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腦器官占據身體較大比例的生命,類人猿大腦比例和人類差不多,老鼠和海豚的大腦比例和人類相差無幾,甚至一些鳥類的大腦占據身體比例比人類還要高。

  但很可惜,它們都沒有智慧,就算把它們從一出生就養在人類社會,讓它們從小受到智慧人類的潛移默化影響,它們還是不會誕生智慧,最多更擬人化能思考罷了。

  但這並不能算是智慧,只能說模仿和聰明,智慧程度不高,不會自我思考哲學也不會自主創造新的工具。

  或許會說這是因為人類和它們不一樣,所以這個刺激影響不夠深。

  但我做過一個試驗,那就是利用虛擬實境技術給它們導入虛擬神經信號,讓它們大腦感知到周圍生活了一群充滿智慧的“同類”,讓它們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但它們的智慧依舊顯得很淺薄。

  大腦比例這個原因被排除了,那還有大腦重量,不過討論大腦重量也沒意義。

  地球生物圈中有大腦比人重的種族,海豚,大象,鯨魚這些生物的大腦都比人類重,當它們最多算是聰明,離智慧還遠遠不夠。”

  莫莉喝完一杯水,有些迷惑地詢問:“等等,你說智慧的誕生和基因和生物構造相關,怎麼現在聽你越說越迷糊了,和大腦相關,又和大腦不相關。”

  “是和基因信息相關。”

  林曦低頭看了眼好像枕在自己腿上睡著的徐小白,放低聲音接著說道:“大腦占據身體的比例和重量是由基因決定的,但大腦器官卻又不是智慧誕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基因信息。

  一個系統化的身體,一個足夠比例的大腦,是智慧誕生的前提,但智慧誕生的決定性因素應該需要基因信息的參與。

  為什麼大腦比例和人類差不多甚至比人類高的生物,在智慧社會環境中成長後智慧程度依舊不高。

  而我們人類的小孩幾個月大就能自我思考,一兩歲就能自助創造工具,八九歲就能思考哲學問題?

  要知道從生命器官的構造,從生命形態的角度,其他哺乳生命和我們沒多大分別。

  後天基因信息改變和基因傳承信息這兩個概念,你應該了解吧。”

  林曦在最後對莫莉問了個問題。

  莫莉點點頭,看了眼睡著的徐小白也是放低聲音:“第一個問題了解不深,第二個問題比較了解,不過生命基因傳承的不是準確的信息,更多是模糊的基因本能。”

  第二個問題涉及到社會心理學的一些情況,所以莫莉還算有所研究。

  “模糊本能也算是一種信息。

  如果真要拿我們人類和類人猿,和海豚和老鼠和大象以及其他那些大腦比例和人類差不多生物種群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的祖先比這些生命種群多了一段幾十萬年的特殊經歷。”

  “你是說辰光明對人類祖先的刺激訓練?”

  “對,就是這個經歷。

  現在確定的現象,那就是後天經歷會對基因造成細微的影響和改變,這個影響改變不是說大幅度的基因突破,而是一種基因微調。

  我們的祖先在辰光明的訓練刺激中,基因在不斷微調,然後基因傳承下來,這些微調的基因信息又再次傳給後一代。

  這種基因微調一般都會有一點形體的改變,比如向直立發展。

  但通過研究發現,人類智慧發展和這點形體的改變沒有關係,這不過是生物自然適應環境的改變,和智慧沒直接相關連。

  我之前做過一個生物實驗,那就是普通以一隻老鼠為母本克隆出兩個老鼠。

  一隻老鼠讓它自然生活,一隻老鼠則經歷各種訓練刺激它去思考。

  當兩隻老鼠老了,那再各自以兩隻老鼠為母本再次克隆出新的兩隻老鼠,利用細胞修復技術,端粒修補技術讓它們恢復年輕。

  新的兩隻老鼠,基因信息和老的兩隻老鼠是一模一樣,唯一不同就是新的兩隻老鼠是新出生。

  按照這樣的模式我重複培養了三代,然後在第四代的兩隻老鼠放到同一個環境中,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差異。

  那就是經歷訓練刺激的老鼠基因為母本的第四代老鼠,比自然成長的老鼠基因為母本的第四代老鼠更加的聰慧靈活,對一些事物的理解更快,對針對它們的訓練適應也更快。

  甚至教它們學會創造工具時,刺激訓練的四代鼠經過一番引導學會了創造工具,而那隻自然成長為母本的四代鼠卻無論如何都學不會。

  要知道這是以同一隻老鼠為母本克隆出兩隻老鼠,然後兩隻老鼠的試驗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絲外來基因干涉,全都是一代老去,然後再老去的老鼠基礎上為母本克隆,在第四代的時候兩隻老鼠剛一出生就被安放到完全相同的環境。

  但這兩隻老鼠卻有很明顯的差異。

  這個現象結合徐小白神性生命才能誕生智慧的現象才看,智慧和基因信息的優化程度息息相關。

  我不知道這個優化程度是怎麼劃分的,畢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作用。

  但我知道我們的祖先那時候思考的不單是未來,思考本身這個行為也在帶動身上基因的優化,更是豐富了基因信息的傳承,讓智慧能夠積累傳承下去。

  然後就這樣一代代積累疊加,最終成為今天我們的人類後代出生幾個月時間就能思考誕生智慧,一兩歲就能創造工具,七八歲就會思考哲學性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