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

  鐵腕柔腸: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馮氏(2)

  ---------------

  文成帝拓跋濬是太武帝太子拓跋晃的長子。太武帝對他十分喜愛,時常呼之為“世嫡皇孫”。拓跋濬5歲的時候,曾隨祖父北巡,遇到一位剛剛降服的部族首領處罰他的手下,拓跋濬沒等祖父發話,就自作主張,命令那位首領說:“這人今天有福氣,他有幸遇到我,你就應當立即釋放他。”拓跋燾深感驚奇,說道:“此兒年齡雖小,卻知處理大事,有天子之風度。不可小瞧。”拓跋濬即位之後,其性格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施展。

  為穩定朝中形勢,文成帝果斷地把宗愛、賈周等作惡不法的宦官誅殺,夷滅三族。又在興安元年(452年)十月,把尚書長孫渴侯擢為尚書令,加儀同三司,以驃騎大將軍拓跋壽樂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同時錄尚書省事。但二人爭權,遇事不能互相合作,只一個月時間,文成帝即將二人賜死。為了防止再禍起蕭牆,文成帝將宗室廣陽王建、臨淮王譚誅殺,太尉張黎、司徒古弼因為論事不合乎他的旨意,也被黜出朝廷,貶為外官。平南將軍、宋子侯周忸晉爵為樂陵王,南部尚書、章安子陸麗晉爵為平原王。後又委任二人為太尉、司徒,以鎮西將軍杜元寶為司空,共輔國政。拓跋濬即位之初的一兩個月里,賞罰嚴明,迅速把紛紛議論的朝廷平息下來,顯示出他治理國政的才幹與剛毅性格。

  幾個月中,朝廷上政治風雲變幻,令人眼花繚亂,殘酷的宮廷鬥爭的現實,使馮後深為觸動。父祖以前大起大落的經歷,個人由不諳世事到沒入宮掖,一樁樁,一件件,不免使這位年僅10餘歲的清純少女對政治鬥爭多了一些更直觀的感受。她開始體會,開始觀察,開始明白了這九重天隔、戒備森嚴的皇宮內院常常隱藏著的無窮爭鬥與殺機,到處充斥著刺鼻的血腥味。

  13歲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選中馮氏做了貴人。這一年,馮氏只有11歲。從此,她的生活改變了。

  伴駕:文成之死

  馮後離開了撫養自己長大成人的姑母,來到了文成帝的寢宮。婚後陪王伴駕的生活是和美的,她也更有條件熟悉和了解國家最高層的政治運作了。

  高允像

  由於用人得當,特別是由於重用漢族大臣高允,文成帝統治時期的北魏基本處於較為穩定發展的狀態,社會矛盾相對緩和。馮後對文成帝不拘民族成分,寵重漢族出身的高允,感到十分欽佩。朝廷之上對漢人的看法也明顯改觀。這對於日後馮後當政期間吸收漢法、重用漢人、推行漢化的措施,無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文成帝的施政風格給馮後留下了深刻印象,二人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二十九日乙卯,14歲的馮氏被文成帝立為中宮皇后。

  馮後被立為中宮之主,除了她的聰慧與才貌外,恐怕與她在宮中生活多年深諳宮內諸多關節有關。因為,宮中嬪妃要得正位中宮,必須先要手鑄金人,若能鑄造成功,則視為吉祥如意,若是鑄而不成,則妃嬪不能立為皇后,這在北魏歷史上屬於“故事”,也就是定製。為什麼要鑄金人才能遂願?我們不清楚,史書上只說是“以成者為吉”,但因何“以成者為吉”,沒有言明,推測這恐怕與鮮卑舊俗有關。宋末元初的胡三省是個大學問家,他在《資治通鑑》注中曾說過:“魏人立後,皆鑄像以卜之。慕容氏謂冉閔以金鑄己像不成。胡人鑄像以卜君,其來尚矣。”也說鑄金像是為了占卜。也許鑄像以卜吉凶還有更深的內容包含其中。這與佛教當中造像的本義有無關連,是值得深究的。佛法東漸以後,雖遭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毀禁,但民間信仰仍無消減,太武帝晚年就已對禁令有所鬆弛。到文成帝即位後,群臣都一再要求徹底解除對佛教的禁令,足見社會上下對佛教的信仰。興安元年(452年)底,文成帝頒詔各州縣許立佛寺,准許剃度出家,並親自為師賢等高僧剃髮。他在僧侶的建議下,命於京師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約三十里的武州山南麓,開鑿五所石窟,每窟中雕鑿石佛像一座,像高達六七十尺,遂成著名的山西雲岡石窟造像的緣起。

  話說回來,馮氏幾年間從卑賤的宮中婢女,躍為貴為天下國母的皇后,不啻是天壤之別。但早諳世事的她,並無多少驕矜之色,只是勤勞地操持宮中事務,並不時關注著國事。

  //

  ---------------

  鐵腕柔腸: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馮氏(3)

  ---------------

  太安四年(458年),文成帝率兵巡視陰山,車駕深入大漠,使蠕蠕(柔然)絕跡遠逃,不少部落酋長率部求降。馮後為文成帝大揚聲威而歡呼雀躍,並陪他一起觀看了慶典活動。馮後不僅為國家的興盛而感奮,而且也為國家的未來而操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馮後對文成帝乳母常氏的恪盡婦禮及對文成帝之子拓跋弘的哺養,為自己贏得了宮內宮外、朝廷上下一片讚譽之聲。

  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與梁國蒙縣(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456年)二月,也就是馮氏被冊為皇后的第二個月,不足兩歲的拓跋弘被立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當年所定的規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皆要賜死,以防母以子貴,專擅朝政。李氏被賜死後,馮後便擔當起了養育之責,將拓跋弘視若己出,竭盡慈愛,使文成帝也深感快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