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乾隆三令五申嚴戒奢華,但地方大吏為贏取他的歡心,無不殫精竭慮地投其所好。第五次南巡時,御舟將至鎮江,見前途岸邊有一碩大無朋的仙桃,顏色紅翠可愛,正當乾隆驚詫莫名時,忽見煙火大發,鞭炮齊鳴,仙桃從中轟然分開,中間現出一個巨大的戲台,正在上演迎駕的喜慶戲文。乾隆喜歡看戲,船隊在運河行走時,乾隆經常坐在船頭觀賞風景,地方官有時就安排兩舟行走於御舟前,兩船之間搭板,作為戲台,演戲供乾隆欣賞。

  揚州是兩淮鹽商聚居地,康熙、乾隆南巡時,他們都殫精竭慮,討取皇帝的歡心,最著名的行宮如天寧寺行宮、高F寺行宮等,皆為其所建,並且陳設極為華美。康熙南巡時,平山堂本無梅花,鹽商捐資種梅萬株,供康熙觀賞,隨同康熙至揚州的曹寅有詩曰:“老我曾經香雪海,五年又見廣陵春。”記此盛事。乾隆南巡時,兩淮鹽商三次每次報效銀一百萬兩供乾隆賞賚之用。傳說乾隆一次巡幸至揚州,當時鹽商綱總江某承辦一切供應。一日,乾隆去大虹園遊玩,至一處,對隨從的人說:“此處頗似南海之瓊島春蔭,惜無塔耳。”江某聽說之後,立即以萬金賄賂乾隆的隨從,畫得塔的形狀,連夜建成白塔。第二日,乾隆復來遊玩,見白塔巍然矗立,非常奇怪,以為是假的,近前觀之,果然為磚石所砌,詢知其故,不由地讚嘆鹽商之財力雄厚。

  閱武也是南巡中的重要活動之一。康熙南巡時就在南京等地進行閱兵活動,其目的恐怕是想向江南人民示以威懾。第一次南巡時,他在南京校閱軍隊,親自下場射箭,左右開弓,觀者萬餘人。乾隆南巡時也在杭州、南京等地校閱營伍。其時,太平日久,八旗兵及綠營兵皆已腐敗,將軍喜歡坐轎而不騎馬,士兵喜歡吹簫而不習武。乾隆第二次南巡時,杭州的綠營兵竟吹簫前來迎駕,乾隆大怒,嚴詞訓誡,下令“營伍中但許用鉦鼓銅角,其簫管細樂概行禁之。”並下令將軍、提鎮一律不許坐轎。雖然乾隆三令五申,但頹風未能扭轉,曾隨乾隆最後一次南巡的嘉慶帝後來因征剿白蓮教不力,斥責江南軍備廢弛,回憶當時閱兵的情景時說:“射箭箭虛發,騎馬人墜地”,當時以為笑談。

  乾隆十分喜愛江南美景,每次南巡都帶有畫師隨行,將其喜愛之美景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及承德避暑山莊仿建。江南的四大名園如南京的瞻園、海寧的安瀾園、杭州的小有天園、蘇州的獅子林,都在圓明園中得到仿建。至於西湖十景、煙雨樓等江南名景,更是原名照搬。乾隆的母親孝聖皇太后曾隨他四次南巡,孝聖皇太后七十壽辰時,乾隆因皇太后喜歡江南景色,在萬壽寺旁,仿江南街市坊巷,建蘇州街,長至數里。清代詩人王G運有詩曰:“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關於蘇州名園獅子林有許多有趣的傳說。獅子林始建於元代,由著名畫家倪瓚設計,其特點為假山、石峰多而且造型奇特,石洞高下盤旋,連綿不斷,經常使人聞其聲而不見其人。整個假山用太湖石砌成,外表雄偉,內部卻玲瓏剔透。乾隆十分喜歡獅子林,傳說在一次遊玩時,他揮毫題寫了“真有趣”三字,當時的兩江總督尹繼善陪同遊玩,尹繼善是一個非常有文學修養的人,他見詞句不雅,忙叩頭說“有”字寫得非常好,請將“有”字賜給他,乾隆是一個聰明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就從諫如流了。此傳說不知是真是假,蘇州獅子林的確有一塊“真趣”的匾額,為乾隆第四次南巡時所題。獅子林不僅在圓明園仿建一所,又在避暑山莊仿建一所。

  第一部分

  第14節 無發國母的傳說

  康熙第二次南巡結束後,下令徵召國內繪畫高手,將南巡這一重大事件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康熙南巡圖》由清代著名畫家王E主筆,共十二長卷,歷時三年告成,將康熙一行從京師出發,途經的州縣城池、山川河流、名勝古蹟一一畫入,極為壯觀。乾隆南巡時,亦畫有《乾隆南巡圖》。

  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的人或許還記得有一個皇后剪髮的故事。清朝民間素來傳有一個無發國母的傳說,稱乾隆的皇后在南巡途中,削髮為尼,居杭州某寺。《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繼後那拉氏在南巡途中忽自剪髮,被送還京師。《清鑒輯覽》載:“三十年閏二月,帝在杭州,嘗深夜微服登岸游,後為諫止,至於淚下,帝謂其瘋病,令其先行回京。”清代歷史上的確有一位剪髮的皇后,這就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並且事發於乾隆南巡途中。烏喇那拉氏本是乾隆藩邸的側福晉,乾隆即位後,被封為嫻妃。她性情溫順,深得皇太后的歡心,乾隆十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的第一個皇后孝賢皇后去世後,皇太后選中她接替皇后之位,乾隆以孝賢皇后新喪,不忍心馬上冊立新後為由,下詔冊立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十五年,乾隆冊立那拉氏為皇后。乾隆三十年,隨駕南巡,究竟因何與乾隆反目,竟致憤而剪髮,被乾隆下令提前送回京師,官方史書為尊者諱,沒有記載,原因不得而知,然剪髮為滿洲所最忌,即使皇太后亦無法回護。乾隆迴鑾後,本意欲廢后,被大臣諫止,但其名位已是名存實亡。次年,皇后薨逝,時乾隆正在木蘭行圍,聞訊並不傷悲,僅令皇后之子十二阿哥回京奔喪,並傳諭曰:“據留京辦事王大臣奏,皇后於本月十四日薨逝。皇后自冊立以來並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行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余,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清高宗實錄》)然而,此事之餘波仍未盡,乾隆四十三年,錦縣生員金從善上書,其中涉及立後事,乾隆大怒,召集群臣宣示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福晉,孝賢皇后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衍,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朕尤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復繼立皇后。從善乃欲朕下詔罪己,朕有何罪當自責乎?”(《清高宗實錄》)那拉氏皇后南巡途中剪髮之原因雖不甚詳,但事變發生在巡遊途中,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