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就是他們參加演習的部隊雖然只有一個八八艦隊,但按時間推算,實際上在演習開始不久就有一支例行巡邏的艦隊經過這裡海域,這樣一來一旦演習出了什麼事,日本馬上就有一支後備隊。

  第四點值得懷疑的地方是他們軍方為此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他們一方面在記者面前宣稱是反恐演習,不攜帶大型攻擊型武器,但另一方面又回答日本記者提出的關於日本防衛廳重新解釋《自衛隊法》中 “武器等的防護”條款的問題。說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在防空識別圈內遭到攻擊的時候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射擊,而且日本早就把春曉油田納入了他們海軍空軍的識別圈。這樣一來就等於告訴世人他們沒有惡意,但要是有人對他們不利就可以動用武器。

  中國政府經過認真考慮,決定臨時派遣一個艦隊達到日本演習地區進行戒備,艦隊由“現代級”驅逐艦、飛彈護衛艦、補給艦和飛彈觀測支持艦以及水下兩艘常規潛艇組成。相對平時日本的軍事演習而言這次是最認真的一次對待了。

  //

  雖然中國有所準備,但還是沒有逃脫日本人的算計。

  八月八日,日本艦隊先是氣勢洶洶衝過了他們自已劃的中間線,當然更是衝過了中國劃的中間線,在得到中國艦隊的警告後就不情不怨地掉頭後撤,但過了他們劃定的中間線以後就不再後撤了,就停在那裡不動,與中國艦隊對峙著。

  八月十日,許多民間企業的船隻達到了,與艦隊匯合後就開始架設鑽井平台,他們似乎也不管這麼架設平台能不能鑽到石油,反正就是架設,而且一架就是好幾個平台。

  同時日本軍艦還帶了許多新聞記者上船,名義是參觀演習,實際上是藉助新聞記者的鏡頭把這裡的情況向世界轉播。

  這下中國除了抗議沒有任何辦法,要撞對方架設的平台?日本軍艦就在你前面攔著。就算你把日本軍艦撞翻了,那些平台上全是平民和記者。能把他們怎麼樣?要打,則中國還沒有做好任何開打的準備,奧運會正在舉行,怎麼打?日本人原來就聲明了不開第一槍,中國人在這個時候開第一槍?

  其實就算要打也要在一段時間以後,因為現在打肯定打不過人家,對方的實力明顯優於自己,而且對方在不到二百海里的地方還有一支艦隊在待命。

  再有一件事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注意,那就是美國政府的反應,這次事件發生後,他們的行動也不同以往,那艘剛剛代替“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進駐日本的“布希”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也帶隊趕到事發地點不遠的區域游弋,美國對外的宣稱是監視雙方的行動,以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打不好打,但不打只等也不行。因為時間拖的越久,日本平台架設就越牢固,在世人心目中就更能造成既成事實的印象,到時候再動手,中國受到世界的輿論壓力就更大了。

  日本政府在這個時候孤注一擲,確實是抓住了中國的軟肋。

  他們迫使中國對全局進行痛苦的權衡和選擇。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宣布今後日本首相將不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首相也在電視上就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在亞洲所做的一切進行公開的道歉。並保證日本今後除了自衛絕不對外動武。

  同時日本媒體還向外透露,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日本所侵害的國家,日本準備討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一時間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幾乎所有其他國家都對日本產生了“好感”,可謂好評如潮,就連反對日本最激烈的韓國也保持沉默。都認為日本是真正的浪子回頭。

  這樣一來,中國更是被動了,抗議、譴責、遺憾的聲音就顯得非常無力了。

  到這個時候,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終於明白日本政府高官為什麼以前一直堅持要參拜靖國神社,為什麼一直不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所做所為道歉……

  原來他們是做這個用的,他們並不是真的很崇拜那些戰犯,也不是不知道二戰中日軍所做的非常不人道,而只是想在適當時候充分利用它們一下而已。

  好精明的日本人!

  八月八日的“東海事件”就以日本人架設了五個平台而結束,使日本人在東海贏得了一個立足點,也為將來贏得了一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但中國政府是隨便讓別人欺負的嗎?不久以後中國海軍艦隊開始了在東海的例行巡邏。不過日本也派艦隊開始了例行巡邏。從此,兩個國家的艦隊幾乎天天在東海油田會面,擦槍走火的事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另一方面,中國也勝利結束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體育盛會。這屆奧運會無論從舉辦規模還是參賽運動員數量都是歷屆最大的。北京市民的表現更是贏得了各國觀眾和運動員的好評。

  由於社會各部門的努力,整個運動會進行期間都沒有任何意外事故發生。中國運動員也不負全國人民所望,獲得了獎牌總數第一,金牌第二的輝煌成績,與美國金牌數量只相差了區區一塊,如果不是中國對在男子重劍和跳台跳水中被裁判判掉幾塊金牌的話,中國隊應該穩居金牌榜的第一位。

  更讓國民高興的事,中國男子足球隊竟然進入了八強,雖然失的球是進球數的三倍有多,進了三個,失了十個,主要是最後一場被別人灌了八個造成的。但就名次而言卻是歷史性地突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