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艘航母支持艦“吉林”號和“夾金山”號的運作就比較簡單,它們的艦載機大多數是直升機,不必頂風起降。其上搭載的少量殲-17H、殲偵-17H和JH-8(“海鷂”改進型)一般情況下也不必頂風起降。支持艦隻需相互間,以及與航母之間保持安全距離即可。它們與旗艦“福州”號兩棲指揮艦以及1艘供應艦在艦隊的中央機動航行,目前正在進行防空作戰,所以在高速機動。

  ··這些巨艦活動圈的外圍有14艘戰艦作為整個航母群的護衛艦隊:1艘“銀川”號巡洋艦(那是前蘇聯的“懲罰”級巡洋艦,已經退役封存多年,我軍買了4艘都作了重大的改裝)作為指揮艦,另一艘“上饒”號東方級驅逐艦加裝了大量的通訊指揮設備作為後備指揮艦,它們分別在環形防衛圈的相對位置。還有4艘東方級驅逐艦、4艘海衛級飛彈護衛艦、1艘旅滬級改進型驅逐艦和3艘江衛級改進型護衛艦。

  ··霍靈寶中將在旗艦“福州”號的艦橋上指揮這場中美航母群大戰,他時時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西方注視,似乎看到了他的對手梅里斯中將。儘管在甲板下的戰術中心也許可以更全面地得到戰場的信息,但是他相信參謀長辛衛東少將能控制全局。中美兩軍除了陸軍在朝鮮戰場面對面比拼外,兩國的空軍也拼殺了一陣,除了轟動國際航空界的戰鬥機大比拼外,我軍還出動過轟炸機出擊美軍據守的大和島引起了美軍的震驚。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兩國的空中鬥士們仍在接觸,經常爆出些新聞。唯獨兩國的海軍沒有正面比拼過,因為實力相差過於懸殊。1950年美國出動第七艦隊封鎖台灣海峽,我軍立即停止了解放台灣的準備工作,其後美軍六次出動航母群干涉我國內政,我國也只是抗議而已。沒想到一出手就是航母群的比拼,他想親眼見證這場中美航母大戰。

  ··作為海軍的高級指揮官他透徹地研究過美國的海軍,他的研究報告如果發表在五角大樓的內部刊物上也許會引起轟動。要說不擔心那是假的,我軍的遠洋海軍實在是沒有經受嚴峻的考驗,並沒有面對面地與海上強國較量過。去年的中印海上航母群大戰在國人的眼中是精彩萬分,在國際軍界也獲得了一片喝采聲,可是我軍的高層並未陶醉,在他們眼裡印度的海軍實在是不怎麼樣,贏了他們又算得了什麼呢,只不過是一場熱身賽而已。甚至前蘇聯的海軍也並不為他們看重,因為那支很光鮮的艦隊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戰績,當然俄羅斯人研製了一批有特色的戰艦那是值得借鑑的。至於英法的海軍也是落伍了,昔日的海上超強――大英帝國靠著莫大的運氣,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擺平了阿根廷。能落入他們法眼的只有美國和日本的海軍,並非只是看重他們的艦隊,而是他們海軍的傳統和實戰經驗。

  ··自從美國人在1910年試驗飛機在巡洋艦上起飛、降落飛機以來已有百年了,即使從1915年世界上第一艘航母(英國的“伯加索斯”號-由巡洋艦改造而成的)服役算起也有95年了,可是航母群的大戰卻並不多。真正上規模的航母群大戰都是二戰中日美在太平洋進行的,世界上第一次航母大戰是1942年5月7日開始的珊瑚海海戰,那也是世界上第一場艦炮未發一炮的海戰,雙方的指揮官根本就沒有看見對方的戰艦。此戰日軍的“祥鳳”航母被擊沉,“翔鶴”號航母遭重創;“列克星敦”號成了美軍第一艘被擊沉的航母,“約克城”號航母遭重創。6月初日美又展開了中途島大海戰,雙方航母群再次激戰,日軍慘遭敗績,4艘參戰重型航母係數被擊沉,聯合艦隊從此一蹶不振。

  ··其後在同年的東索羅門群島海戰、聖塔克魯茲海戰中,以及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雙方的航母群連連激戰。在二戰中美軍共有110艘航母參戰,損失了11艘,日軍有25艘航母參戰,損失了21艘。二戰後儘管局部戰爭連綿不斷,可是航母群的大戰是不見了。美軍的航母群在三大洋到處橫衝直闖耀武揚威,可惜未遇對手。直到去年中印雙方的航母大戰,那是半個世紀後的首次,世界上最年青的航母群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讓美國海軍實在是妒嫉。可以想像梅里斯中將得知中國的2個航母群前出巴士海峽時的激動心情,他有機會在美軍的戰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了。

  ··特遣艦隊當然得到陸基空軍的支持,由於前線機場連遭破壞,這次出動的輕型戰機數量優勢少得多了,總部不僅限制台島的基地和防空飛彈的使用,而且僅出動了84架殲-11系列重型戰機,加上84架殲-10(包括艦載機)系列戰機、8架殲-8M高空截擊機、80架殲-6Z和96架殲-12M組成攔截機群,由1架YJ-14和2架YJ-7H預警指揮機指揮,8架EQ-6和8架EQ-6H電子戰機護駕。那是在限制的條件下盡其所能的全力出動了,看起來陣容也很可觀。

  ··可是此次梅里斯是志在必得,助戰的機群幾乎是遠東空軍在這一區域的極限能力了。仍是24架F-22“猛禽”、剛服役不久的F-35(JSF)出動了48架、48架F-15C、84架F-16C加上艦載機聯隊的48架F-18E,它們作為制空機群。遠東空軍的2架E-3和12架EA-18(“電子黃蜂”是三軍通用的電子戰機,美陸基空軍的EF-111A“大烏鴉”電子戰機於1995年退役後,就只能由EA-6B“徘徊者”獨當一面了。其後美軍研製了EF-18電子戰機,使用F/A-18E/F“超級大黃蜂”機身,後來為突出其攻擊性能,陸基的“電子黃蜂”被稱為EA-18)與特混艦隊的2架E-2“鷹眼2000”和14架EF-18和EA-6B為電子戰分遣隊,實施空中電子壓制和空戰指揮。而24架F-15E“攻擊鷹”、24架F-16C、24架A/F-18E、24架F-14D掛載“哈姆”反輻射飛彈(不同於那些電子戰機的目標是敵軍的電子戰機,它們被用於攻擊敵艦)、新型“魚叉”組成了強大的攻擊機群,它們也掛載了不少空空飛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