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代末年,女主里寡婦多,當權的西太后雖然有好多事要做,但是日子過得看起來也是怪無聊的。她閒下來的時候,寫寫字,畫點畫,看看戲,……心神也像沒有著落似的。能解西太后心煩的是太監李連英,李連英最會服侍她,成了她離不開的人。他兩人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密切。

  就我們知道,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她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進得好?’‘吃得香’?有時候,西太后還親自來到李連英的寢室,招呼:‘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連英便出來陪她去玩。她倆走在前邊,其餘的人遠遠地隨在後面。西太后有時還把李連英召來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幾十年來,在慈禧太后身邊所有的奴僕中,除了早年被丁寶楨處死的安得海以外,惟屬李連英能善解人意了。這也是李連英儘管早已是二品頂戴花翎,但他始終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總管太監,而沒有離開慈禧太后去擔任敬事房大總管的緣故吧。

  有清一朝宮規非常嚴厲,即使受到慈禧太后格外恩寵的李連英,在出現過失、犯了錯誤之時,同樣要受到處分及懲罰。光緒六年(1880)十一月,李連英因做錯了差務被摘去頂戴,並罰月銀六個月。一個月後,慈禧太后格外開恩,賞還了他的四品頂戴,但是月銀照舊扣罰。光緒九年(1883)七月,李連英自己本人傳旨,因犯有失查過錯而自罰月銀一年;光緒十一年(1885)十二月,又因失查本處首領誤班而被罰月銀六個月。許多人可能認為,慈禧太后那麼寵愛李連英,這個懲罰還不是比劃一下裝裝門面而已。然而據清宮檔案所記,從光緒十二年(1886)的正月起,敬事房按月收到了李連英交來的罰銀整六個月,共計二百零四兩。從這裡也可以看到慈禧太后為人的一個側面,儘管她大權獨攬、朝綱獨斷,但是她更深悟治人之道,在執行制度上從不因人而異,即使是再親信的太監,該罰的照罰不誤,從不寬容須臾。同時,我們又能看到一個時時刻刻謹慎小心、處處低調做人,特別是在慈禧太后面前低調做人的李連英。這更是幾十年來慈禧太后對他深信不疑、長寵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

  第51節 生活在政治漩渦里

  光緒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下旨賞給李連英二品頂戴花翎,一時間朝野皆為之側目,覺得把一個刑餘的閹人提升到與朝廷大員等同的位置上,是太過分了。實際上人們往往習慣於把太監與朝廷官員的品級混為一談,孰不知這就大錯而特錯了。

  朝廷中宗室王公均為天潢一脈,有著高貴的血統及崇隆的政治地位;而各級文武大臣或正途出身(科舉考試)、或軍功、或世襲,無論其出身如何,他們都已置身於國家政治活動之中,是對國家政治有發言權並且行使管理權的統治集團成員之一。相反,對於太監來說,無論是總管還是首領,他們的政治地位根本無法與那些朝臣相比。實際上,太監的官職品級,並不屬於國家官員範疇,他們只不過是皇室私家奴僕的首領,職權範圍也僅限於宮闈之中。在皇帝及王公大臣眼裡,太監不過是“最為下賤、蟲蟻一般之人”(康熙皇帝語),按乾隆皇帝的說法,太監“乃鄉野愚民,至微極賤,得入宮闈,叨賜品秩,已屬非分隆恩”,因此他們只能是最聽話、最馴服的奴才,在政治權力及地位上,是絕不允許太監逾越雷池半步的。這也包括晚期的慈禧太后,儘管她可以格外地眷顧李連英,給他二品頂戴,並賞賜他無法計量的財富,但她始終沒有,甚至連想也沒想過讓她的寵監李連英去干預哪怕是一點點的朝政。至於野史傳聞及一些史學著作中說李連英在宮中數十年“干預國政,廣植私黨,反對戊戌變法,構陷帝黨及維新派”等種種罪狀,應該說多是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並且是未加證實的消息,而把這些實際上並不確切的消息一古腦兒加在李連英的頭上,就很容易地使他像她的主子慈禧太后一樣,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了。

  由於慈禧太后對李連英的寵信與日俱增,就必然引起朝野各派勢力的關注和議論。一般趨炎附勢的卑鄙官員,確實不乏有走李連英門路的人,他們千方百計地送禮請託,希冀李連英能在慈禧太后面前美言幾句,以達到升官發財之目的。據故宮博物院著名清史專家朱家美舷壬撰文說,他曾親耳聽到清宮後裔恭親王之孫、著名畫家溥心畲說過,李連英之所以能聚斂發財,往往是內務府官員替他造聲勢。那些掮客式的內務府官員到處遊說等待外放的官員,動員他們走總管李連英的門路。李連英是一個非常狡黠的人,送上門來的錢財當然照收不誤,可是在慈禧太后面前他是一句話也不會多說的,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在慈禧太后這個剛愎自用、喜怒無常的主子面前,奴才的多嘴饒舌將會得到什麼後果,他才不會傻到幹這種蠢事呢。實際上這種外放官員,只要錢花到了點子上,已經預備引見了,那麼無論走不走李連英的門路,都肯定會得到外缺的。但是通過那些掮客造成的聲勢,就都以為是李連英發揮多大作用了。作為李連英來說,他只是一心一意地伺候太后老佛爺,如果有人參奏他交接外官,納賄干政,太后絕然不會相信。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一是保證慈禧太后的恩寵不衰,二是財源滾滾而來,李連英當然是樂得其成了。正是李連英身邊的這批人,有意無意地為其搖旗吶喊,除了自身從中得到了許多好處外,更多的是給李連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多抹了一點醜惡的顏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