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她的話頭一頓,忙看了眼沈梒,有些尷尬地道:「哎,都是些後宅婦人們的無趣之事,不提了。這邊請。」
沈梒與她一同而行,安慰道:「縱使是才高八斗之人,也有文思堵塞之時。偶爾對不出,也是常事嘛。」
「說的也是。」謝母嘆道,「但像大人這般的才子,肯定沒有遇到過這種窘境。」
「怎麼沒有。」沈梒笑道,「不怕夫人笑話。早年我未入仕之時,在江南一帶遊歷,最喜歡參加清談會。那時年少不知天高地厚,與前輩泰斗同席而坐,經常是被問得啞口無言。」
「真的?」謝母有些驚訝。她只知沈梒少年成名,卻不知他還有這段青澀往事,「那、那大人怎麼辦,不尷尬麼?」
「起初也是尷尬的,但後來便摸索出了個法門。」沈梒悠悠笑道,「被問到了不會的,便從容不迫地坐著,故作目下無塵之狀,或平靜地飲一口茶。旁人不知你不會,只會道你已胸有成竹,或覺此問太過庸俗故而不願作答。反而會自慚形穢,不再追問了。」
「這……」謝母聽著,竟忍不住失笑出聲,「真是好法子。」
「夫人見笑了。」沈梒亦笑著,又柔聲道,「吟詩頌對,本就是風雅之事。在這種事上爭強鬥狠,著實失了風骨。若夫人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不如便靜坐飲茶,任旁人去斗便罷,不必突惹煩惱。」
謝母一怔,隨即便忍不住大為感動。她們這些後宅夫人們的明爭暗鬥,在爺們兒們看來都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輸了、受了委屈,說給丈夫兒子們聽卻都無人理解,也無人安慰。
這麼多年來,也只有沈梒一人,願意聽她訴說,還給她出主意。
謝母心裡軟成一團,又是感慨又是感激。
說話間,二人來至堂內,謝母忙著吩咐人奉茶又端來糕點,又取來了那幅《觀碑》圖,將前後的事情原委說了一遍給沈梒聽。沈梒瞭然,讓兩個下人展圖,自己起身細細地端詳起來。
「怎麼樣?」謝母在旁看著他,輕聲問道,「此畫可是真跡?」
「唔……」沈梒直起了身,有些無奈地道,「不瞞夫人說,可說是真,也可說是假。」
「這、這是何意?」
「夫人可知 『一截成雙』之法?」
謝母一怔,心中一涼,頓時明白了。
文人們題詞作畫多用宣紙,墨水在宣紙上極易滲透,而宣紙又多有五六層之厚。畫商為圖厚利,一畫賣多人,必設法將一幅畫揭出若干層。揭層越多,筆墨越淡,每層的原作也比較淡,作偽者便再用宣紙裱數層,墨跡輕淡之處再照樣添補,再用熏舊之法使其變舊變暗,真偽便難以分辨。
「夫人細看此處。」沈梒指著畫中的一棵老松枝丫道,「這一筆收尾處,最上層墨跡之下偏又多了道淺淺的墨痕,那便是原作的筆跡,作偽者不慎描了出去。但若是不細看,實在難以發現。」
「這……唉。」謝母跌坐了回去,頭痛地道,「這樣一幅偽作,是沒法再送給皇后了。無論如何,還是多謝大人了。」
「區區小事。」沈梒笑道,「以後若有幫得上忙的地方,夫人隨時知會。」
謝母連忙道謝,遲疑了下,又問道:「不知——不知讓之他最近可好?」
沈梒一怔,抬眼看謝母望著他有些忐忑的樣子,頓時心下便明白了。他暗暗嘆息了一聲,溫和道:「讓之他最近忙,船塢廠開工在即,很多單子數目需要他親自過目。但夫人放心,他的衣食都有人照看著。」
謝母有些窘迫,總覺得被他看破了小心思,忙道:「朝堂大事,不必說給我聽。但你們務必要注意身子,別忙起來就不顧別的了。」
說著,又吩咐下人們拿來一堆新鮮瓜果、漁產和日常用物讓沈梒帶回去,沈梒也都一一收下。
「那今日便不打攪夫人了。」沈梒起身道,「過幾日待讓之忙完,便會回家來的。」
謝母也起身相送,但當她看著沈梒那修長卻略有些單薄的背影向外走著時,不知怎地,忽然便脫口而出叫道:「良青!」
沈梒腳步一頓,回頭看她。
謝母擰緊了帕子,心裡緊張,卻還是慢慢說出了那句想說的話:「你……你也要注意身子。夏燥,別太過貪涼,知道了麼?」
沈梒眼中流光閃動,竟有些怔然。半晌,他終於揚起了個柔柔的笑意,低頭答應了下來。
送走了沈梒,謝母再次回到了庭院中的宴席上。此時眾夫人已沒在玩鬥草了,又三兩聚在一起,聊起了兒女的姻緣之事。
看謝母回來落座,眾人便不由自主地將話題轉回了她身上,有位夫人裝似不經意地笑問道:「說起來,讓之還沒成親呢?這年紀可也不小了,房裡沒個人怎麼辦呀?」
謝母往後靠在椅背上,輕搖著團扇,在夏日情暖的光線中微微眯起了眼睛。
小扇輕風正涼,徐徐地吹散了燥熱和太過馥郁的花香。這感覺便像那個年輕人一般,悠涼靜遠,從容雅致,只要在他的身邊,便仿佛再感覺不到世事嘈雜紛擾,只餘一片寧和。
在眾夫人的注視中,謝母懶懶地開口道:「沒辦法,讓之他的眼光高呀。」
「需得找個才高貌美,性子平順柔和的。但又要出門能震懾一方,讓男子也敬畏;入門能紅袖添香,讓房內幸福。上能議國事論經典,下能品詩書弄風月。不是這樣的人,怎麼如得了我家讓之的眼呢?」
沈梒與她一同而行,安慰道:「縱使是才高八斗之人,也有文思堵塞之時。偶爾對不出,也是常事嘛。」
「說的也是。」謝母嘆道,「但像大人這般的才子,肯定沒有遇到過這種窘境。」
「怎麼沒有。」沈梒笑道,「不怕夫人笑話。早年我未入仕之時,在江南一帶遊歷,最喜歡參加清談會。那時年少不知天高地厚,與前輩泰斗同席而坐,經常是被問得啞口無言。」
「真的?」謝母有些驚訝。她只知沈梒少年成名,卻不知他還有這段青澀往事,「那、那大人怎麼辦,不尷尬麼?」
「起初也是尷尬的,但後來便摸索出了個法門。」沈梒悠悠笑道,「被問到了不會的,便從容不迫地坐著,故作目下無塵之狀,或平靜地飲一口茶。旁人不知你不會,只會道你已胸有成竹,或覺此問太過庸俗故而不願作答。反而會自慚形穢,不再追問了。」
「這……」謝母聽著,竟忍不住失笑出聲,「真是好法子。」
「夫人見笑了。」沈梒亦笑著,又柔聲道,「吟詩頌對,本就是風雅之事。在這種事上爭強鬥狠,著實失了風骨。若夫人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不如便靜坐飲茶,任旁人去斗便罷,不必突惹煩惱。」
謝母一怔,隨即便忍不住大為感動。她們這些後宅夫人們的明爭暗鬥,在爺們兒們看來都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輸了、受了委屈,說給丈夫兒子們聽卻都無人理解,也無人安慰。
這麼多年來,也只有沈梒一人,願意聽她訴說,還給她出主意。
謝母心裡軟成一團,又是感慨又是感激。
說話間,二人來至堂內,謝母忙著吩咐人奉茶又端來糕點,又取來了那幅《觀碑》圖,將前後的事情原委說了一遍給沈梒聽。沈梒瞭然,讓兩個下人展圖,自己起身細細地端詳起來。
「怎麼樣?」謝母在旁看著他,輕聲問道,「此畫可是真跡?」
「唔……」沈梒直起了身,有些無奈地道,「不瞞夫人說,可說是真,也可說是假。」
「這、這是何意?」
「夫人可知 『一截成雙』之法?」
謝母一怔,心中一涼,頓時明白了。
文人們題詞作畫多用宣紙,墨水在宣紙上極易滲透,而宣紙又多有五六層之厚。畫商為圖厚利,一畫賣多人,必設法將一幅畫揭出若干層。揭層越多,筆墨越淡,每層的原作也比較淡,作偽者便再用宣紙裱數層,墨跡輕淡之處再照樣添補,再用熏舊之法使其變舊變暗,真偽便難以分辨。
「夫人細看此處。」沈梒指著畫中的一棵老松枝丫道,「這一筆收尾處,最上層墨跡之下偏又多了道淺淺的墨痕,那便是原作的筆跡,作偽者不慎描了出去。但若是不細看,實在難以發現。」
「這……唉。」謝母跌坐了回去,頭痛地道,「這樣一幅偽作,是沒法再送給皇后了。無論如何,還是多謝大人了。」
「區區小事。」沈梒笑道,「以後若有幫得上忙的地方,夫人隨時知會。」
謝母連忙道謝,遲疑了下,又問道:「不知——不知讓之他最近可好?」
沈梒一怔,抬眼看謝母望著他有些忐忑的樣子,頓時心下便明白了。他暗暗嘆息了一聲,溫和道:「讓之他最近忙,船塢廠開工在即,很多單子數目需要他親自過目。但夫人放心,他的衣食都有人照看著。」
謝母有些窘迫,總覺得被他看破了小心思,忙道:「朝堂大事,不必說給我聽。但你們務必要注意身子,別忙起來就不顧別的了。」
說著,又吩咐下人們拿來一堆新鮮瓜果、漁產和日常用物讓沈梒帶回去,沈梒也都一一收下。
「那今日便不打攪夫人了。」沈梒起身道,「過幾日待讓之忙完,便會回家來的。」
謝母也起身相送,但當她看著沈梒那修長卻略有些單薄的背影向外走著時,不知怎地,忽然便脫口而出叫道:「良青!」
沈梒腳步一頓,回頭看她。
謝母擰緊了帕子,心裡緊張,卻還是慢慢說出了那句想說的話:「你……你也要注意身子。夏燥,別太過貪涼,知道了麼?」
沈梒眼中流光閃動,竟有些怔然。半晌,他終於揚起了個柔柔的笑意,低頭答應了下來。
送走了沈梒,謝母再次回到了庭院中的宴席上。此時眾夫人已沒在玩鬥草了,又三兩聚在一起,聊起了兒女的姻緣之事。
看謝母回來落座,眾人便不由自主地將話題轉回了她身上,有位夫人裝似不經意地笑問道:「說起來,讓之還沒成親呢?這年紀可也不小了,房裡沒個人怎麼辦呀?」
謝母往後靠在椅背上,輕搖著團扇,在夏日情暖的光線中微微眯起了眼睛。
小扇輕風正涼,徐徐地吹散了燥熱和太過馥郁的花香。這感覺便像那個年輕人一般,悠涼靜遠,從容雅致,只要在他的身邊,便仿佛再感覺不到世事嘈雜紛擾,只餘一片寧和。
在眾夫人的注視中,謝母懶懶地開口道:「沒辦法,讓之他的眼光高呀。」
「需得找個才高貌美,性子平順柔和的。但又要出門能震懾一方,讓男子也敬畏;入門能紅袖添香,讓房內幸福。上能議國事論經典,下能品詩書弄風月。不是這樣的人,怎麼如得了我家讓之的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