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長安由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組成。宮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宮城之南,為百官衙署(即政治機構),外廓城從東南北三方拱衛著皇城和宮城,是居民區。昭陵的陵寢居於陵園的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可比擬皇宮內宮。

  當時地宮外面還有許多木構建築,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於地宮前面四周山勢陡峭凸凹不平,往來不便,又“緣山傍岩架梁為棧道,懸絕百仍,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達元宮門”。但山上棧道建築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須左右迴繞旋轉,這從杜甫所寫的《重經昭陵》“陵寢盤空曲”詩句中就可以得到證明。雖然前人的這些記載未必可靠,但從中卻可看出其富麗堂皇和工程繁難的程度。昭陵四周當時建築,根據宋敏求《長安志圖》記載:“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寢宮為中心點,四周迴繞牆垣,四隅建立樓閣,北為玄武門,南為朱雀門,周圍12里。”

  凡到過唐昭陵所在的九峻山的人,都會發現遍及整個山坡上的厚厚的羊糞層,是別處甚為罕見的。傳說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弄清羊糞層到底有多深,在一個地方從早晨太陽出一直挖到太陽落山還沒有挖到底下的山石上。

  九峻山上這麼厚的羊糞到底是從那兒來的?說法甚多。但是有一種說法認為,大概是與當初修建昭陵墓有關。

  十三年的營建陵墓工程中,昭陵不但牆垣四繞,城角四隅建有樓閣,還有四周各方修砌重重城門,規模十分浩大,需要的磚瓦什物數量尤其是巨大,這裡所需用的一磚一瓦必須從陵下運到山頂上。在一千多年前,雖然屬於盛唐時期,要把這些東西從山下一直運到海拔一千一百八十七點六米高度的人跡罕至的九峻山頂上仍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而且,陵園的修建是有時間限制的。如何能夠很快地把堆積在山腳下的東西運到山頂上,難住了當時主管修建陵園的官員。

  他們雖然也徵調民夫,但是因為條件太過艱苦,所以工程的進展速度仍是相當慢的。雖然經過多人行走,已從荒山野嶺中踩出一條羊腸小道,但是,道窄路險,人走都極不方便,運送物料就更困難了。

  這時候,被徵調的苦力民夫中有一個人,家就住在九峻山下,以放羊為生。忍受不了每日列隊登山運輸的辛苦,提出將每天分給他背運的磚瓦單另放出來,他自己想辦法運完。領工的人見他家就住在附近,態度誠懇,諒他不會走脫,就照他的話辦了。奇怪的是這一分開,他每天分下的磚瓦早早地就運完了。後來才知道,這個放羊人想了一個奇妙的辦法。他把分給自己背運的磚瓦綁在一群羊身上,然後拿上放羊鞭一吆喝,羊群就漫山遍野地上山去了。雖然有些地方人不能去,可是羊群卻登山攀險,能走近路,很快地就到了山頂。在山上卸下了羊身上的磚瓦,放羊人又趕羊下山,再運第二次。放羊人不但早運完了東西,羊兒還吃飽了肚子。

  這一發現,使帶工的人十分高興。然後,就以皇家的名義,廣徵羊群,很短的時間,九峻山上下成了一個羊群的世界,很快地把山下的物資都運到了山頂上。大概此後十三年的營陵過程中,他們就一直利用了這個辦法。

  十三年後,昭陵完工了,九峻山上下就積下了一層厚厚的羊糞。每年發洪水時,總把羊糞衝下來,肥了附近山下的農家田園。但是,大概工程過於浩大,積下的羊糞過多吧,至今九峻山坡上的羊糞還是隨處可見。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唐王陵上的羊糞,肥了南坡下的趙鎮。”

  ------------

  盜墓最多的節度使:溫韜盜唐朝諸皇陵(2)

  ------------

  溫韜盜唐諸陵的過程

  唐末,西起干縣、東到蒲城的崇山峻岭上,除昭宗李曄的“和陵”、哀帝李的“溫陵”以外,有唐一代的其他19個皇帝的陵墓(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合葬一陵)以無與倫比的皇家氣派,兀出在人們的眼前。這號稱關中十八陵的昂昂喪葬氣象,全浸著大唐勞苦百姓的血汗和智慧。令人痛惜的是,除了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外,其他每一座皇陵都被一個人所盜,這個人趁五代天下大混亂之機,盡掘陵中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便成了人們唾罵的對象,給一部歷史添加了一段黑色章節。

  這,就是一生為匪為患,朝秦暮楚,反覆無常的溫韜。

  溫韜,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人。當一代大唐王朝走向末日的時候,溫韜出生了。據傳,溫韜出生時有匪星殞落在嵯峨山。嵯峨山位於昭陵所在地九峻山之東,現涇陽縣西北,其山和九峻山西邊的五峰山,成斗拱之勢將九峻山襯夾在中間,加上南面渭水如練,北面黃土高原蒼莽無限,九峻山便具有了獨特的磅礴氣勢。

  溫韜其人有兩個特點:一為屢裝兒孫,誰的勢力強誰便是親爹娘,趨炎附勢,反覆無常到了極至。二為盜掘古墓,尤其對唐十八陵大肆襲劫盜掘,將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明的歷史珍藏侵掠破壞,成為千古大盜。

  後梁王朝開平第二年(908年),溫韜便趁戰亂聚斂財物,公然瘋狂盜掘了北原上大唐所有的皇陵。對此,《新五代史·溫韜傳》有“(溫)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溫)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溫)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這段話的意思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