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頁
第一個鑿穿敵陣的將校,才是第一勇士。帶著這一目的,秦軍諸將校一個個殺紅了眼睛,由大秦兵造打制的砍殺彎刀、堅實的馬掌和馬蹬,還有嚴明有序的軍紀,都讓秦軍騎兵在這一場惡鬥中遊刃有餘。
校尉徐厲的騎兵隊伍,在哥特人陣中不斷的衝殺著。他的眼眸里閃動著在戰場上立下功勳的無盡渴望,憑著多年在邊軍中的威望和訓練,徐厲軍一直衝在了諸支秦騎中的前列,不過,這一次沖在最前面的並不是徐厲的部下,而是另外一支打著“李”字旗號的騎兵部隊。
李廣。
李仲翔的嫡孫,世襲武功的隴西李氏,在大秦即將平定天下之時,終於奉獻出了一個歷史上留下赫赫聲名的名將。
大秦強盛,唯李天下。
在李原成為秦國的皇帝之後。李姓作為國姓已經替代贏姓,成為秦人新的驕傲。大秦諸將之中,地位最為顯赫的,是已是大秦北非行省統帥的李仲翔,在他的影響下。隴西李姓大族的諸多子弟紛紛加入秦軍之中,成為這支西征大軍的中堅力量。
李廣神射。
在他的影響下,李廣千騎在衝殺過程中,表現的尤為出色,他們在馬上的射術,比起哥特人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又一個哥特勇士不甘的瞪著眼珠子倒下。
胸口的箭矢深入體內,將生命的氣息一點點的帶走,秦軍這種嚴謹軍紀下操練出來的強軍,是鬆散的只憑蠻勇作戰的哥特人不能相比的,在以往的戰鬥中,哥特人也只是在羅馬軍隊那裡見識過國家強力軍隊的厲害。
“大酋長,我們,我們已經折損一萬餘人了,要是再這樣下去,只怕哥特部落就要完了?”
“大酋長,我部已無力再戰,請求增援。”不利的消息,象瘟疫一樣在哥特陣中瀰漫,“秦人到底是什麼訓練的,怎麼如此厲害?還有,尤尼斯將軍那裡,援兵什麼時候到?”蒙格爾心膽俱裂。僅僅二個時辰的激戰,他就不得不填進去了二萬精悍勇士,而就是這樣,哥特人負責的右翼還是在秦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
“大酋長,羅馬軍隊正在抵擋秦人主力的進攻,尤尼斯將軍說,暫時無法抽調兵力出來,他還說,中路秦人攻擊得緊,我們是否能派一支騎兵衝殺一陣。”
尤尼斯的回覆,讓蒙格爾這個哥特大酋長心中漸生悔意,這一次答應羅馬將軍尤尼斯聯合對抗秦國,看起來是一步好棋,但現在的情況,卻讓他感到自己是不是掉進了陷阱裡面。
戰至黃昏時分。
一度信心百倍的蒙格爾漸漸的支撐不住,在保存實力和拼光老本的選擇面前,哥特人最後還是選擇了前者。
苦苦支撐一天的哥特部落收縮陣線,將右翼後撤了十餘里,蒙格爾的這一擅自後撤,立即引發了羅馬哥特聯軍整條防線的被動。
在蒙格爾眼裡,尤尼斯這個盟友見死不救。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承受秦軍騎兵部隊打擊的同時,尤尼斯的三萬羅馬軍隊的日子並不比他好過多少。
西庇阿軍事改革剛剛開始。
在財力上漸顯困境的羅馬人,不可能全部將新式的武器的鎧甲裝備到所有的部隊,西庇阿、龐培、尤尼斯這三駕馬車在抵抗秦國時,雖然有共同的願望,但在具體的事務上,厚此薄彼是無法避免的。
尤尼斯的部隊,依舊由自耕農和平民組成,另外再夾雜了不多的僱傭兵,這樣的兵員構成,讓這場本來勢均力敵的會戰失去了懸念。
終章 大秦的腳步
右翼的哥特騎兵崩潰。
蒙格爾的畏戰,讓正在與李原的中軍苦戰的尤尼斯大驚失色。
驕傲自負的尤尼斯在一開始,就擺出了一副要和李原好好鬥上一番的架式,蒙格爾的右翼負責牽制住秦軍最為強大的騎軍,而由他的精銳本部對付斯巴達克斯的色雷斯人,這是尤尼斯自信滿滿的原因所在。
然而,當戰事開始之後,尤尼斯才發現,他的判斷錯的離譜,斯巴達克斯這個傢伙完全不是那種無腦之徒,他率領的這支色雷斯、亞述、馬其頓諸部聯軍,同樣裝備了秦軍統一配發的制式武器和鎧甲,再加上野蠻民族獨有的蠻力,這使得色雷斯軍團的戰力倍增。
不同於騎兵之間快速的拼殺。
身披重甲的色雷斯步兵與羅馬重步兵之間的碰撞,完全是以力會力的模式,斯巴達克斯親自率領著五百名最為勇猛的士兵衝殺在最前面,他的這一舉動,讓色雷斯軍隊上下士氣高漲到了頂點。
尤尼斯對色雷斯人戰力的錯誤估算,讓羅馬人吃了大虧。
羅馬人的重甲重盾方陣還沒有成形,自耕農和平民們對於戰功的渴望,比不上秦軍內部論功行賞的軍爵制的刺激,而為了讓本部落贏得歐洲更大範圍的自治權,色雷斯人這一次使出了全力。
兩軍相逢,勇者勝。
在這個民族競爭的戰場上,李原和大秦的將軍們以大無畏的勇氣和不懈的進取精神,不斷的吸引著一個又一個他族部落加入,色雷斯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多瑙河水激流奔騰。
河畔的草地上。到處是羅馬士兵遺棄的武器、盔甲,一隊隊負責清掃戰場的秦軍士卒正在搬運屍體。
對於戰死者來說,痛苦已經結束,他們也會有各自的歸宿,陣亡的秦軍士兵被統一安置到了一處臨時的營地。那裡會有專門的官員負責記錄下他們的編號,以便給家鄉的親人送回消息,而羅馬士兵則沒有這份幸運了,他們的屍體將被直接拋入河中,最終淪為魚蝦的食物。
校尉徐厲的騎兵隊伍,在哥特人陣中不斷的衝殺著。他的眼眸里閃動著在戰場上立下功勳的無盡渴望,憑著多年在邊軍中的威望和訓練,徐厲軍一直衝在了諸支秦騎中的前列,不過,這一次沖在最前面的並不是徐厲的部下,而是另外一支打著“李”字旗號的騎兵部隊。
李廣。
李仲翔的嫡孫,世襲武功的隴西李氏,在大秦即將平定天下之時,終於奉獻出了一個歷史上留下赫赫聲名的名將。
大秦強盛,唯李天下。
在李原成為秦國的皇帝之後。李姓作為國姓已經替代贏姓,成為秦人新的驕傲。大秦諸將之中,地位最為顯赫的,是已是大秦北非行省統帥的李仲翔,在他的影響下。隴西李姓大族的諸多子弟紛紛加入秦軍之中,成為這支西征大軍的中堅力量。
李廣神射。
在他的影響下,李廣千騎在衝殺過程中,表現的尤為出色,他們在馬上的射術,比起哥特人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又一個哥特勇士不甘的瞪著眼珠子倒下。
胸口的箭矢深入體內,將生命的氣息一點點的帶走,秦軍這種嚴謹軍紀下操練出來的強軍,是鬆散的只憑蠻勇作戰的哥特人不能相比的,在以往的戰鬥中,哥特人也只是在羅馬軍隊那裡見識過國家強力軍隊的厲害。
“大酋長,我們,我們已經折損一萬餘人了,要是再這樣下去,只怕哥特部落就要完了?”
“大酋長,我部已無力再戰,請求增援。”不利的消息,象瘟疫一樣在哥特陣中瀰漫,“秦人到底是什麼訓練的,怎麼如此厲害?還有,尤尼斯將軍那裡,援兵什麼時候到?”蒙格爾心膽俱裂。僅僅二個時辰的激戰,他就不得不填進去了二萬精悍勇士,而就是這樣,哥特人負責的右翼還是在秦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
“大酋長,羅馬軍隊正在抵擋秦人主力的進攻,尤尼斯將軍說,暫時無法抽調兵力出來,他還說,中路秦人攻擊得緊,我們是否能派一支騎兵衝殺一陣。”
尤尼斯的回覆,讓蒙格爾這個哥特大酋長心中漸生悔意,這一次答應羅馬將軍尤尼斯聯合對抗秦國,看起來是一步好棋,但現在的情況,卻讓他感到自己是不是掉進了陷阱裡面。
戰至黃昏時分。
一度信心百倍的蒙格爾漸漸的支撐不住,在保存實力和拼光老本的選擇面前,哥特人最後還是選擇了前者。
苦苦支撐一天的哥特部落收縮陣線,將右翼後撤了十餘里,蒙格爾的這一擅自後撤,立即引發了羅馬哥特聯軍整條防線的被動。
在蒙格爾眼裡,尤尼斯這個盟友見死不救。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承受秦軍騎兵部隊打擊的同時,尤尼斯的三萬羅馬軍隊的日子並不比他好過多少。
西庇阿軍事改革剛剛開始。
在財力上漸顯困境的羅馬人,不可能全部將新式的武器的鎧甲裝備到所有的部隊,西庇阿、龐培、尤尼斯這三駕馬車在抵抗秦國時,雖然有共同的願望,但在具體的事務上,厚此薄彼是無法避免的。
尤尼斯的部隊,依舊由自耕農和平民組成,另外再夾雜了不多的僱傭兵,這樣的兵員構成,讓這場本來勢均力敵的會戰失去了懸念。
終章 大秦的腳步
右翼的哥特騎兵崩潰。
蒙格爾的畏戰,讓正在與李原的中軍苦戰的尤尼斯大驚失色。
驕傲自負的尤尼斯在一開始,就擺出了一副要和李原好好鬥上一番的架式,蒙格爾的右翼負責牽制住秦軍最為強大的騎軍,而由他的精銳本部對付斯巴達克斯的色雷斯人,這是尤尼斯自信滿滿的原因所在。
然而,當戰事開始之後,尤尼斯才發現,他的判斷錯的離譜,斯巴達克斯這個傢伙完全不是那種無腦之徒,他率領的這支色雷斯、亞述、馬其頓諸部聯軍,同樣裝備了秦軍統一配發的制式武器和鎧甲,再加上野蠻民族獨有的蠻力,這使得色雷斯軍團的戰力倍增。
不同於騎兵之間快速的拼殺。
身披重甲的色雷斯步兵與羅馬重步兵之間的碰撞,完全是以力會力的模式,斯巴達克斯親自率領著五百名最為勇猛的士兵衝殺在最前面,他的這一舉動,讓色雷斯軍隊上下士氣高漲到了頂點。
尤尼斯對色雷斯人戰力的錯誤估算,讓羅馬人吃了大虧。
羅馬人的重甲重盾方陣還沒有成形,自耕農和平民們對於戰功的渴望,比不上秦軍內部論功行賞的軍爵制的刺激,而為了讓本部落贏得歐洲更大範圍的自治權,色雷斯人這一次使出了全力。
兩軍相逢,勇者勝。
在這個民族競爭的戰場上,李原和大秦的將軍們以大無畏的勇氣和不懈的進取精神,不斷的吸引著一個又一個他族部落加入,色雷斯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多瑙河水激流奔騰。
河畔的草地上。到處是羅馬士兵遺棄的武器、盔甲,一隊隊負責清掃戰場的秦軍士卒正在搬運屍體。
對於戰死者來說,痛苦已經結束,他們也會有各自的歸宿,陣亡的秦軍士兵被統一安置到了一處臨時的營地。那裡會有專門的官員負責記錄下他們的編號,以便給家鄉的親人送回消息,而羅馬士兵則沒有這份幸運了,他們的屍體將被直接拋入河中,最終淪為魚蝦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