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娘子身後閃出一人,沖崔向偷偷做了一個鬼臉,嘻嘻一笑:“怎麼只有郎君一人前來,那個登徒子不是膽大包天,敢當眾調笑我,怎麼不敢單身赴會?”
正是路上偶遇與崔居大膽對答的女子。
原來她主僕二人以為他是前來赴約,還不忘揶揄崔居幾句,崔向暗道不想他無意中來此,竟被人誤解,正要開口解釋,卻見小娘子恍然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開口說道:“不知郎君前來尋芳,可是尋到了芳蹤何處?”
其實剛才的詩落點是在春景之上,不是著重來寫尋芳,崔向苦笑,又是一個誤會,索性也懶得多說了,隨口答道:“芳蹤沓沓,不知所往,徒增感傷而已。不知娘子來此,又有何事?難道只為等候先前那位登徒子麼?”
娘子含羞而笑:“七令非要等候,想要與那位郎君再見一面,我也不好拂她好意……”
七令在後面急得臉龐羞紅:“娘子你休要害七令,哪裡是七令要見那人,分明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一臉委屈,“好吧,我當壞人就是了。”
娘子狡黠一笑,又道:“未請教郎君高姓大名?小女子姓鄭……”微一遲疑,卻又貝齒輕咬,“名瑾兒!”
鄭瑾兒?不是崔居所說的住在泠風苑的女客麼?怎會是她?崔向心思轉了幾轉,又想起崔居所說,上次捉弄他的女子似乎是鄭瑾的丫環之一,如此看來,今日偶遇,或許又是她有意為之。
不記得以前與鄭瑾兒相識或是結仇?崔向目光閃動,不由多打量了鄭瑾兒幾眼,試圖看能否想起什麼,卻還是一無所獲,不由心中疑惑更深,猛然間發現鄭瑾兒宜喜宜嗔,俏臉之上帶有一絲薄怒,才意識到如此目不轉睛地盯著女子臉龐,是為失禮,急忙微微施禮,答道:“在下崔向。鄭小娘子安好!”
鄭瑾兒也不知何故,本來是第一次和崔向正面相對,身為女子,哪有主動說出名字的道理?不但有自求垂憐之嫌,還容易讓人心生遐想,以為她有意示愛。只是她一見崔向,就不覺得陌生,畢竟與他已經有了兩次交集不說,而且背地裡還和七令、八歸不知多少次說他壞話,誰知偏偏這個小惡人、大壞人生得不算惹人嫌不算,而且似乎還頗有才華。
先前那一首題寫在望月樓的“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在她看來,已是頗有韻味,情深意濃,令人心生遐想無限,當時就讓她心中猶豫,能夠做出如此佳作之詩,真會是笑裡藏刀的壞人?
待後來八歸當初捉弄崔向,反被崔向捉弄,雖說崔向也有一些無賴之處,但大體上不算失禮,自始至終對八歸還算客氣,反敗為勝的手段也高明無比,讓她心悅誠服,無話可說。至此,鄭瑾兒已經不再真的認為崔向是笑面虎一般的小惡人,反而認為他是一個有些才華有些機智又不乏風趣之人。
放眼天下,有才華的男子不少,機智的男子也多,風趣之人也是無所不在,但能將三者聚為一身之人,還真是少之又少,至少對鄭瑾兒來說,她只見過一人。
所以當此人活生生站在眼前之時,她本想矜持幾分,但聽他隨口吟出的詩句,清新可人,尤其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寫盡春日盛景,既是寫實,盛讚春光無限,又是虛指,隱含佳麗如雲,奼紫嫣紅,組成一副萬紫千紅的盛景春日,猶如神來之筆,令人欽佩不已。
鄭瑾兒忍不住下車一見,只想開口一問,她可算是萬紫千紅之中的一點顏色麼?
崔向見鄭瑾兒雖然貌美如花,雖然笑語盈盈,不過卻是存了提防之心,萬一對方又要耍出什麼花樣,污他清白,他可不想再遭受一次無妄之災。
“相見不如偶遇,既然在此有幸結識崔郎君,又聽到崔郎君吟出佳句,心嚮往之。我二人並非當地人氏,想要一游浣花溪,卻苦於無人指點,不知崔郎君可有法子可想?”
鄭瑾兒怎好主動開口邀崔向同行,只好迂迴而說。
崔向一臉遺憾:“實在抱歉得很,我也並非袁州人,對當地的風情也不了解。不如鄭小娘子可請婢女尋一個當地人引領,可盡興遊玩。”
鄭瑾兒沒想到崔向沒有順勢就上,主動提出作陪,不由一愣,隨即一想,難道他猜測到了什麼,不對呀,她只讓七令出面,沒讓八歸現身,就是不想讓崔向知道幕後之人是她。難道他竟聰明如斯,有所提防不成?
再想到他和崔居走得極近,鄭瑾兒自認一直沒有與崔居見過面,難道是崔居透露過她的名字?一定是了,她不免覺得有些氣餒。
不過鄭瑾兒可不是輕易認輸之人,她今日也並未存心要捉弄崔向,而是有意與他接近,想了解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於是轉身對七令說道:“既然如此,七令,我二人就只好顧影自憐,猶自暢遊浣花溪了……”
有意無意間,美目盼兮,還微帶嗔怪地瞄了崔向一眼。
崔向視若無睹,才不敢上當,笑著說道:“娘子走好,告辭。”
七令捂住了小嘴,“啊”的一聲:“真是一個怪人,有這麼美貌的娘子相約,居然推辭不去,會不會有毛病喲?”
正是路上偶遇與崔居大膽對答的女子。
原來她主僕二人以為他是前來赴約,還不忘揶揄崔居幾句,崔向暗道不想他無意中來此,竟被人誤解,正要開口解釋,卻見小娘子恍然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開口說道:“不知郎君前來尋芳,可是尋到了芳蹤何處?”
其實剛才的詩落點是在春景之上,不是著重來寫尋芳,崔向苦笑,又是一個誤會,索性也懶得多說了,隨口答道:“芳蹤沓沓,不知所往,徒增感傷而已。不知娘子來此,又有何事?難道只為等候先前那位登徒子麼?”
娘子含羞而笑:“七令非要等候,想要與那位郎君再見一面,我也不好拂她好意……”
七令在後面急得臉龐羞紅:“娘子你休要害七令,哪裡是七令要見那人,分明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一臉委屈,“好吧,我當壞人就是了。”
娘子狡黠一笑,又道:“未請教郎君高姓大名?小女子姓鄭……”微一遲疑,卻又貝齒輕咬,“名瑾兒!”
鄭瑾兒?不是崔居所說的住在泠風苑的女客麼?怎會是她?崔向心思轉了幾轉,又想起崔居所說,上次捉弄他的女子似乎是鄭瑾的丫環之一,如此看來,今日偶遇,或許又是她有意為之。
不記得以前與鄭瑾兒相識或是結仇?崔向目光閃動,不由多打量了鄭瑾兒幾眼,試圖看能否想起什麼,卻還是一無所獲,不由心中疑惑更深,猛然間發現鄭瑾兒宜喜宜嗔,俏臉之上帶有一絲薄怒,才意識到如此目不轉睛地盯著女子臉龐,是為失禮,急忙微微施禮,答道:“在下崔向。鄭小娘子安好!”
鄭瑾兒也不知何故,本來是第一次和崔向正面相對,身為女子,哪有主動說出名字的道理?不但有自求垂憐之嫌,還容易讓人心生遐想,以為她有意示愛。只是她一見崔向,就不覺得陌生,畢竟與他已經有了兩次交集不說,而且背地裡還和七令、八歸不知多少次說他壞話,誰知偏偏這個小惡人、大壞人生得不算惹人嫌不算,而且似乎還頗有才華。
先前那一首題寫在望月樓的“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在她看來,已是頗有韻味,情深意濃,令人心生遐想無限,當時就讓她心中猶豫,能夠做出如此佳作之詩,真會是笑裡藏刀的壞人?
待後來八歸當初捉弄崔向,反被崔向捉弄,雖說崔向也有一些無賴之處,但大體上不算失禮,自始至終對八歸還算客氣,反敗為勝的手段也高明無比,讓她心悅誠服,無話可說。至此,鄭瑾兒已經不再真的認為崔向是笑面虎一般的小惡人,反而認為他是一個有些才華有些機智又不乏風趣之人。
放眼天下,有才華的男子不少,機智的男子也多,風趣之人也是無所不在,但能將三者聚為一身之人,還真是少之又少,至少對鄭瑾兒來說,她只見過一人。
所以當此人活生生站在眼前之時,她本想矜持幾分,但聽他隨口吟出的詩句,清新可人,尤其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寫盡春日盛景,既是寫實,盛讚春光無限,又是虛指,隱含佳麗如雲,奼紫嫣紅,組成一副萬紫千紅的盛景春日,猶如神來之筆,令人欽佩不已。
鄭瑾兒忍不住下車一見,只想開口一問,她可算是萬紫千紅之中的一點顏色麼?
崔向見鄭瑾兒雖然貌美如花,雖然笑語盈盈,不過卻是存了提防之心,萬一對方又要耍出什麼花樣,污他清白,他可不想再遭受一次無妄之災。
“相見不如偶遇,既然在此有幸結識崔郎君,又聽到崔郎君吟出佳句,心嚮往之。我二人並非當地人氏,想要一游浣花溪,卻苦於無人指點,不知崔郎君可有法子可想?”
鄭瑾兒怎好主動開口邀崔向同行,只好迂迴而說。
崔向一臉遺憾:“實在抱歉得很,我也並非袁州人,對當地的風情也不了解。不如鄭小娘子可請婢女尋一個當地人引領,可盡興遊玩。”
鄭瑾兒沒想到崔向沒有順勢就上,主動提出作陪,不由一愣,隨即一想,難道他猜測到了什麼,不對呀,她只讓七令出面,沒讓八歸現身,就是不想讓崔向知道幕後之人是她。難道他竟聰明如斯,有所提防不成?
再想到他和崔居走得極近,鄭瑾兒自認一直沒有與崔居見過面,難道是崔居透露過她的名字?一定是了,她不免覺得有些氣餒。
不過鄭瑾兒可不是輕易認輸之人,她今日也並未存心要捉弄崔向,而是有意與他接近,想了解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於是轉身對七令說道:“既然如此,七令,我二人就只好顧影自憐,猶自暢遊浣花溪了……”
有意無意間,美目盼兮,還微帶嗔怪地瞄了崔向一眼。
崔向視若無睹,才不敢上當,笑著說道:“娘子走好,告辭。”
七令捂住了小嘴,“啊”的一聲:“真是一個怪人,有這麼美貌的娘子相約,居然推辭不去,會不會有毛病喲?”