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漢光等人趟著積水來到珍妃的棺槨前,用斧頭鑿穿一個小洞,又用鋸條鋸開一個圓窟窿。李漢光手提馬燈順著圓窟窿鑽了進去。

  珍妃頭戴鳳冠,身披霞帔,面色如生。李漢光來不及細看,立即著手搜尋寶物。他見珍妃左手上握著一塊玲瓏透明的白玉雕花,右手上握著一個金光閃閃的金如意,手腕上戴著一對金鐲,頭上插著幾枝碧綠的玉簪,身邊還有許多陪葬物,大都是金銀、寶石、珍珠、瑪瑙。他急急將這些寶物一件件裝進事先備好的馬褡子裡,從棺中鑽了出來。

  鄂士臣等人將盜得的寶物經過清點後,按質量好壞分成八份。因金扁方太貴重,不便分給一個人,於是劈成八瓣,然後抓鬮將珍寶分掉。

  史學家對於珍妃墓被盜則持有不意見,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認為,當初群匪所盜的其實是珍妃的姐姐謹妃的墓,珍妃墓只是空背被盜之名。

  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著名歷史學家李軍提出的,他認為被盜的不可能是珍妃墓有二點原因:

  其一,從規格大小來說,瑾妃墓稍大於珍妃墓:—畢竟瑾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妃子,可以通過測量陵墓寶頂到月台的距離找到答案。從外觀上也可以看出來。當然,差別不是很大。

  其二,瑾妃墓的地宮用石頭砌成,珍妃墓是磚砌。而當年的關友仁、鄂世臣等一伙人在盜墓時曾使用過炸藥,因為地宮光靠鋼釺打不開;據史料記載,他們當中還有兩個專門的石匠。

  時光流逝,大浪淘沙。“夜盜珍妃墓”已是50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人們觀覽崇妃園寢,迎著芳草馨香,穿過古松濃陰,會看到修復後的珍、瑾妃墳塋。這對姐妹墓雙雙並立在平坦的月台上。在憑弔珍妃時,人們只會對她生前的坎坷遭遇倍感同情,至於被盜究竟是誰的墓,反而不再是人們關注的話題了。

  ------------

  傾圮殘宮又遭劫:土匪再盜東陵(1)

  ------------

  作案時間:1929到1948年間

  作案地點:清東陵

  受害人:清東陵內諸位皇帝皇后及皇子

  作案人:王紹義、黃金仲等人

  作案後果:清東陵內諸陵墓寶物被洗劫一空。

  盜墓性質:民盜

  可信程度:有史記載

  引子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那高高的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中國數千年奉行厚葬,清東陵地宮內隨葬了清朝260多年統治所積聚的無數奇珍異寶。然而,公元20世紀初,曾經燦爛的清東陵,悲劇性地沉入那蒼茫的暮色中。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在《優待清室條件》中規定:“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加以保護。”然而,民國政局風雲變幻,袁世凱竊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爆發,近代中國長期軍閥混戰動盪不安,《優待清室條件》很快成為一紙空文。由於斷絕俸餉,守陵官員們大都遷往京城,僅剩不多的八旗兵丁也各謀生路,自顧不暇。方圓兩千多平方公里的清東陵,不久便失去了它的清靜而成為匪盜出沒的地方。

  當年,東陵內曾發生過這樣一起惡性的盜陵事件:守陵人深夜被土匪持槍堵於值班室,嗣後發現惠妃陵上有被盜挖的痕跡。面對愈演愈烈的偷盜之風,當時清皇族代表憂心忡忡地向內務部報告,但卻得不到當局的重視。

  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奉系軍閥張宗昌率部占據東陵,對東陵大行搶奪,銅鹿、銅鶴、銅缸等都被搬走,僅金銀器物就裝載了幾十大車。

  這是軍隊第一次對清東陵的公開劫掠。此後,東陵內兵匪更加猖獗,連大殿樓台的檀木房梁、門窗隔扇都被拆下變賣,陵區內幾十萬棵松柏也被盜伐一空。

  最後,終於發生了震驚全國甚至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東陵大盜孫殿英盜寶案。然而,東陵是否就從此迎來了平靜呢?

  惡夢不斷的清東陵

  就在孫殿英率部向順義、懷柔一帶大舉撤退之時,躲在東陵外圍的土匪、歹徒以及奉軍、直魯殘軍的游兵散勇,聞風而動,紛紛向東陵趕來。當他們發現各座陵寢均被鑿挖得千瘡百孔,而慈禧、乾隆二陵地宮已被盜掘時,遂趁著混亂再次將原本就堵塞不嚴的入口扒開,打著燈籠火把,提著口袋和各種防身武器衝進慈禧、乾隆兩陵的地宮,再次進行了洗劫,兵匪、歹徒們的行動,漸被附近土著所聞。於是,一幫又一幫的土著像剛剛從箱中放出的無主之蜂,成群結隊地提著草筐、口袋向陵區擁來,並將地宮中散落下的珠寶玉器又細細搜颳了一遍。

  乾隆地宮由於泥水混雜,散落的寶物已很難尋覓,土著們便攜來耙鉤,像在田野中摟草,又像在河溝中捕撈魚蝦一樣,在泥水中四處打撈、摟鉤,將珠寶玉器以及乾隆和后妃們的破碎的屍骨一起裝入帶來的草筐、口袋,帶出地宮。然後或挑或背或用車接,弄到陵區之外的河中,用鐵篩反覆涮洗,以淘選出金粒與珠寶。至於那些被裹挾而來的破碎的屍骨,自然是扔入河中隨水而去,可謂一場真正的洗劫。許多兵匪、歹徒及土著由此大發了一筆橫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