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漢時期的陵墓的特點

  東漢陵園四周的建築也與西漢相異,不築垣牆,改用“行馬”。通往陵冢的神道兩側還列置成對石雕。東漢開創了在神道兩側建置石雕生的先例,進一步顯示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為以後各朝所沿用並發展。

  東漢帝陵地下建築改變了西漢以柏木黃心為槨的制度,多用石頭砌建槨室,稱為“黃腸石”。東漢十二個帝陵,除獻帝禪陵遠在河內郡山陽以外,其它十一個帝陵都在洛陽故城附近。

  東漢諸陵之典範:漢光武帝原陵

  原陵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墓,在河南省孟津縣白河鄉附近。南依山勢平緩的邙山,北顧山巒起伏的太行,波濤滾滾的黃河沿陵北側咆哮東去。這裡風景秀麗,是引人注目的形勝之地。

  光武帝的陵冢位於陵園北部,坐北朝南,封土為陵,當地百姓稱之為“劉秀墳”。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鐫刻“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其中“中興世祖”四字尤為明亮。傳說過去老百姓多到這裡撫碑擇吉問凶:人離碑十步,雙手平伸,閉目走去,能摸到這四個字就是吉兆。從陵冢到門闕修有神道,神道兩側原排列有石象、石馬等石雕和整齊蔥蘢的柏樹。現在柏樹猶存,其中有二十八棵高聳入雲的柏樹,當地百姓稱之為“二十八宿”,傳說是象徵跟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雲台二十八將”。

  ------------

  軍隊的“副業”:曹操盜掘漢梁孝王墓(1)

  ------------

  作案時間:三國初期

  作案地點:永城芒碭山的漢梁孝王墓,今河南商丘永城芒碭山

  受害人:西漢諸王

  作案人:曹操及其軍隊

  作案手段:曹操設“摸金校尉”之職,專門盜墓

  作案後果: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盜墓性質:官盜

  可信程度:有史可查

  引子

  永城芒碭山西漢(前202─8年)王陵墓群,位於永城芒碭山境內,自漢梁孝王劉武起,梁國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均安葬與此。梁孝王是劉邦的孫子,漢文帝的兒子,景弟的同胞弟弟,他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有著自己的遺憾。梁孝王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榮登九五。

  生前遺憾身後補,既然在現世無法“圓夢”,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個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規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後過過皇帝癮。

  梁孝王墓、梁孝王夫人:李王后墓等斬山作廊,穿山為藏,工程浩繁,規模宏大,形成年代早於明十三陵1300年,構築規模大於明十三陵四倍,被中外考古界稱譽“天下石室第一陵”,並且,陵內設有中國最原始的冰窖和最早的坐便廁所。墓冢鑿山而進,規模宏大,漢墓壁畫被專家譽為“敦煌前的敦煌”。

  這個墓群的標誌性墓葬是梁孝王劉武的墳塋。劉武是文帝之子、景帝之弟,坐擁300里江山,富可敵國。劉武的陵墓形狀之巍峨、陪葬之豐厚,令人嘆為觀止。

  墓中猶做帝王夢:梁孝王墓的規模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漢梁孝王劉武都是一個悲情人物。

  梁孝王生活在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說,正是由於他的參與,才有了“文景之治”。但畢竟,“文景之治”不是“孝王之治”。

  梁孝王雖然絕頂聰明,但他的夢想註定無法實現。他的悲哀在於,他有一個太能幹的父親和同樣了不起的胞兄,他們都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好國家。就算是有著遺憾,貴為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梁孝王劉武還是享受著超出一般的優厚待遇。

  據《資治通鑑》載:“(梁孝王)每入朝,上使使持節以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關下。既至,寵幸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和景帝同坐一輛車,那是什麼規格!

  據說,竇太后最寵愛的兒子就是梁孝王,而景帝也非常喜歡這個能幹的弟弟,所以竇太后、景帝、梁孝王母子三人常常在一起吃飯喝酒。公元前155年,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熱、親情蕩漾之時,景帝情不自禁地說:“千秋萬歲後傳於王。”

  景帝的意思是說,死後要把皇帝之位傳給梁孝王。酒場上的話,很多時候只是說說而已,誰也不會完全當真。梁孝王當然也不會笨到相信這句話,但誰不喜歡聽好話呢?“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只是讓孝王死不瞑目的是,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沒有實現他的帝王夢,生前遺憾身後補,因此,梁孝王把自已的陵墓修建得有如皇帝的王陵一樣豪華。

  梁孝王的墓在芒碭山群的保安山南山東側半山腰,坐西面東,距山頂20米。梁孝王墓南北最寬處(迴廊北耳室北壁至迴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處3米,總面積約650平方米,總容積約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及10餘間側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統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迴廊,迴廊的東端與主室相通。迴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迴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泉、黑水河等。在迴廊與各室之間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據說,曾有人進梁孝王墓後幾天走不出墓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