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緣訪得時,必委曲開導,令其樂從方好,不可迫之以勢,厚贈以安其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竭力代朕訪求之,不必預存疑難之懷,便薦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試用之道。如有聞他省之人,可速將姓名來歷密奏以聞,朕再傳諭該督撫訪查,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慎密為之!

  雍正的這道密諭,中心意思是,讓封疆大吏們代皇上尋找會修養的道家術士。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員:第一,務必將此事當成要務,一定要“留神”,而絕不能視作可辦可不辦的事;第二,一旦訪得“深達修養”的人,對其家屬要優厚安排,對其本人要好好護送來京;第三,儘管打消顧慮,哪怕推薦的人不很合適,也不會怪罪;第四,本地沒有的,若聽說外省有,也要奏報上來。最後,雍正囑咐,此事屬於絕密,千萬“慎密為之。”

  這道非同一般的密諭,雍正在當時總共寫了多少份發給多少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今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九份,台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六份。這十五份硃諭,每份內容都完全一樣,一字不差。若在通常,發給各地官員的諭旨,如果內容文字相同,都是由親密大臣代筆,唯獨這道密諭,全是雍正用硃砂一筆一筆一份一份地書寫,而且十分工整,可見雍正對此事的慎密和重視。

  皇帝既然如此重視,反覆叮囑臣下“留神博問廣訪”,“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做臣子的有誰還敢怠慢?收到雍正的硃諭,各地官員即刻展開尋訪行動。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摺子報告說,當地有個叫龔倫的人,人們都稱龔仙人,有長生之術,都八十六歲了,姨太太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召進宮來,可就在這時,那個龔仙人升天死去了。

  沒能見到龔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並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撫憲德秘密查訪,看龔仙人的兒子是否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什麼“秘傳”。憲德於是又去秘訪,結果幾個兒子都說“未曾領受其父秘傳”。龔倫的後人或許是感到此事干係重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應召。後來的事實表明,龔倫的兒子是聰明的,河南道士賈士芳應召入宮就命喪黃泉了。

  第一部分

  第18節 賈士芳入宮

  賈士芳是如何入宮的?那是浙江總督李衛,在奉到尋訪道士諭令的第二天,便寫摺子向雍正報告說,民間傳聞在河南有個四處遊蕩的道士叫賈士芳,素有“神仙”之稱,特推薦這個賈道士進京為皇上治病。這個賈士芳,原先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後來浪跡河南,遠近有些名氣。

  雍正看過李衛的奏報,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東兩省政務的河東總督田文鏡派專人送賈士芳進京。賈於雍正八年(1730)七月間抵達宮禁,開始給皇上治病,竟頗見療效。對此,雍正十分高興,對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說:“朕躬違和,適得異人賈士芳調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衛的秘折上,雍正還表揚李衛推薦賈道士有功,硃筆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薦賈文士(即賈士芳)之力所致。”於是,賈士芳由一個野道士變為備受天子寵信的“異人”,身價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僅僅是一個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這年的九月間,雍正突然將御用道士賈士芳下獄治罪。關於賈士芳的獲罪,歷來說法不一。現在,原始的皇宮檔案為我們提供了新證。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件經雍正親筆修改過的上諭,據考證是雍正八年九月間發的。在這道諭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說:賈士芳的“按摩之術”、“密咒之法”,起初確實是“見效奏功”。可是,“一月以來,朕躬雖已大愈,然起居寢食之間,伊(指賈士芳)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其調治朕躬也,安與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範圍者。”雍正進而斥責賈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謂可施於朕前。”讀了這段諭旨,我們自然了解到賈士芳獲罪的真相,原來這個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術,逐漸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讓他舒適便舒適,讓他難受便果然難受。貴為天子,怎能受他人擺布?雍正一旦察覺到自己的安康被賈道士操縱,頓感問題嚴重,遂刻不容緩地處理此事,立即下令將賈道士處斬,罪名是:賈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術。

  賈士芳的案子發生後,雍正曾極力為李衛開脫,說李衛當初推薦時已經聲明不知道賈某的底細,只是將所見所聞奏報上來,盡無隱之忠誠,因此只可嘉獎而無過錯。這就給那些已經和將要推薦道士的大臣們吃了定心丸。

  雖然砍了賈士芳的頭,但雍正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從雍正八年(1730)鬧病到五年之後死去,雍正皇帝參與道教活動一直十分頻繁。在皇宮,除了專門進行道教活動的欽安殿外,雍正還請道士們在太和殿、乾清宮等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寢宮養心殿安設斗壇,以求道神的保護。雍正為做法事,還在蘇州定做道士們穿的絲緞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雍正當年身穿道教服裝的畫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