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福臨在清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二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生在盛京,母親是孝莊文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姓博爾濟吉特氏)。他於清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在盛京繼帝位時,年齡尚不足六歲,由叔父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年號則在第二年改稱“順治”。如此,就有了以後的“順治皇帝”這一稱謂。

  當順治在襁褓中長成,還不知自己未來帝座之上的命運的時候,明朝的崇禎皇帝,正在為烽火連天的李自成農民起義寢食難安。而順治登上大清國帝座不足一年,大明國的崇禎皇帝就在手刃了一家數口後,自己也在煤山(北京景山)自縊了。那是明崇禎十七年(1644),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進了明朝都城北京。

  明朝的皇帝死了,但軍隊還在。駐守在山海關、以防備清軍為責任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在得知愛妾陳圓圓被農民軍挾持以迫自己歸降後,選擇了放清軍進關,協同明軍剿滅農民軍的道路。但大清軍的鐵騎一經踏入中原的土地,在剿滅農民軍的同時,也就收服了本屬於明朝的政權和軍隊。順治元年(1644)九月,輔政的叔父多爾袞在前面拼殺,順治帝就在另一輔政的叔父濟爾哈朗的護送下,從瀋陽抵達北京,詔告天下,開始努力實現對這片土地的統治。中國歷史,進入了以滿族貴族為核心統治的清王朝。順治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後的第一個皇帝。

  因為攝政王多爾袞的突然病逝,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1651年2月1日),順治帝實現了提前親政,這一年,他才十四歲。鑑於多爾袞的擅權給自己造成的多年壓制和傷害,順治帝毅然決定從此親自處理一切政務。為了克服閱讀漢文奏章的困難,廣泛吸收中國歷代帝王的治國經驗,他在政務之餘,開始孜孜不倦地苦苦學習,涉獵十分廣泛。在領悟了文教治天下的道理後,開始學習用漢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倫理道德不斷完善自己對國家的統治。同時,他深知帝王臨御天下,必須以國計民生為首務,所以推行招降彌亂、以撫助剿的軍事政策,推行屯田開荒、休養生息的經濟政策,並且注重整頓吏治,建立廉潔有效的政府機構。到順治十六年(1659)春天,除地處東南沿海一隅的鄭成功外,討平了全國大規模的抗清武裝力量,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從而實現了祖父和父親關於邁過山海關統治這片美麗富饒的國土的夢想。

  然而,對於這樣一位承襲著滿族勇猛頑強又容納了漢族文治民生思想、刻意求治又實現了權力統治的年輕皇帝,為什麼會有棄位出家的說法呢?

  第一部分

  第6節 順治出家了嗎

  關於順治出家,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是說順治並非在二十四歲亡於天花,而是在這一年脫去龍袍換上袈裟,於五台山修身向佛,並於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圓寂。期間,康熙皇帝曾經數次前往五台覲見父親,但都沒有得到順治的相認,所以康熙才會寫出“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的詩篇。至於其出家的原因,則是因為愛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擄獻進宮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選擇五台山修行,則是因為夢見董小宛在那裡。這種說法的有關記錄,主要存在於《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和文學作品中。尤其是當時著名才子吳偉業(梅村)寫的一組《清涼山贊佛詩》,詩文影射順治在五台修行,並用“雙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於吳偉業的詩素有“史詩”之稱,而他苦戀著的,是與董小宛齊名、才高氣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而這一切,又可以在五台山找到相關的附會。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年譜》、《旅庵和尚奏錄》、《敕賜圓照茆溪森禪師語錄》、《北游集》、《續指月錄》等僧侶書籍的記載。這些書用語錄及偈語的形式,記載順治曾經在十七年(1660)十月中旬於宮中,由湖州(浙江吳興)報恩寺和尚茆溪森為其舉行了淨髮儀式。但剃了光頭本已出家的順治,又在茆溪森的師父、報恩寺主持玉林L的諄諄誘導和要燒死茆溪森的脅迫下,回心轉意,蓄髮留俗了。

  如此,我們首先需要搞清的,是順治帝在二十四歲那年,是不是真的去世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明朝、清朝遺留的原始檔案一千餘萬件。在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中,最受其時皇家尊崇保護的,是《實錄》、《聖訓》和《玉牒》。它們在漫長的清朝統治時期,被單獨專門保護在皇史k(位於北京南池子)的金匱里,由專職守尉看護。其中的《實錄》,是由繼位的皇帝組織人員,依據各種文書檔案,按照年月日的順序,為去世的皇帝編寫的事實記錄。由於精心的保護,《清世祖實錄》金黃色的綾面到現在還像新的一樣。在該《實錄》卷一百四十四,這樣記錄著:“順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視朝。免諸王文武群臣行慶賀禮。孟春時享太廟,遣都統穆理瑪行禮。壬子,上不豫……丙辰,諭禮部: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親詣行禮,用展誠敬。茲朕躬偶爾違和,未能親詣,應遣官恭代。著開列應遣官職名具奏。爾部即遵諭行。上大漸,遣內大臣蘇克薩哈傳諭:京城內,除十惡死罪外,其餘死罪,及各項罪犯,悉行釋放。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這段話的意思是: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順治帝免去群臣的朝賀禮儀,而且當日應該舉行的春季第一月祭祀太廟的禮儀,也派官員前往。初二日,順治帝身體不適。初六日,順治帝傳諭,應該由自己參加的大享殿禮儀,因為身體不適,需要派官員代祀,讓禮部列出代祀官員的名單,並且因為病情迅速加劇,又傳諭赦免京城內十惡死罪以外的一切罪犯。初七日的凌晨相當於現在零點到一點這段時間內,順治帝就去世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