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則:

  三月二十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藥四匣,並傳達雍正的旨意,將丹藥配上好看的匣子,分頭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據此,四天後,也就是當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藥分別配上了杉木匣,黑氈包裹,棉花塞墊,由領催趙牙圖交給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二則:

  四月初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委署主事寶善傳話,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藥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緻些的匣子,賞給散秩大臣達奈。於是,在當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個,外包黑氈,交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這兩份檔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藥”二字。而且,雍正傳旨的時間,這丹藥賞給誰,又怎樣包裝,都寫得清清楚楚。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兩次賞賜的旨意都是從圓明園發出的帖子傳達的,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藥”,就是圓明園御用煉丹點煉製的。

  中國古代有句諺語,“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縱觀古代歷史,服丹喪命的悲劇在帝王之家屢屢重演。正是本想要長生,反而中毒早死。據筆者研究統計,古代中國先後有十五六位帝王死于丹藥中毒。象晉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長生丹藥中毒喪命的。原來,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藥,竟“懷大毒在其中”,因為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是含有毒素的,對人腦五臟侵害相當大。在現代生活中,環保工作的一大任務就是嚴格控制並努力降低這些物質在生活載體中的含量。從這個角度上講,說是可以長生的丹藥和害人的毒藥簡直沒有什麼兩樣。雍正當然也沒有逃脫丹毒喪身的厄運。

  關於雍正死于丹藥中毒的推測,史學界一直有這種看法。國內外許多清史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雍正相信道教長生不老的說法,服用丹藥中毒而死極有可能。《清帝外紀》載:“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隨著雍正問題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死說越來越引起史家的關注和認同。美國學者A.W.恆慕義在20世紀40年代即指出:“胤G相信道教關於長生不老的說法,所以他服用各種各樣的藥物。正是這些藥物,導致他的死亡。”海外學人楊啟樵通過長篇論證,推斷雍正是“服餌丹藥中毒而亡的。”馮爾康先生認為,雍正“死于丹藥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楊乃濟先生則提出“雍正帝死于丹藥中毒說旁證。”現在,雍正煉丹的檔案得到進一步發掘,從雍正召請道士煉丹,向內外大臣賞丹以及他自己說吃丹等情況看,雍正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確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藥,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活計檔》記載,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檔案記錄:八月初九日,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當天,這二百斤黑鉛便運入園子。

  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十二天後雍正在園內暴亡。研究這個問題的史學專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著因果關係的丹藥中毒事件。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的。

  三、處理煉丹道士的諸多破綻

  研究雍正死因的學者普遍注意到,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許多破綻。

  疑點之一:就在雍正死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惹下什麼彌天大禍,乾隆哪致於在萬機待理之際對兩個小小的道士大發肝火,並專門發布一道上諭?

  疑點之二:乾隆在這道諭旨中特別強調,雍正喜好“爐火修煉”確有其事,但只是作為“遊戲”,並沒有吃用丹藥。如果真的沒吃丹藥又何必辯解,這不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詔告嗎?

  疑點之三:在下令驅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閒話”,免得讓皇太后“心煩”。雍正剛死,究竟有什麼“閒話”?皇太后為什麼會聽了“心煩”?而又為何不可告人“傳說”?

  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死于丹藥中毒,死於煉丹道士之手。

  第二部分

  第21節 帝王與煉丹

  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或許會問,雍正若果真是吃丹藥喪命的,那麼煉丹道士理所當然是殺頭之罪,可是乾隆為什麼僅僅是把他們趕走就算完事了?對此,研究者以往多是強調,乾隆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大喪期間不宜殺人。筆者在寫作《帝王與煉丹》一書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竟然有幾乎是雷同的事件發生過,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據此,唐太宗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藥暴亡,當時朝中大臣要把那個叫那羅邇娑婆寐的胡人處斬,但剛剛登基的唐高宗擔心大唐天子吃丹致死這件事傳出去讓世人笑話,而將那位印度方士“放還本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