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堪稱國寶的珍貴文物,不但有著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而且還有很好的藝術觀賞價值,被國內外許多學術和藝術書刊所著錄。有些還填補了此前文物資料記載的缺失,如青銅器“禁”,即是如此。

  ------------

  軍閥之爭:鬥雞台盜寶案(3)

  ------------

  黨玉琨其人

  黨玉琨是陝西富平人,又名黨毓坤。因其走路時一隻腿跛,故被當地人稱為“黨拐子”。他從幼年時起便不學無術,厭讀詩書,也不願從事家務和生產勞動,整天和一幫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吃喝嫖賭,無惡不作。他為人狡黠奸詐、刁鑽善變,尤其喜歡聚眾賭博。黨玉琨生性頑劣,動不動就與人爭鬥,殺人越貨對他來說簡直成了家常便飯。他的那條跛腿,就是在與人爭勇鬥狠時被對手打傷,從而留下病根的。

  據說,黨玉琨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四處遊蕩,曾在西安、北京等大城市的古董商店裡當過學徒,經受了古董商的薰陶和點撥,見過不少古文物。久而久之,便成為此中行家。他特別善於識別銅器,真品贗品一看之下便知分曉。

  後來,一向極不安分的黨玉琨棄商從戎,先是投到了盤踞在陝西鳳翔一帶的地方軍閥、靖國軍首領郭堅部下當小頭目,歷任排、連、營、團長。他精於鑽營之道,懂得怎樣投上司的喜好,所以較受郭堅的賞識。但好景不長,1921年8月,馮玉祥整肅陝西軍閥,郭堅因不服管束而被西北軍打死,郭的部下李寺被馮玉祥委任為該軍頭領,帶兵駐守鳳翔。

  黨玉琨頓時失去靠山,只得率一部分殘兵敗將逃到陝西醴泉縣駐紮。不久,李寺奉命東調,留守鳳翔的地方軍隊之間互相勾心鬥角,四分五裂。黨玉琨便乘虛而入,於1926年2月率部再度迴轉鳳翔。為了壯大聲勢、顯示威風,他就自封為“師長”,號稱“司令”。

  1928年5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司令的馮玉祥,命令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宋哲元率領所部三個師、一個旅,共約30000人馬,圍剿鳳翔城,宋哲元親自督隊,在硝煙瀰漫中冒險沖入城裡,經過短時間巷戰後,大獲全勝,占領鳳翔。黨玉琨在鳳翔東城牆下被擊斃,其所部官兵被全部資遣。

  ------------

  繁華事盡哀愁生:兵匪盜崇陵(1)

  ------------

  作案時間:1937年

  作案地點:清西陵之崇陵

  受害人:光緒帝及其妃子

  作案人:鄂士臣、關有仁、李漢光等八人

  作案手段:挖掘其墳,然後鞭屍三百

  作案後果:珍妃墓陪葬全部被洗劫一空

  可信程度:民間傳說

  祟陵始建於1909年,陵址名金龍峪,在泰陵東5公里,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後的一座。其時清朝已被推翻,由遜清皇室繼續修建。裡面埋葬著德宗景帝光緒和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光緒駕崩時,陵還未建,他的梓宮(棺槨)在故宮觀德殿暫安。1913年崇陵地宮建成,11月16日申時,光緒的棺槨才正式安放於崇陵地宮之中。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宮。

  崇陵是我國最後一座帝王陵墓。其規模雖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樓、石像生等建築,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自己的特色。隆恩殿構架用質地堅硬的銅藻、鐵藻木建成,有銅梁鐵柱之稱。

  特別是殿內四根金柱採用瀝粉貼金的盤龍裝飾,為清帝陵的獨到之處。整個陵寢根據守衛和祭祀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為了增強排水性能,每個宮殿基部都建有2米寬的散水,明樓前和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御帶河,地宮內鑿有14個水眼與龍鬚溝相通。

  引子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大舉進犯,第二年占領了易縣城,挾制偽政權在西陵派駐了所謂的“護陵警”。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奮起抗戰,解放了西陵以西的廣大山區,偽西陵辦事處的護陵警被八路軍的神威嚇破了膽,倉皇逃進了易縣城裡。

  這樣,整個陵區便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游擊區。各陵除了留有一名在此侍奉多年的老年守陵人看守外,再沒有武裝人員做守衛工作了,整個西陵的戒護,一時形成真空狀態,老百姓也可到陵區打柴割草,走走看看,隨意出入,這就給思謀盜掘陵墓的不法之徒造成了可乘之機。

  1938年秋季,一夥不明身份的軍人盜掘了崇陵地宮。傳說,崇陵被盜是當年參加過修建工程的人所為。還有的說是當地一股匪徒所為。崇陵地宮究竟被誰盜劫,到現在也沒有定論,但據當時住在西陵附近的老人們說:1938年秋,正是兵荒馬亂之際,日本軍已占領了易縣城。西陵作為皇陵,已沒有了過去那威嚴的八旗護陵兵,成立了皇室後裔和日本人組成的警備大隊,名義上是護陵,實際上是為日本人辦事,專與共產黨作對。

  當時西陵附近有一位青年人,抱定抗日救國心,但對共產黨沒有認識,不願投奔共產黨,也不願投奔國民黨,自己找了鄰村幾個親戚朋友,準備成立一支隊伍打日本,但手中又沒有槍枝,怎麼辦?幾個人一合計,決定盜掘珍妃墓。他們去珍妃墓的第二個晚上,看見大約有一個營的軍人奔向崇陵,第二天早晨就看見從崇陵出來的路上有盜墓者留下的痕跡:綾子布等瑣碎的東西。崇陵被盜了,那批隊伍究竟是何人,至今仍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