病理記載。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視為不治之症,令人談虎色變。實際上,清朝時期,天花曾多次泛濫,為害生靈。清史上多起清宮疑案也與它有關。由於事涉宮闈,官方忌諱,致令眾多相關內幕檔案長期鎖藏深宮,鮮為外人所知。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些清宮秘檔,閱讀一下那些已被塵封的歷史疑案種種細節。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新年還沒結束,未滿二十三歲的順治皇帝死於養心殿。順治之死,被稱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圍繞著他的死因,有種種傳說與猜測。民間盛傳著少年天子為情所困,跑到五台山剃髮出家的傳說,但清宮檔案告訴我們:順治皇帝死於天花。

  崇德七年(1643)九月,清太宗皇太極突然病逝。在經歷了一場刀光劍影的宮廷權利鬥爭後,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出人意料地繼承了帝位,即順治皇帝。不久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入主北京。順治皇帝成為大清王朝入關後第一位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