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美國也知道這個消息是假消息怎麼辦?他們也許會反過來收購我們的股票。”小川擔心地說道。

  “哈哈,美國人?玩這些小動作是玩不過我們的。與我們相比,他們有幾個方面的劣勢。其一他們琢磨不定中國人的性格,他們雖然懷疑中國人是否有這個本事,但他們不敢肯定中國說的就是假的,他們肯定要收集足夠的證據後進行分析然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果我們利用媒體給他們一些虛假的信息,他們就更難分析了,待他們明白過來的時候,一切都晚了。其二他們想不到我們的動作這麼快,我們現在就著手籌集資金,只要股票價格跌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殺入,他們那時候只怕還在籌錢呢,當然為了防止美國人與我們對拼,我們還要與大藏省溝通一下,也許到時候需要政府在資金上的協助。其三就是他們在明處,我們在暗處,我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小川君,你儘管放一百二十個心,美國佬是打不過我們的。哈哈。”松下次郎自信地笑了。

  三人都點了點頭,但作為信息部長的小川還是有一絲顧慮,雖然他也不認為自己考慮的對,但還是向上司說明還是穩妥些,以免將來萬一......,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他猶豫了幾次,嘴也張了幾次,最後還是把心中的擔憂說了出來:“董事長,如果中國的技術——,我是說萬一中國的技術是真的呢。”

  “哈哈,到底是搞技術的,考慮事情非常全面。對,套用中國一句熟話就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首先我是絕對不相信中國一個小小的鋼管廠能整出什麼世界最好的淡化技術,就算是有好的淡化技術憑他們的製造能力也製造不出來。我也研究過中國,我發現這幾十年只有兩個東西還算馬馬虎虎。一個是宇宙飛船,一個是雜交水稻,其他的不是抄襲就是模仿,沒有一個入我的眼的,哪想我們大日本國,到處都是高技術產品。既然小川君這麼說了,那我還是做二手準備。小川君,你把你的‘獵狗’給派出去,看看情況到底怎麼樣?是真的的話,就要他不計一切代價把資料給我弄回來,是假的他就配合你的其他人控制好消息的傳播。”

  “是,董事長!”小川這才把自己懸著的心放下,異常響亮地答應了。

  就在日本藍狼公司討論藍狼計劃的第二天,美國艾得斯設備公司也召開了公司董事會議,會議的議題也是與藍狼公司的內容基本相同。由於中國消息的發布,同樣使公司的股票下跌,正在談判簽合同的客戶也流露出遲疑觀望的心思。一些快要簽字的合同也被客戶叫停。雖然這些對公司的業務和信譽影響不大,但也沒有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涉及的合同金額也有幾億美元。

  總裁詹姆斯很頭痛,剛才聽了信息部的路易絲小姐的報告,說是幾家有影響的大報以及一些知名網站都刊登了中國海水淡化設備的消息,文章中還列舉了一些數據,使人一看就明白了這中淡化設備的優勢所在,今天世界兩大淡水設備製造巨頭也就是自己的公司和日本的藍狼公司的股票都在繼續下跌。

  股票下跌倒問題不大,主要是自己公司的淡化設備與消息描述的中國的淡化設備簡直沒法比,自己的設備不但投資大、占地大、耗電多,而且出水量小、維護成本高、對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高。

  “是真的?還是假的?”對於這個問題,詹姆斯自己問自己都問了好多遍了。這個問題不搞清楚,股票的事就無法處理,如果是真的,股票是托不起來的,股民不相信你了,自然賣不起價,除非自己現在能馬上籤一個大的合同或者轉產其他利潤高的產品,當然也可以被其他著名大公司收購,這樣才能把股票托起來。如果是假的,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是暫時性的走低,最後終究會漲起來,當然在下跌的時候,有可能會被別人落井下石,惡意收購,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護盤,當然最好是早點揭露那個假消息的真相。

  董事會幾個人商量了很久,大家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大家覺得現在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派人到中國了解事情的真相。與此同時也要準備一批護盤的資金,加緊與客戶進行溝通,爭取簽好幾個合同來穩定當前的形勢。

  沒有多久日美兩大淡水設備製造巨頭的情報人員開始向汕頭那個小小的城市聚集,蒙在鼓裡的王學龍他們現在在幹什麼呢?

  中華之怒 第四章 [又一財源]

  第五卷 風雨中的搏擊 第四章 [又一財源]

  作者:謝老三

  果然不出所料,公開試假機後不久就陸續有一些企業找上門來。有的要聯合他們建淡化廠,他們願意提供土地、廠房;有的提出要聯合辦企業,保證在短時期內造出合格的產品;有的企業提出提供配套部件,只要他們答應,對方就不要任何資金立即進行生產;有的則提出願意進行風險投資;更多的是企業要他們在自己的企業內部建立淡化廠,解決生產生活所需;也有當地政府出面的,要求在本地建大型淡化廠,解決缺水帶來的有關問題,特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水資源規劃署也派人來與羅亮進行商談,討論在香港建立大型淡化廠的可行性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除了申請建淡化廠的人員以外,羅亮對其他的不是敷衍就是拒絕。對於申請建廠的也沒有立即答應,只是要對方留下相關資料,答應在設備定型和批量生產後優先考慮他們。同時告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聯繫人,如果建廠肯定會第一個考慮(哈哈,香港有錢,而且又是國際大都市,宣傳效果不是其他城市可比的)。費了不少口水,總算就他們打發走,儘管這些人都是半信半疑地離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