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頁
彼得烏斯的高盧軍團已經回到了高盧一帶,在不得不歸降了秦國之後,這位前羅馬僱傭兵的軍團將領一度意志消沉,不過,在得到李原的親自召見後,彼得烏斯又重新振奮了精神,相比原僱主羅馬,新主人秦國開出的條件更加的有誘惑力。
允許高盧人自治。
這是李原開出的條件,而代價則是彼得烏斯必須整合起一支對抗羅馬的新力量,在西北方向,策應秦軍的北線部隊和西線部隊。
這一條件很優厚,彼得烏斯沒有辦法拒絕,李原沒有要求他率領軍隊殺入羅馬的腹地,只是要求高盧人在東、南兩個方向對秦軍方面進行支援,這一次,楊翁子對高盧軍團的訴求就源於這一提議。
進攻亞平寧半島,高盧人既不願,也不敢。羅馬所在的本土區域,即亞平寧半島,南北多山,唯有中段、北段靠近西海岸的地方,有零星的平原分布,這種地形特點是地中海地貌的典型情況,如果沒有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領路,任何一支外來軍隊想要徹底的打敗羅馬人,將相當的困難。
而策應伊比利亞半島方向、還有阿爾卑斯山脈北麓、多瑙河流域,不僅能夠開拓高盧人的領地,還能消除這兩個方向野蠻民族對高盧一帶的威脅,這是高盧人最想要做的事情。
西線、中路、北線。
再加上海上艦隊之間的爭霸戰。
大秦與羅馬的全面戰爭一一打響,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場兩個強國的對抗中,笑到最後的,決不會是開始時笑得最燦爛的那一個,而是最少犯錯的那一方。
第五百二十四章 海上爭雄
公元前182年。
大秦歷十九年,羅馬共和曆二百九十六年,春。
烽火燃遍整個歐亞非大陸,這一場大秦與羅馬的全面爭霸戰爭,就象一場突變的颶風,將一個又一個民族捲入到其中。
整個冬天。
兩方的戰線交織在一起,中路方向,辛克要塞雖然已經被秦軍攻下,但羅馬人並沒有就此放棄,斯克達克斯的色雷斯蠻兵,傷亡日重,接替他擔當先登的,已經換成了曹信的東線主力,這支秦軍裝備精良,紀律嚴謹,又不失勇猛,他們比色雷斯人更加的難以對付,羅馬人在節節的抗爭中,漸露敗相。
不過,西庇阿表現得很頑強,決意一搏的他,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潛能,一隊隊從國內抽調而來的生力軍輪番上場,換下疲憊的部卒,用有力的臂膀、無畏的犧牲,將秦軍的進攻一波又一波的擋住。
在共和體制邁入帝國體制的時期,西庇阿對軍隊的改革力度也逐漸的顯現了出來,原有義務兵役的徵兵體系被拋棄,士兵的武器、甲具將不再由本人提供,而是由國家和政府來統一配給,士兵要做的,就是服從命令、拿起武器,和敵人去搏鬥、去撕殺,去贏得戰場上必須的勝利。
在秦國的壓制下,帝國時代的羅馬軍隊漸顯成形,一個個步兵長槍隊,一批批裝具著鎧甲的專業士兵,羅馬人個性中的自由和嚴謹個性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們在起步階段可能有些落後。被秦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現在,羅馬人正大步的趕了上來。
阿爾卑斯山東北麓。
雪線在低谷的灌木叢和裸露的山岩間起起伏伏,在有些背風的地方,積雪依舊填滿了山谷。一隊隊羅馬士兵正在緊張的巡邏著,希翼能夠發現一點敵蹤,然後消滅他們,去長官那裡報功。
初夏之時,這裡的天氣依舊寒冷,辛克要塞失守之後。羅馬軍隊的陣線逐步後退,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的這座歐洲最高山峰就是羅馬人的最後屏障。守衛在這一高山區域的羅馬軍團正在緊張的構築防禦工事,對於他們來說,守住這些山谷雪線間的椏口,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家園。
西線戰場上。
貝爾港爭奪戰正在如火如塗的進行著。
由甘勇指揮的秦軍艦隊和羅馬新艦隊圍繞港口和航道,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海上追逐戰。羅馬新艦隊的指揮官是西庇阿的親信,在缺少底氣的情況下,這位克拉蘇的繼任者很聰明的選擇了避戰。
就算有時被秦軍艦隊纏住,也多採取斷尾求生的方式,損失一、二艘戰艦沒有什麼,只有能夠拖住秦國的艦隊就行,羅馬共和國的海路運輸線現在很短。也就是地中海西部的這幾個港口,只要他們小心一點,就能躲過秦軍艦隊的攔截。
確實,在廣闊無邊的浩漾海面上,兩隻艦隊相遇的機率很低,但如果一方掌握了情報上的主動權,那就只要提前幾天守在航線上,等著對方自投羅網了。
熱那亞港。
亞平寧半島的北部的港口重鎮,這裡連接著伊比利亞、高盧、亞平寧三角地帶,在小海域內。海路貿易發達,這裡也是羅馬人獲得物資的重要城鎮。
碼頭上。
點點桅帆襯著飛掠過的海鳥,一條條在海面上覓食的魚兒被海鳥抓起,在掙扎和不甘中向著不遠處的懸崖而去,在那裡。新生的一代正在待哺中,動物界的生存法則從古到今不變的進化著,而作為這個世界的統治者,人類則在不遠處,進行著一場爭奪霸權的宏大戰役。
在轉過海灣的一角。
十餘艘懸掛著希臘自由貿易聯盟旗幟的商船隊伍在揚帆啟航,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正是處於戰火中的貝爾港,這些商船上的輜重十分重要,它們是支撐羅馬伊比利亞行省軍隊繼續戰鬥下去的重要補給。
允許高盧人自治。
這是李原開出的條件,而代價則是彼得烏斯必須整合起一支對抗羅馬的新力量,在西北方向,策應秦軍的北線部隊和西線部隊。
這一條件很優厚,彼得烏斯沒有辦法拒絕,李原沒有要求他率領軍隊殺入羅馬的腹地,只是要求高盧人在東、南兩個方向對秦軍方面進行支援,這一次,楊翁子對高盧軍團的訴求就源於這一提議。
進攻亞平寧半島,高盧人既不願,也不敢。羅馬所在的本土區域,即亞平寧半島,南北多山,唯有中段、北段靠近西海岸的地方,有零星的平原分布,這種地形特點是地中海地貌的典型情況,如果沒有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領路,任何一支外來軍隊想要徹底的打敗羅馬人,將相當的困難。
而策應伊比利亞半島方向、還有阿爾卑斯山脈北麓、多瑙河流域,不僅能夠開拓高盧人的領地,還能消除這兩個方向野蠻民族對高盧一帶的威脅,這是高盧人最想要做的事情。
西線、中路、北線。
再加上海上艦隊之間的爭霸戰。
大秦與羅馬的全面戰爭一一打響,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場兩個強國的對抗中,笑到最後的,決不會是開始時笑得最燦爛的那一個,而是最少犯錯的那一方。
第五百二十四章 海上爭雄
公元前182年。
大秦歷十九年,羅馬共和曆二百九十六年,春。
烽火燃遍整個歐亞非大陸,這一場大秦與羅馬的全面爭霸戰爭,就象一場突變的颶風,將一個又一個民族捲入到其中。
整個冬天。
兩方的戰線交織在一起,中路方向,辛克要塞雖然已經被秦軍攻下,但羅馬人並沒有就此放棄,斯克達克斯的色雷斯蠻兵,傷亡日重,接替他擔當先登的,已經換成了曹信的東線主力,這支秦軍裝備精良,紀律嚴謹,又不失勇猛,他們比色雷斯人更加的難以對付,羅馬人在節節的抗爭中,漸露敗相。
不過,西庇阿表現得很頑強,決意一搏的他,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潛能,一隊隊從國內抽調而來的生力軍輪番上場,換下疲憊的部卒,用有力的臂膀、無畏的犧牲,將秦軍的進攻一波又一波的擋住。
在共和體制邁入帝國體制的時期,西庇阿對軍隊的改革力度也逐漸的顯現了出來,原有義務兵役的徵兵體系被拋棄,士兵的武器、甲具將不再由本人提供,而是由國家和政府來統一配給,士兵要做的,就是服從命令、拿起武器,和敵人去搏鬥、去撕殺,去贏得戰場上必須的勝利。
在秦國的壓制下,帝國時代的羅馬軍隊漸顯成形,一個個步兵長槍隊,一批批裝具著鎧甲的專業士兵,羅馬人個性中的自由和嚴謹個性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們在起步階段可能有些落後。被秦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現在,羅馬人正大步的趕了上來。
阿爾卑斯山東北麓。
雪線在低谷的灌木叢和裸露的山岩間起起伏伏,在有些背風的地方,積雪依舊填滿了山谷。一隊隊羅馬士兵正在緊張的巡邏著,希翼能夠發現一點敵蹤,然後消滅他們,去長官那裡報功。
初夏之時,這裡的天氣依舊寒冷,辛克要塞失守之後。羅馬軍隊的陣線逐步後退,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的這座歐洲最高山峰就是羅馬人的最後屏障。守衛在這一高山區域的羅馬軍團正在緊張的構築防禦工事,對於他們來說,守住這些山谷雪線間的椏口,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家園。
西線戰場上。
貝爾港爭奪戰正在如火如塗的進行著。
由甘勇指揮的秦軍艦隊和羅馬新艦隊圍繞港口和航道,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海上追逐戰。羅馬新艦隊的指揮官是西庇阿的親信,在缺少底氣的情況下,這位克拉蘇的繼任者很聰明的選擇了避戰。
就算有時被秦軍艦隊纏住,也多採取斷尾求生的方式,損失一、二艘戰艦沒有什麼,只有能夠拖住秦國的艦隊就行,羅馬共和國的海路運輸線現在很短。也就是地中海西部的這幾個港口,只要他們小心一點,就能躲過秦軍艦隊的攔截。
確實,在廣闊無邊的浩漾海面上,兩隻艦隊相遇的機率很低,但如果一方掌握了情報上的主動權,那就只要提前幾天守在航線上,等著對方自投羅網了。
熱那亞港。
亞平寧半島的北部的港口重鎮,這裡連接著伊比利亞、高盧、亞平寧三角地帶,在小海域內。海路貿易發達,這裡也是羅馬人獲得物資的重要城鎮。
碼頭上。
點點桅帆襯著飛掠過的海鳥,一條條在海面上覓食的魚兒被海鳥抓起,在掙扎和不甘中向著不遠處的懸崖而去,在那裡。新生的一代正在待哺中,動物界的生存法則從古到今不變的進化著,而作為這個世界的統治者,人類則在不遠處,進行著一場爭奪霸權的宏大戰役。
在轉過海灣的一角。
十餘艘懸掛著希臘自由貿易聯盟旗幟的商船隊伍在揚帆啟航,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正是處於戰火中的貝爾港,這些商船上的輜重十分重要,它們是支撐羅馬伊比利亞行省軍隊繼續戰鬥下去的重要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